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生烈士,1913年11月12日出生于革命老区江西省万载县。他家境贫寒,四壁如洗,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全家人在贫病交加的死亡线上挣扎着。可偏偏又雪上加霜,9岁那年,父亲因病不治,撒手人寰,剩下孤儿寡母,无以为生,只好在一家爆竹铺做工度Et。杨保生从12岁开始给地主放牛、放猪,打短工,经常遭受地主和管家的打骂与欺凌。年幼的杨保生自小就对封建地主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他发誓长大一定要找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王报仇雪恨。
1928年,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打地主、分田地,革命闹得红红火火。小小的杨保生认准红军是好人的军队,便参加了少先队,站岗、放哨、查路条,配合农会监督地主老财。1931年,18岁时他参加了江西苏维埃红军,走进革命大学校,成为一名他做梦都想当的红军战士。由于他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走进革命队伍,工作积极,勇敢作战,遵守纪律,表现很好。1932年红军党组织就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保生从此走上了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道路。
杨保生参加红军后,任司号员、宣传员、译电员、机要员长达8年之久。1934年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雪山、过草地、闯险关,经受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为艰险的战争考验。1939年他被任命为新四军一师二旅政治部总支书记,同年任政治部组织科长。1941年被派到江苏盐东县大队任政治处主任兼县委委员,不久调他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由于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1943年党组织为进一步培养他,
调他到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红军战士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政策水平提高很快。在延安整风中,他坚定的党性原则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受到了很高的评价。1945年4月,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杨保生所在部队奉命挺进东北,杨保生任三师特三团政委。1946年8月任嫩江省拜泉县警备二团政委兼县委委员。这时的杨保生,经过多年战火的洗礼,已成为我军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他的部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始终保持着红军光荣的革命传统。1947年3月,组织上调杨保生参加主力部队,5月任命杨保生为七纵十九师三团政委。1947年6月,在著名的解放四平战役中,杨保生率领部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杨保生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安排。让他做司号员,他把军号吹得嘹亮,千得有声有色;让他做宣传员,他利用墙报、板报和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他做译电员,他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译电业务,准确无误译出上级发来的电报;让他做机要员,他严谨认真,恪守机密,埋头苦干,甘做无名英雄,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杨保生从1939年开始做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严守党的纪律。部队每到一处,他不顾行军疲劳,及时向群众了解情况,宣传时事形势和党的政策。他经常对群众和广大战士说:我们都是穷苦人出身,是共产党把我们从苦海里救出来,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老百姓说他没有一点官架子,战士们把他当成贴心人,有话愿意跟他说,他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干部和战士们的心坎里去了。
杨保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把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带到哪里。他经常给干部战士讲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战斗经历,激励战士们克服困难去夺取新的胜利;讲红军艰苦朴素、严守纪律的光荣传统,教育干部战士在新形势下,保持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如此,杨保生还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在部队行军中,作为首长他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员骑,或是用来驮装备给养,他和战士们一样,迈开脚板走路。在战斗紧张的困难环境里,他把自己的干粮留给战士们吃,他说:“你们年轻人不能饿肚子,
我饿点没什么问题。”部队的军装不足,他就把自己的鞋帽让给别人。他吃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连一粒小米都舍不得浪费。他这种先人后己,一切为群众着想的大公无私精神,感动了部队的干部和战士,·一致称赞杨政委的老红军作风真是值得大家学习。杨保生还特别强调部队纪律和保持良好的军民关系。有一次打了胜仗,一位老先生为感谢人民军队解放其家乡之恩,给他送来很多衣物。杨保生一方面感谢老先生对人民子弟兵的爱戴,一方面又宣讲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婉言谢绝了。那位老先生大为感动,连连称赞说:“共产党的军队好,共产党的军队好哇!我活了60多岁,从未见过这么好的仁义之师啊!”
杨保生同志的生命虽然只有短暂的33年,但却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闪烁着一名优秀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熠熠光辉,让世人永远纪念和景仰。
浏览:8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