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4日,陈长捷不接受劝降,我军在上午10时对天津开始总攻。上千门大炮的巨响,犹如晴天霹雳,地动山摇,那轰隆轰隆的炮击声,足足响了一个小时。硝烟飘到了东局子,我很想到前沿阵地去看看,但是二梯队还没出发,领导不让我们上去。130师388团1连不到1个小时突破了民权门,我听了非常兴奋!赵经正从师指挥所跑回来说,二梯队已经出发了。我远远看见二梯队的指战员们疾步如飞,一转眼就不见踪影了。当我们追到距城还有五六百米的地方,看到的是一片光溜溜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原来敌人为了清除视线前的障碍物,把战壕前500多米范围的地物统统铲平,成了这块开阔地。
这时,开阔地被敌人的炮火封锁了。前方有敌人的机枪不时扫射,后边有敌人的大炮不断轰击,我们跑几步趴一阵,以躲过机枪的扫射,炮弹皮掠着头顶飞过,被炮弹炸飞的泥土块埋了我一身。趁敌人炮火停顿的瞬间,我们爬起来,一溜风地跑到了城边。陈长捷所谓的“标准工事”及号称的“固若金汤”被我解放军打成一片疮痍。我们过了护城墙,跨过雷区,跑到了民权门附近。民权门左边有个大院,朝西的一面墙被我军大炮炸倒了,我们从这里钻了进去。整个大院没什么动静,我们便进了上房。中间是灶屋,周围堆放了很多大纸箱等物。我出于好奇打开纸箱一看,是军用压缩饼干。我正又饥又渴,掏出一片就往嘴里填,结果因为嘴里干渴,没一点儿唾沫,又都喷了出来。右边房间的土炕上有一张方桌。赵经正发现炕里有个锈迹斑驳的小铁桶,要我上去看看。我爬上炕一看,哇!是一桶水!我提了下来,赵经正把水上浮的脏物除掉,没顾上看是什么水,我俩先后咕噜咕噜喝起来。忽然听到桌子底下响声,我扔下水桶便喊道:“什么人?出来!”桌子底下伸出了脑袋,边往外爬边喊:“长官,别开枪,我是老百姓。”他战战兢兢爬出来,身上还披了床棉被。是个老头儿。他说这里原来是牛奶场,后来被国民党的营部占用。14日上午解放军的大炮打到院里来,打死了国民党兵,房盖儿上也被炮弹打了个窟窿。我抬头一看,果然有个洞。这人原是牛奶场守门的,场长走后留他守这房子。
1月22日,傅作义宣布了接受我平津前线司令部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条件。1月31日前,东野政治部宣传部组成北平入城式采访团,刘白羽任团长,我是其中的摄影记者。
采访团在入城式前进入北平城。当我们乘坐的汽车路过西直门时,看到4纵10师的官兵在进行接防。采访团入城后,住在原国民党的励志社,这里已是人去楼空,有点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感觉。入城式定于2月3日举行。领导要我们先去参观一下北平的名胜古迹和城市面貌。我是第一次到北平。面对偌大的城市,众多的名胜古迹,我有点儿茫然,看得眼花缭乱。说实在的,我是边看边忘,事后记得名字的寥寥可数。
我们采访团是入城军人中最自由的,可以到处看看。此时,我们成了北平城内最受崇敬的人。北平的工人、市民和学生对解放军特别亲切,在大街上相遇,就像见到了久未见面的亲人一样,又生又熟又惊又喜。有时我们在大街上参观,凡是碰见了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驻足看我们,有些年轻人,可能是学生,还跑过来跟我们握手。其他群众一看学生跟我们握手,也都跑过来,把我们围得严严实实的,我被他们问寒问暖的热情言语感动得流了热泪。当我们离开后回头一看,那些群众还伫立原地目送我们远去。我还记得在宣武门附近有家小铺子专卖油条、油饼和豆浆。掌柜的是位60多岁的老人,很热情。我们落座后,掌柜的说:“北平和平解放是你们的功劳,我们听说解放军消灭了傅作义的王牌军,北平才有了今天。”掌柜的边说边给我们端来了油条、油饼和豆浆。我们吃完,掌柜的说什么也不要钱。最后我们把钱扔在柜台上,跑了出来,这才解脱了。
2月3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我学摄影才一年,根本没见过如此规模宏大的事件,我有点怕,怕完不成报道任务。
我的任务是拍入城部队的壮观场面和群众的欢腾场面。据事前了解,入城队伍是沿着当时的电车路线走:从永定门出发,经过前门,前门箭楼是首长检阅台。听说有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彭真等。队伍从前门拐入东交民巷、西单、天安门直到德胜门。我选择了在西单一带,计划着拍了大场面之后,再随队伍行走,边走边看边拍。我既无经验,又无广角镜头和望远镜头,不能站在一个点上完成拍摄任务。
