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九旅走出的老红军温玉标同志和园艺队

Admin 发表于2016-01-16 12:02:50
塔里木有个很好的园艺队,它的队长是红军老英雄温玉标。强将手下无弱兵,温玉标手下还有许多老英雄。
先说说队长温玉标同志吧,他今年63岁了,福建人。在距今51年前他12岁的时候,由于生活所迫,就进了资本家的造纸厂里当童工,后来为了要求改善工人生活,他积极参加了工人罢工运动。1929年,他参加了当地党组织的游击队,投身到反对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热潮中。1931年9月,他正式参加了叶挺将军领导的福建十二军,从此开始了正规的战斗生活。1934年他转入一方面军,跟着毛主席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温玉标自参军以来,一直担任部队的战勤工作。从1931年到1936年,担任医务单位的运输班长。那时,没有车辆,全靠人力和少数牲口运输药品和文件。长征途中,他和同志们一道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险。他还表现了崇高的阶级友爱精神——在七天七夜的草地行军中,部队断粮,好不容易找来一点点充饥的野菜,他就首先让给同志们吃。由于极度缺乏营养,温玉标得了夜盲症,但行军时他还要帮助同志们挑东西,他挑的那副担子经常是七八十斤。夜晚看不见路,他一手拉着前面的担子,一脚高一脚低地前进,就这样跟着毛主席越过了万水千山。1937年以后,他担任了粮秣上士,直到1950年的13年中,经常冒着枪林弹雨,顶着烈日风雪,为部队储备粮草。有时为了取得充足的供应,保证战斗任务的胜利完成,他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敌后,出色地完成任务。
1951年初,温玉标担任了步兵第五师(农一师前身)某部事务长。那时部队刚刚开展大生产运动,物质条件很差,为了改善部队的伙食,他不顾荒原上的烈日酷暑和风雪严寒,经常肩挑双筐,到一二十里外的地方采购物品,到三四十里外的地方拾柴、运粮。他还每日起早睡晚,种植蔬菜,解决了部队吃菜的困难。更令人钦佩的是他把自己节衣缩食积攒起来的薪金,悄悄地垫在伙食里,以改善同志们的生活。
温玉标从参军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仍穿着多年的褪了色的军装,盖着布里布面的军被。每逢出差赶“巴扎”(维吾尔语:市集),他总是带着干粮,从不舍得花钱买饭吃。1957年,温玉标60岁了,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要他休养,可是说啥他也不肯休息。他说:“我活一天就要为革命工作一天,不能让国家白白养活我。”他仍担任了事务长的工作,除本身业务外,又从事养猪种菜等副业生产,不到一年时间,就为国家上缴1500元。
大跃进的1958年,开发塔里木的号角吹响了,老当益壮的温玉标又积极投身到这一热火朝天的战斗中。他不服老,与男女老少的战友们一起,积极投入了生产建设。1959年,组织上又一次提出让他休养,他三番五次地打报告请求继续工作,并表示“建设塔里木的人,永远都是年轻的,我和同志们在一起为建设塔里木搬上一块砖,也是光荣的。”就这样,组织上成全了他这一美好的心愿,让他在胜利十六场担任园艺队队长,原先考虑只是让他负责种种花卉,就再不参加重体力劳动了。
就在这时,内地一些老人也来到了塔里木。他们都是农垦战士们的祖父和父亲,里面有74岁的苏茂才,有73岁的许荣祥,有65岁的代鸿蔚、陈连云等老大爷。他们来自内地不同的地方,但来塔里木的原因都是一样:那就是他们所在的家乡实行人民公社化以后,公社把他们送进了敬老院,让老人们度过幸福的晚年。可是敬老院里的生活使他们闲的难过,于是他们就借探望儿孙的机会来到了塔里木,心想在这儿能找到活儿干。可是一到塔里木,农场和公社一样,热情招待他们,还是让他们安闲地过日子。他们三番五次地找农场领导同志,要求参加生产,并且说:“毛主席的规程也要看具体情况嘛!不能光凭长了几岁年纪就算老人,应当看人家胳膊腿子灵活不灵活嘛!”不管他们怎么说,农场领导上还是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这就使有些老人们生气了。他们私下收拾工具,积肥造田,当战士们劝他们休息时,他们反而怨气冲冲地说:“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谁敢取消我们的劳动权利!”就这样,组织上也只好把这几位闲不住的老人编进了温玉标的园艺队,让他们一起去培植花卉了。
确实,他们对培植花卉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他们培植出了成10亩地的一个大花园,还培植了100多株盆花,共有146个种类。1959年内,就开出了迎春花、牡丹花、香芙蓉、月季、夜天牛、花菱草、百日草、夹竹桃、金菊、雪轮、望江南、阿尔泰紫菀、玫瑰、秋菊等六十余种五光十色的美丽花卉。老人们有这样的愿望:“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让阿拉尔新城和幸福城的街心花园中,让农场场部和生产队的庭院中,都开遍我们亲自培植的鲜花。”
尽管他们的花卉种的这样出色,但这仍然是他们的业余劳动,他们作的也是像园艺队的青壮年以及塔里木的青壮年一样,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工作限度——他们种植了成百亩的果木、谷物、棉花和瓜菜。在果木中有桃、杏、梨、李、苹果、葡萄、核桃、桑子、无花果等;而且又嫁接和引进了很多新品种,如桃子就嫁接了甜蜜桃、蟠桃、五月鲜、百山国、白桃、500号等11个品种;还引进了沙井子的薄皮核桃品种,这种核桃的皮就像栗子皮或花生皮一样,要吃时,不要去砸,只要用两个手指头一捏,及可以吃到油香肥嫩的核桃仁。果木都长得十分旺盛,有的葡萄在1959年夏季就结了实。老人们信息充足地说:“我们要争取让同志们明年吃上桃子和葡萄,后年吃上杏子和苹果,大后年吃上梨子和核桃。”他们的粮、棉田中,出现了亩产千斤以上的丰产田。他们的丰茂的瓜园和菜地中,还培植了兰州的醉瓜、北京的大刺黄瓜、陕北南瓜和甜辣子、内地的各种大豆角和西红柿。他们培植在温室中的瓜菜,更是种类繁多,可算是塔里木很多温室中的典范。
现在如果有人到园艺队会见这几位老人,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会拿出丰盛的新鲜的瓜果菜招待客人。如果你要问到他们的生活时,他们总是带着骄傲的口气说:“在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中,咱们也能算得上了。”
1959年国庆10周年的时候,中央邀请温玉标同志去北京观礼。几位老人想了好几夜,想不出一种最能表达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的方式,让温玉标同志带给党和毛主席。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了:那就是要温玉标同志带上几句口号,在天安门上代表大家多喊几遍,让敬爱的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都听见。那几句口号就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毛主席万岁!(田野整理)
浏览:12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