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我要到二十二兵团供给部任政委时,王震将军指示我:“对二十二兵团起义将领和军官的改造要和风细雨教育为主,团结改造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教育要严,处理他们的问题要放宽。在旧社会里做了坏事,只要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就是好同志好人。他们自己的钱财物不要动他们的。起义的将领和校官每人提升一级。”这一来对二十二兵团八万余人的教育改造是很成功的。他们在石河子和奎屯搞生产建设上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绩,在荒无人烟的荒地建家,没有出任何问题。这就是在老八路的好作风的带动下教育改造的成绩。 1949年九二五起义的二十二兵团和1949年进疆的二、六两军共十万人,在三十余年中发展到二百五十万人生产建设大军。兵团人一不要名,二没有利,就是垦荒造田修水利,搞工业建设。自己军不军,民不民,户口落不下,不是正式公民。有的搞了四十余年还是五级农工。无名无利,一心一意为人民,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我从1930年参加红军,经过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全国*后,1955年集体转业成立生产建设兵团,每个人拨给了900元人民币。到1958年,兵团号召各师成立一个共青团农场,资金自己解决。筹措现金全师捐了100余万元,我的转业费和我爱人段晓兰的一共1000余元,全部捐给共青团农场,就是现在的12团。各团自愿报名到共青团农场来的团员大都是十七八岁青年,全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立了团场。 1949年军队集资办合作社,1952年整顿新疆财经工作时,每个参与集资的人都分到了400元红利,在抗美援朝时大部分都捐出去了,库车县发洪水,又捐了剩下的几百元。那时兵团人真是一不要钱,二不要名利,只要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奋斗工作就光荣。 1951年我在新疆*运输部任副部长时,东到西安,南到和田,西到伊宁,建了几十个运输站,种菜养猪,为司机搞好生活。
新疆*初期,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新疆*成立了接收劳改犯人委员会,到1952年,先后从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省运进劳改犯人。从西安起运犯人用的大道奇,每辆装42个犯人,车下还装二吨大米和水泥。这些大米和水泥运到乌市赚的利润用于了建设十月修配厂、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部队没有修过自己的住房,只有为公为民,没有为自己的想法。在1952年2月,王震将军给了我一本新疆的历史资料,并指示我:“玛纳斯县以北有个苜蓿湾,左宗棠屯垦开了三十余亩土地,现在荒了八十余年。你带几人去看一下情况如何。”按照王震将军指示,我组织了十几个骨干,有修水利的,有搞土木工程的,有个姓马的技术员是搞水利和土地规划的,还有运输部劳改支队长陈志清,还有几个工作员到苜蓿湾现场勘察。我们从玛纳斯,经小李庄、十户滩、长天地,到莫索湾。在经过长天地毛庄时,那里有几户人家。我们请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带路。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他听他爷爷说:莫索湾是个好地方,亩产小麦几百斤,萝卜白菜好几斤一个。我们由他带路,进入了莫索湾。莫索湾里有两个已废弃的古城:西营和东湖,是左宗棠屯垦时建的。西营是个四方形的城,里面的房屋都已倒塌,但城墙还很完整,所有的房屋及城墙都是用土坯建成的。在每座房屋废址里都摆有棺材,里面装有尸体,都穿着大布衣服,有的没有腐烂,变成了木乃伊。有的房屋里还有石碾、石磨。东湖已经全部倒塌,变成了芦苇滩。莫索湾里遍地都是一丈多高的梭梭柴,野驴、野骡和狐狸在梭梭柴中窜来窜去,一见到人来就躲开了。当晚,我们就住在西营里。第二天,我们继续勘察,发现土地十分肥沃,可以开出一百多万亩,但是缺乏水源。果然如材料所说,有八十余亩已开垦过的土地,但后来又荒废了。第三天,我们回到乌鲁木齐,向王司令员、张参谋长汇报勘察结果。王司令员听后,高兴地说:“好。如果开到一百万亩土地,就要种五十万亩棉花。”并指示:“立刻组建农十师,现有30团、28团一个劳改支队,还要三万劳改犯人给你们。先要解决水利问题。”我们又开会研究了水源问题,最后决定修建大海子水库,容量在八千万至一亿方左右,接纳玛纳斯河的水,水源很充足。兵团根据王司令员的指示精神,组织了师的领导班子,我任师长兼政委、党委书记,韩荣福任副师长,刘炳正任副政委,刘三朵任参谋长,张志勇任政治部主任,吕华任干部部部长,李志华任组织部部长。干部确定后,我就带着八个汽车连到天水接运来自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的八万劳改犯进疆,到1952年七月份停运。中央派人整顿新疆财经工作以后,十师就没有进人了。到1954年,兵团来了一个下马风,撤销三个师(三师、九师、十师)。到1955年3月份,农十师和农八师合并。兵团领导决定的结论是枪毙大海子,撤销农十师,放下莫索湾(到1958年才又重新修建大海子水库,开发莫索湾)。
