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臣烈士传略

莱州警事 发表于2016-01-09 15:50:12
    王鼎臣,掖县第一位共产党员,掖县党组织的发起人之一。一九一○年四月六日生于贫农家庭。原籍掖县朱桥镇庄头村,从祖父起迁居掖县梁郭镇张村。父亲王学绍在家经营皮货作坊,制做皮衣、皮帽子。一九一八年,王鼎臣进入张村初级小学,一九二四年升入掖城县立第一小学高级班,一九二六年八月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
    王鼎臣勤于学习,工于书画,学业优良,尊重师长,平易近人,性情豪爽。在九中,他先后担任过班长、学生自治会卫生委员、副主席等职。王鼎臣在进步老师的教育下,痛恨旧社会,千方百计地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他和进步的师生团结起来,多次进行抵制日货、反对学校不合理规章制度的斗争,并和同学到大街上张贴标语,游行示威。在斗争中,王鼎臣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一九二八年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六月,他先后介绍郑耀南和鲍仙洲等人入党,在掖县点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星星之火。
    一九三○年六月,王鼎臣九中毕业,赴济南投考一师落榜,便考入东昌(聊城)三师。七八月间,王鼎臣经三师美术教师王子正(曾在九中任教)介绍到济南私立爱美中学高中部艺术师范科二级插班学习。十月,省委指示王鼎臣回掖县继续发展党员,建立掖县县委。王鼎臣回到掖县马上与郑耀南等人取得联系,并介绍李勋臣、陈子尚等人入党。经过一段准备之后,一天夜里郑耀南、王鼎臣、李勋臣、陈子尚等人在郑耀南家的南屋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掖县委员会,王鼎臣当选为民运社保委员。他亲自组织党员和进步学生散发掖县县委《告全县同胞书》。县委成立后,王鼎臣又返回济南继续求学。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高潮。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底,济南学生在团市委的组织发动下,组成三千八百多名学生参加的赴南京请愿团。爱美中学一百多名学生和齐鲁中学七十多名学生合编为二十一大队,崔子俊担任大队长,王鼎臣和王品五负责联络指挥工作。一路上,王鼎臣组织学生喊口号,撒传单,在很多车站受到群众的夹道欢迎。车下群众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欢迎济南学生赴京请愿!”的口号声和车上学生的高呼声融汇在一起,震撼大地,响彻云霄。王鼎臣等带领二十一大队的学生在南京坚持斗争二十多天,最后被蒋介石派军队强行送回济南。济南当局生怕学生再闹事,便提前放了寒假,并派人分头把学生送回老家。王鼎臣回家后,于一九三二年初介绍柞阳小学的教师朱希文、彭金寿、彭云等五人入党。
    一九三二年六月,王鼎臣于济南爱美中学毕业回到掖县,先后在驿道、沙河等小学教学。这年四月,掖县县委成立了特务队,号召全党抓武装。王鼎臣积极响应县委号召买了枪,并和郑耀南、张凤鸣、陈子尚、仲丰等同志相互约定,星期天到西由后邓村西河练习打靶。为了避免怀疑,还叫着西由天王庙联庄会的头头孙立训,带上几名会丁一起去进行练习。经过几次练习,大家的打靶技术明显提高。王鼎臣高兴地说:“我又增加了一份革命的本领。”
    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扩大革命影响,王鼎臣经常深入群众撒传单,喊口号,贴标语,宣传革命道理。为了发展党的组织,控制掖县西南一带,一九三三年春季开学时,王鼎臣到了沙河镇县立第二小学任教。这年上半年省委宋鸣时叛变,供出了王鼎臣、郑耀南。国民党省党部密令掖县县党部查处王鼎臣和郑耀南。掖县国民党左派孙会生向县委透露了消息。麦收前,王鼎臣接到县委通知马上离开二小,和郑耀南一起转移到北平,经郭欣农帮助,他们和北平市委接上了关系,又通过北平地下党员陈义山的关系,参加了爱国将领冯玉祥、方振武和吉鸿昌等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失败以后,王鼎臣又回到了胶东。一九三三年冬,他到了栖霞县官道乡邴家村,找到了九中时的同学衣吉民。王鼎臣叫衣吉民的大哥到掖县找到他父亲弄了一批皮货带回去。王鼎臣便以卖皮货为掩护,秘密活动在招远毕郭和栖霞观里一带。在这里,王鼎臣先后介绍了栖霞县的衣吉民、卢宗镗(后叛变革命),招远县的方再田入党。他还与在毕郭开办“天佑医院”的莱阳县老党员于仁衡(莱西县河崖村人)建立了联系。王鼎臣为这一带党的早期活动播下了种子,打下了基础。
    一九三四年三月,王鼎臣离开了衣吉民家,转移到莱阳县城西杨格庄,继续以经销皮货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五年,王鼎臣在莱阳县参加了胶东“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王鼎臣又转移到即墨县城西关,以开帽店隐蔽进行活动。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在青岛登陆,并不断向北侵犯。阴历年底,王鼎臣处理完货物,从即墨回了家,又以教学为掩护,投入了秘密发动抗日武装斗争的工作中。
