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我华东野战军原辖各纵队,依次统一顺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军,并组成7、8、9、10四个兵团,唯特纵番号未改,建制不变,列为三野直辖的军种。
1949年4月,三野特纵榴炮六团,在渡江战役中奉命隐蔽在江阴北岸六圩港待命:一是掩护我东线部队渡江,二是封锁江阴段江面,阻止敌舰由此外逃。石振亭时任该团四连观察班长,是连队小炮群的眼睛,担子特重。
4月21日,入侵我内河长江的4艘英舰,在南京助蒋参战失利,便顺流东下欲逃窜出海,遭我北岸炮群严惩,重创其中最大吨位的紫石英号,迫其半沉于镇江江心,扯起白旗求饶,震撼了大英帝国朝野。
5月,三野炮兵参与解放上海后,经调整扩编驻苏州整训待命。抗美援朝归国后,大部编入福建前线炮兵,驻防闽南沿海。1961年3月石振亭调赴北京宣化炮兵学院地炮系学习,毕业后归建。
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我福建前线炮兵实施了对金门蒋军持续时间最长的炮击,毙敌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赵家骧、章杰和澎湖防卫部副司令官吉星文等三名高级将领。我英雄的炮兵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石振亭同志也渐渐成长为统率千军的团长了。
文化大革命中,石团长奉命率领“军宣队”进驻省属某高校,他严格掌握政策、虚心学习、努力协调两大派群众组织团结,促进革命大联合,成绩显著,曾受到过毛泽东主席在北京的亲切接见。
1982年,戎马倥偬三十多年的石振亭团长,奉命转业到永安县担任副县长,相继在市(1984年永安撤县改市)政法委、市纪委肩负重任。1990年在市人大副主任的岗位上,经组织上批准离休,享受副厅级行政待遇。
石老虽离未休,依旧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接受了市关工委顾问和北门小学校外德育辅导员的聘请。曾多次荣获永安和三明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改善蓓蕾环境 募资更新校园
1990年5月,辅导员石振亭刚踏进北小校园,便被千余名孩子在尘土飞扬中嬉戏追逐的景象惊呆了。原来该校南北两幢教学楼之间这片泥土地,长期以来便是他们集会、升旗、出操及一切课外活动的唯一场所。因经费问题自建校以来仍未能铺上水泥地面,三十多年来近万名孩子从入学到毕业,一个个六年,都在“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遍地”的不良环境里生活。
石老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暗下决心要为改善环境帮助学校办件实事。他首先与同为该校辅导员的原市人大副主任张维庭和原市政协副主席曾七俚共同酝酿,广泛与校领导、街道办、“共建”片取得了共识,然后向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募资倡议得以开展。
募资活动开始后,石老和有关人员不顾骄阳酷暑,分赴市区和远郊一些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苦口婆心说明募资改善学校环境之必要,羸得了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仅仅利用短短的暑假期间,便将总面积达1350㎡的水泥操场铺设竣工了;与其配套的还有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和一个羽毛球场。使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让满园春蕾更加灿烂。
在施工过程,还有一段石老颇具匠心的小插曲:位于郊区的国营机砖厂,长年有百余名子弟在该校就读,当石老风尘扑扑到该厂募资时,厂长为难地尴尬说:“我厂当前经济效益很差,出钱很困难,出些劳力倒是可以承担的”。石老当时灵活委婉地感谢了厂长的盛情,回校后立即与校方、承建方共同商定,将工程中400多立方土的挖、运任务,全部委托该厂义务承担,价值达8000多元。在挖、运过程中,石老还与厂领导慎重研究了一些安全细节问题,效果良好,各方都很满意。
抓班队建设 讲革命传统 促差生转化
这是石老在长时间实践活动中,逐步梳理出来做好辅导员的三项基本内容。他经常谆谆告诫辅导员:“我们是来学校协助开展德育工作的,不能像以往工作组那样包办一切,只能给学校领导当参谋,不能喧宾夺主当司令”。学校每次邀请他研究工作,他都是先虚心倾听来自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经过慎重思考,才谦虚地提出看法和建议,不主观表态,得到各方面的好评。
在一次班队活动中,学校安排了几项用时间来衡量效果的生活活动,以检验孩子们的独立生活水平,结果洋相百出,笑话颇多。在佩带红领巾活动中,有些孩子做的不规范,甚至急匆匆“绑”在脖子上;在穿鞋带活动中,有人忙中出错穿错了孔,也有人打成了死结;在引线穿针时,有的孩子在慌乱中误刺了手指;就连削苹果这样的家庭常事,有些孩子竟连皮带肉将拳头大的苹果削成了“鸡蛋”。参与讲评的石老因势利导:“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只顾时间不讲质量,那将会劳民伤财,一事无成,从小就应特别注意”。
