刘子坚回忆西海地下医院之二、精心照顾伤员

莱州警事 发表于2016-01-09 15:42:21
    为了安全及时地把伤员送到医院治疗,我们在大泽山北麓消水庄设了联络站,负责前后方的联系;在南掖郝家村设秘密收容转运站,挖了四个地洞,由护士杨从善带领数名工作人员负责转运工作。凡从前方来的伤员均经此办理手续。脱下军装换上便衣,进行保密教育和气节教育,轻者留南掖医疗区,重者转到王门。出院也经此办理手续。
    从大泽山消水庄,到郝家转运站向北途经高山、临疃河,爬过文峰山,跨过掖庙公路,经饮马池、郑家埠就到了王门村。从王门向西北越过烟潍公路,就到了朱旺医疗区;再从王门向北可到西北障医疗区。这条交通线最艰险的一段路程是文峰山。这一地区在掖城东南十余里,山北脚下是掖庙公路。不论在风雪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天,老乡们都要抬着沉重的担架,走过崎岖的山路,爬上陡峭的山峰。到山顶必须由通讯员、民兵先到公路边侦察。为了保密和安全,担架队员必须在太阳快要落山时出发,于次日拂晓前赶回。郝家村周围十多个村庄的群众,为转运伤病员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啊!这条地下交通线在沿途党组织和群众大力支援掩护下,从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四年,整整三年中从未中断过,保证了大批伤病员安全到达,保证了前后的通讯联络工作。
    卫生所的伤病员转入地下是相对安全了,但这样却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多困难。过去十分平常的事情,现在做起来却那么费劲。给伤病员送饭送水、晒太阳、处理大小便等都要兴师动众,全所忙活。尤其是伤病员安排在四十多个村子里,每村多者二三十,少者三五个,十分分散。军医护士也分得东一个西一个。每村的医务人员既要当护理员,又承担采买、做饭、做群众工作等任务,整天忙得团团转。胶东军区劳动模范共产党员王利华,从胶东卫校调来担任护士长,她不怕苦,不顾个人安危,日日夜夜奔忙在各村的地洞里,和伤病员和护理员做宣传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伤病员的治疗护理和生活改善而操劳。她的年龄较大,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大姐。
    在困难面前,多数同志经受住了考验,但极个别的工作人员产生了畏惧情绪和怕累的思想,也有个别工作人员和休养员,在严酷的形势下,经不起考验而“开小差”了。因此,支部决定在全所人员中开展气节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爱护伤员教育,帮助大家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
    所长王一峰来卫生所给大家讲形势,谈未来。每当同志们听到他有根有据地分析着国际国内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听着他有声有色地描绘新中国的未来时,都深受鼓舞。每次讲完后,几天之内还听到大家兴致勃勃地议论老王的讲话。我和副指导员滕吟诗、政工干部纪毅、董天泰、王文波等深入到每个地洞,请从前方下来的伤病员给医护人员作报告,用战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大家对日军的仇恨和对伤病员的关心爱护。
    纪毅同志是全所唯一的女政工干部,她爱人在前方工作,自己带着刚出生的小女儿,于一九四三年春来到朱旺医疗区任分支部书记。在日伪残酷清剿、扫荡的环境里,她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孩子的喂养,日夜为伤病员操劳。她发动群众挖地洞,发动妇女为伤病员缝洗衣服,发动青抗先、儿童团站岗放哨监视敌特活动,晚上又抓紧时间深入地洞和病人谈心,对医护人员进行形势教育,坚定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心。那时,我们优待医务干部,让他们和病人一样吃细粮,而政工干部坚持吃粗粮。纪毅在她奶水不足的情况下,还节约出粗粮救济贫苦的房东大娘。在她的影响下,医务干部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密切了与工作人员和驻村群众的关系,胜利地完成了治疗任务。
    护士杨晓宇,原是军分区政治部的宣传队员,分配到卫生所工作后,开始看到死人很害怕,经过工作的锻炼和战争的考验,锻炼了她的意志,壮大了她的胆识。一天晚上,她看护的一名伤员因患破伤风牺牲了,死后的样子很吓人。这时其他的同志都已睡着了,开始她吓得心“砰砰”直跳,下不得手,但一想到烈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就不觉得那么害怕了,她忙给烈士穿好衣服,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在地下医院里,为了使伤病员呼吸到点新鲜空气或晒到些阳光,医务人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敌人又“扫荡”了,护士申吉桂和护理员孙国寿带着七八名伤病员隐蔽在曹郭庄的一个小地洞里。当时地洞的气眼没挖好,随着封洞时间的延长,洞里面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伤员曹常礼憋得两腮发红,双眼直瞪着洞顶,气呼呼地骂道:“他妈的,小鬼子把我们逼到这里,等老子伤好了上前线,非狠狠地打这些狗杂种不可!”
    申吉桂看到眼前的情景,听着大家的要求,心里火烧火燎般的难受,他冒着生命危险,扒开洞口到老百姓家里找来了一个钻水眼的大铁钻。
    小申和小孙开始朝洞顶上钻眼。洞顶太低,他俩轮流着干,坐着钻跪着钻,两臂麻酸,两手血迹,脖子发硬,始终坚持着钻。连续干了三天,终于钻通了一个茶杯口大的气眼。丝丝新鲜空气流入洞中,伤员们贪婪地吸着,但人多,仍然不够用。他们又忍着全身的疼痛,打通了另一个气眼。清新的空气从气眼里呼呼地流进来。看到伤病员吸着新鲜空气,他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环境艰苦,敌军压境,气节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宣扬了共产党员、原卫生所医助王谟和护理员小郑为掩护伤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的事迹。
    那是一九四一年夏天,王谟医助和护理小郑带领一部分伤员在南招沽河村养伤。一天,日军突然对这里进行“扫荡”,一部分重伤员由王医助带领隐蔽在村外的地洞里。由于情况紧急,洞口附近的脚印没有处理干净,狡猾的敌人顺着脚印找到了洞口。一个敌人站在洞口边,操着半通不通的中国话喊道:“八路的,快快出来,皇军不杀。”
    王谟医助紧紧地守在地洞的拐弯处,对大家说:“同志们,不要怕,敌人不敢下来”!日军见洞中无人回话,又威胁地叫喊:“不出来,皇军放毒了”!灭绝人性的敌人见洞中还没人出来,便向洞里放起毒气。
    洞中霎时毒气弥漫,有的伤员晕倒了。在这危急时刻,王谟和十五岁的小郑为了保护全体伤员的生命,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出了洞。
    敌人一看到他们,欣喜若狂,用枪指着他们问:“洞里人的还有”!
    “没有人了”!两人异口同声地说。
    敌人不想信,对他们毒打。任凭敌人拳打脚踢、枪托捣,他俩互相用眼光鼓励着,咬紧牙关宁死不屈。
    敌人无法,又派伪军下洞检查。两个伪军提心吊胆,一步三回头地进了洞。洞里烟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这两个怕死鬼往前走了几步,就调头往回跑,报告日军说里面没有人了。
敌人一看得不到什么,又想从人格上凌辱他们。一个日军军官面装笑容对他们说:“你们俩的给皇军叩头,皇军的放了你们。”
    王医助和小郑面对敌人的卑鄙伎俩,义正词严地揭露了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在敌人威逼面前坚贞不屈,壮烈牺牲,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英雄的壮举,激励着全体医护人员,他们斗志更加坚强了。党员们纷纷表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护好伤病员,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朱德青年队”的姑娘小伙子们也暗暗下了决心:一定在困难时刻接受党的考验。
浏览:80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