1954年3月份,撤销农十师,我回到乌鲁木齐,住在*招待所。我向自治区王恩茂书记要求到兰州中央军委办的文化学习班去学习,王恩茂同志不同意,要我到农一师去任师长、党委书记。经过几次要求不准,我只好按组织分配,1955年5月中到农一师报到。当时农一师在阿克苏地区只有一个团、一个劳改支队、一个营,共计一万八千余人;喀什有草湖农场、木华里(今莫尕勒)农场、麦盖提农场,和田有一个农场、三个牧场。1965年成立农三师后,四个农场、三个牧场全部交给农三师,一共有土地15万亩,三个牧场二十余万只牛羊,全部交给农三师经营。
1955年农一师在阿克苏的只有一个团(现在的一团),在沙井子,只有七千亩土地;一个劳改支队二千余人,修水利工程;乌什英阿瓦提一个营共有劳力七千余人,有土地八万余亩,拖拉机八台,只用了六台,还有二台100号放到西大桥一个棚子没有使用。 1951年开发沙井子是王震司令员亲自指示的。从1951年开始修建胜利渠,全长开了66公里,1954年八一放的水。渠宽二十多米,准备在沙井子开50万亩土地,建立六个农场。一个农场只有几百人。沙井子土地表面看很好,头年种麦子可收三百到四百斤,到第二年就减产百分之七十。经过化验,土地含盐达到百分之五到六,是不能种的土地。兵团指示要放弃沙井子,劳力向北调。我们则希望坚持阵地,因为开发沙井子是王司令员亲自布置的任务。胜利渠开挖三年多,五四年八一放水仪式中央水利部长傅作义也参加了,领导的期望和兵团战士投入的心血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最后规划的六个农场合并成两个农场,阿拉库勒土地条件较好,又开出一个农场(现在的三团),建控排渠,种稻,排盐,水旱轮作,效果较好。原计划住沙井子的师部搬回阿克苏。沙井子区三个团场,英尔瓦提一个营扩大成一个团场,阿拉瓦尔建一个团场,准备15万亩的土地。自塔里木河离阿克苏三十公里建一个团场(现在的六团)。从55年到56年,共建成六个团场。 1957年秋准备开发塔里木河两岸,但是农一师没有条件和力量。当时兵团来了一个马鞍形,要把多余七万余人送回关内去。我听了这个情况,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1957年十月国庆,我自己请示参加国庆观礼,主要还是想去北京向王震部长汇报塔河两岸土地情况,请他支持我们开发塔里木河,兵团多余的七万劳力,不要送回关内,全部拨给农一师。我带了一个初步勘察地图进京。十月一日开完会,二号就向王震部长汇报塔河两岸的荒地水源,和兵团多余七万劳力的情况。他听后,立刻作出决定,召集各方开会,要大力支持农一师开发塔里木河,并亲自给张仲瀚打电话,指示多余的劳力全部交给农一师,还要大力支持农一师开发塔河。 1957年十一月,从北疆抽调了乌库公路中线两个支队,一个是现在的农一师七团,一个是现在的九团,还有农六师一个工程支队,是现在的农一师十团。1958年向塔河南推进,建成了现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现在的十六团是当时农一师工程支队,十一团是当时农一师工程二支队。1958年在塔河两岸共建有十个团场,建立了塔里木农业大学,修建了师部。农一师师部准备搬到塔河去。1958年七八月,毛主席发出大跃进的号召,兵团多余七万多劳力到农一师去的只是二万余人,后来北疆各师宁愿自己安排劳力了。1957年到1958年,自治区机关、兵团机关根据中央的要求,精简机构,下放干部,修配厂的干部还有右派下放到农一师劳动锻炼,改造思想。这些干部也就是现在的塔农大的基础。塔里木农业大学是在毛泽东1958年大跃进三个大办“大办农业,大办工业,大办教育事业”指示下建立起来的新型学校,也是培养农业需要的配套技术人才的基地,开办了农经、农学、机务、水利、畜牧、蚕桑、园林等专业。
王震部长在1962年八月份到农一师视察工作,指示“你们要大搞水利工程,多开荒地,扩大面积,多种棉花,发展畜牧业,种树养鱼。要搞为农业生产农场建设服务的、农产加工的工厂。准备从上海引进十几万青年。几百人也可建一个农场,农场可以大小不一。”他回北京路过河南洛阳拖拉机厂时,还指示给我们购买三百台拖拉机。他在洛阳给我打电话,要我派人接运。我打电话请示兵团张政委,张政委要我照顾大局,只留给农一师100台拖拉机,新疆*还要了二十台,其余交给兵团安排。根据王部长的指示,农一师搞工业,首先建起了毛纺厂,一万纱锭的棉纺厂,还有一个小型的针织厂。一开始毛纺厂是土法上马,用木制机器。后来请示王部长支持,他马上就批示同意纺织工业部拨给农一师一千吨的(粗纺毛条)纺织厂,首先生产的是毛线、毛毯、呢子。这是王震部长支持新疆建的第一个毛纺厂,就是现在的大光毛纺厂,它的名字是三五九旅在延安大生产建的土毛纺厂的名字。到现在(一九八几年)它创造的利润,可以造十几个厂。为了发展农业,自力更生搞工业,师党委研究决定建一个建化厂,三万二千吨的水泥厂,五千吨的氮铵厂。现在(一九八八年)的水泥厂产能扩大到了十八万吨。用土法炼石油五千吨,种植桑林十七万七千亩,还留了储备用地3000亩。嫁接桑一亿三千余株,可惜在十年浩劫中全部被破坏一个光。文革后我再见王震部长,每次他提起农一师的蚕桑被破坏都心痛不已。(林海清遗作其夫人段晓兰整理
浏览:78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