石老很注意抓有关组织纪律为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他在各校讲述的《梁“前委”下令炮打英军舰》,已成为孩子们中喜闻乐道的故事。那是渡江战役中我某炮团四连一炮梁炮长在镇江江面发现了参加我内战的英舰东逃之后,由于歼敌心切,奈不住心头激奋,忘掉了一切行动听命令的纪律,擅令一炮向英舰开火,引发了众炮轰鸣的局面。虽然取得了重创英舰紫石英号,并迫使其扯起白旗求饶的巨大成果,但却干扰了只有前委才能指挥炮兵的权力,虽然战友们也曾自发补他个“前委”雅号,却仍然背上个警告处分。因为他违反了《三大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命令”这一铁的纪律。
毕业班有位机关干部的孩子,受社会上坏人的教唆,犯下了抢劫罪。因其年轻在校,又是初犯,抢劫数额也不算大等等因素,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予起诉,责令其在校公开检讨,并交待学校和家长对其严加管教。石老为此多次亲临其家,登门过细做孩子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其家长感动地内疚说:“市里的老领导都离休了,还这么关心我们的孩子,要是自己对其放任,那就太辜负老领导的一片苦心了。”该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配合帮助下,从而改恶从善,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终于如期毕业升学。
石老认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他对青年教师的教育也很关心,特别注意培养他们敬业爱岗,多次协助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畅谈理想、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各抒己见,广交朋友,很受青年教师们的欢迎。
春雨无处不润花
石老胸怀坦荡、目光远大、工作热情,这个关工委“顾问”的聘任,更增加了他无穷的动力和使命感,他感到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和做不完的事,真正是:春雨无处不润花。
他带领孩子们在闹市街头的毛毛细雨中,散发关于环境保护及交通规则的传单;
他在西门桥头车辆众多的江滨路段,和北小燕西分校老师共同护送放学的孩子们过马路;
他率队到烈士陵园,参加隆重地18岁成年人宣誓仪式;
他多次参加报告团,去永安、清流等地监狱,对服刑青年进行帮教活动;
他积极深入农村文化技术学校,送去大量科技书籍。
在庆祝建党80周年纪念活动中,他跑遍了驻地各部队,以亲历向广大官兵宣讲革命传统,赢得了一片赞叹:“我们有幸瞻仰了部队老首长的风采”。
贮木场有位在北小就读的女孩,由于父母感情不合,爸爸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妈妈另嫁他乡音讯全无,丢下个幼女靠爷爷奶奶老两口抚育,全赖爷爷那点养老金支撑着三口之家的困难生活。更糟糕的是孩子还没有落下户口,父母便离散了,到现在孩子已经读六年级了,却依然是个没有户籍的“黑人”,升学上初中已无可能,爷爷愁的整天摇头叹息。石老闻知马上与包班辅导员多次登门造访,深入落实当时的情况,到场里开证明材料,去户籍部门咨询政策与寻求解决途径,经石老等辛勤奔波,终于为该生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石老还在辅导员中带头将闲置的衣物用品资助该生,老两口激动的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在一次去龟山公园河畔秋游野炊中,石老手把手耐心教孩子们支锅、生火,个别急性孩子竟将生水和快熟面一起下锅,煮成了难以下咽的面糊,噤不住苦笑着相互埋怨:“要是早向石爷爷讨教,哪里会出现这样的狼狈局面”。后来竟连准备烧烤的火腿肠,也未敢动火便分而食之。
2001年5月,北小发现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南教学楼,被白蚂蚁蛀损成了危房,石老立即与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停止继续使用,组织搬迁转移。与北楼合并教室轮流上课,学生分上、下午班,分别半天上课半天休课。随后又经有关部门协调,暂借用原六中旧址,辟为该校燕西分校上课。原危房旧址经上级批准拆除,就地重建。
她在丛中笑
北小自分辟为燕江两岸东西两院之后,石老便心悬两处,既担心工地上的孩子,又牵挂放学横穿马路的孩子,他不停地在两处奔波。
2001年9月3日,他参加了分校的开学典礼,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9月5日下午又去东院施工现场巡视,再三交待工人师傅要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安全。孰料次日上午噩耗传来,石老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72岁,他将晚霞的余辉,全部倾洒给关心下一代的伟业。
石老安祥地躺在鲜花丛中,微笑着面向前来送别的战友们。我久久注视着他那慈祥的面容,浮想联翩,特引用了“她在丛中笑”这一名人名句的意境,作为对石老光辉一生的敬慕和拙文的结束语。
作者:王磊之
邮 编:366000
联系地址:永安市燕江东路二级站分巷5-1-302
电 话:0598—3628330
浏览:8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