早晨8时,我在西单一带选择拍摄点,北平这座文化古都沸腾了。观看入城式的市民、学生和工人们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涌向部队将要经过的线路。据我们的估算和从有关方面的了解,当时北平200余万人口,凡是能够走出来的人,几乎都来到大街上观看解放军的入城式,可以说倾城而出了。观看入城式的群众几乎个个手中都拿着各种颜色的小彩旗,欢歌笑语一浪高过一浪。这是我有生来第一次见到的场面,很激动!看着那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我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拍了不少群情鼎沸的场面。这时,有人喊:“入城的解放军来了!”群众顿时安静下来,翘首向着喊声望去。我看到那一双双瞪得大大的眼睛,流露着真情相盼的目光。我拍了几张特写。队伍来了,掌声口号声,响满古城。我急忙爬到预选的高处,只见威武雄壮、浩浩荡荡的队伍迈着齐刷刷的步子走来。在队伍的前边是指挥车,随后有四辆大卡车,载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向前缓缓驶进。老远就听见了响亮的军号声震撼大地、振奋人心。乐队后边是坦克车队和装甲车队。有学生看到坦克车,跑向前去,爬上了车顶,跟战士们握手;有的骑在大炮身上,摇着小彩旗,振臂高呼口号,那热烈的气氛真让人激动得喘不过气来!没爬上坦克的学生和群众就跟着坦克车向前跑着。我不停地按动快门,拍了许多动人的情景。入城式的队伍直到下午4时左右才走完。我拍了一个胶卷,还没冲洗,就被采访团宣传部来的领导收去了
平津战役之后,军委命令我军原地休整两个月。4月的华北大地春光明媚。第四野战军各部队前后陆续起程南征。组织上派我下部队,报道我军南下的战斗和行军情况。我决定去131师。该师驻扎在天津市郊的军粮城。师宣传科的同志向我介绍情况时,说391团的副政委肖进前因病不能行动,师首长要他留在天津工作,但他坚决不同意,决心要参加全过程的解放战争,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到底,直到全中国的解放!他强烈的心愿感动了师首长,同意了他的要求。我听了深受感动和教育,决定到391团跟肖副政委南下。
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离开了天津地区,沿路到处是欢送大军的群众队伍。鞭炮声、锣鼓声、口号声、掌声,向大地的四面八方震荡着。我的心也跟着激动。相机的快门咔嚓咔嚓不停地响。出天津市区,经过杨柳青地区,便进入河北省静海县。这是八年抗战时期冀中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出了静海县,经过一天的行程,黄昏时到了山东青县。第二天一早,391团离开了青县,向西南挺进。晚上宿营在崇仙镇。我们渡过黄河,从河南固始县进入大别山区。44军各部队大约在6月下旬渡过长江进入江西。路过南昌市郊之后,131师接受了新的任务:向西南方向,以急行军的速度追击白崇禧所部的国民党48军。我所在的391团指战员们跑了3天,每天都大汗淋漓。战士和马大多是东北来的,没经历过南方的酷暑。那火一样的太阳烘烤得人浑身痛。我跟着连队行军,因为是军里来的摄影记者,照顾我不背10斤重的行李,而战士们要身负40多斤重的武器和行李,相比之下,我轻松一些但也是热得难熬。
131师短期休整后,经吉安、兴国等老苏区,到达赣州。此时正值三伏天。这次行军虽然不是急行军,但是又碰上了新问题——走既窄又滑的田埂小路。东北战士见都没见过。特别是顶着雨走,泥泞湿滑如鞋底抹油,走起路来,就像东北人扭秧歌——前俯后仰,左右摇摆,稍有一点疏忽就摔倒了。战士们为了避免摔跤,每个班的人都手牵着手地爬行。走出了大山,见到了平路,平路是一段一段的,其间还是有山路,总比爬高山容易,所以大家都高兴。大家正走得筋疲力尽时,团的宣传员向指战员喊着,北京传来了震动全世界的好消息,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登上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指战员们听了都激动得蹦了起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口号声和指战员们的欢乐声,在这山野的空间回荡,经久不息。此刻,我们的队伍,我们的战士激情昂扬,一身的疲劳,一扫而光了。出了五岭山脉,我军受到广东人民的热烈欢迎。我目睹耳闻:在进军的过程中,不时有人主动给部队当向导,作翻译。让我指战员感到特别亲切的是:每经过一个村庄,几乎路边都摆了茶水、水果,反映出广东人民对我军真诚的爱心!
我军到达广东新丰之前,敌人已逃离。上级命令131师直取增城,拦截广州之敌逃亡香港。我们以急行军的速度抵达增城北部,与392团一起攻城。经过几番激战,我军在新塘和增城歼敌近2000人,收容敌军官家属数百人。10月14日,广州市宣告解放。
浏览:4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