    一九三八年三月,掖县县委领导的玉皇顶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推翻了伪政权,成立了胶东游击队第三支队和抗日民主政府。原县委的领导同志大部分担任了军队和政府的领导工作。三月十日,新县委在平里店成立,王鼎臣担任县委书记。为了便于隐蔽,县委设在王鼎臣教学的梁郭马家小学。形势继续向着对人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王鼎臣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一方面组织党员以隐蔽的形式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一方面发动群众报名参军,捐款献枪,成立群众组织和建立基层政权。同时,还建立了一支数量可观、装备较好的地方武装。至八月,胶东三军与掖县三支队胜利合编,蓬、黄、掖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宣告成立。为了便于工作,县委迁到了掖县城,以“掖县民众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的名义在群众中出现。王鼎臣的公开职务是民动会主任。进城后,王鼎臣在掖城主持召开了民动会扩大会议,胶东特委书记王文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号召全县要迅速地、普遍地、自上而下地充实加强民动会,大规模地开展民众运动。会后,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全县的区乡和部分村的党组织都以民动会的名义建立起来,工、青、妇、教、儿等群众团体也普遍成立。县区乡村四级都成立了自卫团,全县自卫团员发展到十万多人,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在这个时期都有较大的发展。胶东特委和三军机关都迁到了掖城,掖县成了当时胶东抗日的指挥中心。
    由于工作需要,十月王鼎臣调胶东特委政治保卫局任副局长。王鼎臣调胶东后,形势进一步恶化。一九三九年一月,日军侵占掖县城,二月侵占黄县城。我胶东主力五支队撤到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基层党政群组织不少被冲垮转入了地下活动。在这种形势下,有的颓唐,有的落伍,有的叛变;一些社会渣滓也趁机泛起,扰乱治安,危害人民。王鼎臣和这些社会丑类、汉奸、特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给予他们应有的惩处,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在王鼎臣的教育影响下,父亲王学绍一心支持儿子革命,妻子刘玉英也是革命的积极分子(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一家人把好的饭菜省下来给同志的亲属吃,把好的被褥腾出来给同志的亲人用,一有情况全家人忙着先安排同志的家属转移。胶东特委给王鼎臣配备了马匹,王鼎臣却很少骑马,他不是用自己的马来驮东西,就是让给病号或体弱的同志骑。保卫局有一名科长得了回归热,王鼎臣就把马给他骑,还经常买饺子给他吃。在王鼎臣的照顾下,这位科长很快恢复了健康。冬天来了,上级发给他一件棉大衣,他说:“我从家里带来一件皮大衣,把棉大衣发给别的同志吧。”以后一连几年发棉大衣,王鼎臣都没有要,其实王鼎臣仅有一件已经掉了毛的皮大衣。他的妻子刘玉英不知给他做了几床被褥,后来都被他送了人。天冷了王鼎臣又回家,妻子再也没有什么给他了,只好把挂在门上的夹门帘摘下来,让他带走。
    一九四二年秋,为了加强湖西地区的工作,山东分局社会部把王鼎臣(到湖西改名王鼎成)调到湖西区担任晋冀鲁豫第六地委委员兼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安督察处处长。分局领导还把一本分局与湖西进行联系的电报密码交给他。因工作需要,王鼎臣走得很仓促。一天深夜,他悄悄回到家乡,在院墙外面轻轻地叫醒了妻子刘玉英,王鼎臣隔着墙对刘玉英说:“上级调我到外地区工作,离家很远,你要保重啊!”说完匆匆离去,这竟是王鼎臣与妻子的诀别。
    湖西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处,是华东鲁南根据地与晋冀鲁豫和陕甘宁边区根据地进行联系的交通要道。它东靠津浦路,南靠陇海路,北是济(宁)菏(泽)公路,西是菏(泽)商(丘)公路,是微山湖以西的一块狭窄的三角地带。敌我对这一地区争夺相当激烈,斗争异常尖锐复杂。十二月二十日深夜,日寇三十二师团师团长井出铁藏纠集一万余人对丰、单两县实行拉网“扫荡”。二十一日,专署机关在转移中误入敌人的合围圈,被敌人包围在单县东北的马桥村。王鼎臣带领同志们奋勇突围。由于两边敌人的机枪封锁,王鼎臣在小吴庄西南角壮烈牺牲。二十二日,王鼎臣的遗体被临时安葬在马桥村附近的小吴庄西南角。抗战胜利后,迁葬于单县城外东南琴台旧址湖西抗日烈士陵园,碑文为“山东人王鼎臣烈士之墓”。一九四六年九月,陵园遭国民党军队的破坏。解放后,湖西人民重新修建烈士陵园,把王鼎臣的名字镌刻在单县烈士陵园的烈士碑上。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年仅三十二岁的共产党员王鼎臣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他的革命功绩,斗争精神,高尚品格,永远铭记在掖县人民心中,激励着掖县人民去开创更神圣更伟大的事业。(来源:中共莱州市委、莱州人民政府)
浏览:247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