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记者赵明志讲述湘西剿匪往事(上篇)

Admin 发表于2016-01-31 11:00:05
     电视剧《解放大西南》的播映,让我不由想起当年——1949年10月至1951年初,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时,随部队为确保第二野战军顺利进军大西南,参加湘西剿匪的战斗岁月。时间过去60年了,当我找出当年的笔记和日记,当年在湘西剿匪的一幕幕场景,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宛如昨天。
初到沅陵,我军展开强大宣传攻势,受到群众欢迎
  1949年9月,我刚刚19岁。经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后,我第四野战军各部队一路向南,直插海南岛。但唯有我们47军渡江后,在湖北宜昌进行休整。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我军接到命令:挺进湘西,经营湘西,剿匪建政,筹粮支前。当时,全国除云、贵、川、藏等地外,大部分地区均已获得解放,此刻刘邓首长率领的几十万大军,正集结待命准备挺进大西南。
  湘西,位于湖南西北部,包括今天的土家、苗族自治州、怀化、张家界辖区等22市县,这里是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的必经之路。
  湘西匪患,可上溯几百年。这里的土匪世代相袭,集官宦、地主、恶霸三位一体,划地为王,奴役百姓。解放前,湘西人口不过三百多万,竟有武装土匪十几万,百人以上的股匪、流匪不计其数。在怀化古丈县,有个匪首张平,抢男霸女,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他按照保甲制,把乡民分编为常备队,逐户抽男丁当匪为他卖命。没有男丁的人家罚出谷子,没有谷子的罚交鸦片,没有鸦片的罚交光洋。他下令家家种大烟,户户交“烟捐”,交不起的加倍罚交“懒捐”。他将大烟走私贩运到各地,换回枪支弹药欺压百姓。他设立的捐税名目繁多,平日里百姓生儿育女、砌墙搭炕都得交捐,稍有不服,全家性命难保。当地百姓叫苦连天,许多人流离失所,亡命他乡……当地流传:“地见张平,草木不生;人见张平,九死一生。”
  湘西地理环境独特。巍峨的雪峰山山脉、武陵山山脉横贯其中,山高林密,溪水横流。这里温湿多雨,云遮雾罩,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传说湘西“无处不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匪”。蒋介石败退大陆前夕,曾指派白崇禧携十万大洋和大批枪支弹药亲赴芷江,对这里的土匪封官许愿,企图利用他们阻挡解放大军。
  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布署,我们47军在宜昌稍事休整后,立即由湖北枝江南下,经常德抵达沅陵,军部和军直机关就设在沅江岸边,拉开了47军湘西剿匪的大幕。
  此时的沅陵冷冷清清,衣衫槛缕的行人面带菜色,脚步勿匆,谈匪变色。大土匪张平气焰嚣张,竟狂言要攻打沅陵,血洗芷江。并威吓当地百姓:凡靠近解放军者,一律杀死全家(这个血债累累的恶匪,在后来的剿匪中被抓获,根据人民意愿被处决)。
  当时在沅陵大街上,人们不敢单独行走,都是三三俩俩结伴而行。就连来往的货车、客车也不敢独行,都是等到军车行动时,才敢跟在军车后面行进。不仅如此,有时土匪猖狂到解放军大部队行动时,他们也敢打劫。一次,我军一支炮队从沅陵到芷江,一股土匪鼓噪下山,企图抢夺军用装备和物资。“哐!哐!”我军被迫打出两炮,土匪们才作鸟兽散去。
  针对这种局面,我军立即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以大标语、大字报及秧歌舞、快板剧、放电影等形式宣传我党政策,阐述剿匪目的和决心。很快,沅陵的大街小巷热闹起来,多年来被土匪压榨的百姓心里有了主心骨,终于抬起头来。他们敲锣打鼓走上街头,表示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欢迎党的政策。沅陵县城显现生机。
侦查排长为避让被匪胁迫群众,吸引火力转战仇家大山
  在解放初期的全国剿匪斗争中,湘西剿匪可以说是最错综复杂、最曲折惨烈的。
  1949年11月,我47军140师的一个机炮连和干训队等几百人进山剿匪。经过一昼夜的行军,部队进到一个“壕形地”——两面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湍急的溪流。部队正想就地休息、做饭,突然从山两面冲出上千名土匪,对我发起猛烈袭击。由于土匪居高临下,且敌众我寡,部队不得不撤出“壕形地”,30多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由于我军初进湘西,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不熟,对狡诈的土匪缺乏斗争经验,因而损失惨痛。
  湘西土匪杀人越货、鱼肉乡里,可有时也给涂点保护色。一些土匪到外乡打家劫舍、绑架勒索,但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却给百姓点小恩小惠,把抢来的东西拿出一些,施舍给群众,或在村里修个小庙、盖个学堂,收买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他们跑。这也给大军剿匪增加了难度。一天,驻在芷江西面仇家大山下的140师420团侦查排长刘羽飞,正带领战士给群众宣讲剿匪政策,突然有群众来报:山上土匪胁迫许多村民前来袭击!
  刘羽飞立即疏散在场群众,同时把全排分成三组冲上仇家大山,占据制高点反击土匪。其间,被胁迫的村民在土匪枪口下高喊反动口号,并放火烧山。为避免伤及被胁迫的村民,刘羽飞和战士们一时难以猛攻,致使战斗时间拉长。战斗从下午4点一直打到晚上9点。眼见所剩弹药不多,刘羽飞硬是背着伤员,带领战士在密集的弹雨中,连续冲过5个山头,甩掉了后面的土匪,最终和前来增援的部队会合,一起打退了土匪。战斗结束后,一些被胁迫的群众纷纷给刘羽飞排长跪下磕头,感谢刘羽飞把火力引向自己,救了他们的命。
  通过一系列事实,湘西群众明白了:解放军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纷纷表示要支援解放军,带领解放军把土匪彻底消灭干净。
突击土匪军械库,穿插分割打乱土匪阵势
  1950年11月,140师参谋长黎原带领我们到湘黔交界剿匪,地点是天柱县东的一个小镇——沅口。那里有一个自称“九路军”的土匪据点,其中有两座军械库,由匪税捐处长率匪把守。我们的任务是,打乱土匪的兵力部署,聚而歼之。
  入夜,部队行进在山里,由于山路狭窄,人只能面贴崖壁,侧身缓缓而行。不久,队伍攀上山梁,进入密林区。云遮雾罩,队伍看不见头尾,战士们只能凭前面依稀的影子跟行。于是,大家只能以吹口哨、学鸟叫的形式相互联络,以防走失。走着走着,我突然听到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原来是走在我身后的战士付保东,不小心从三丈高的悬崖跌到了河水中……因为是急行军,任务紧,队伍一时不能停下来搜寻。万幸的是,山崖间的树枝、杂草救了他的命。部队走出很远后,大家惊喜地发现,付保东竟一瘸一拐地跟上来了。“真是命大啊!”大家一阵惊叹。
  部队到达沅口时已是深夜,接近街口时,匪哨兵发现了动静,便开了枪。我尖兵手疾眼快,一下就缴了他的枪。此时,匪税捐处长正搂着四姨太酣睡,战士们破门而入,匪税捐处长便赤条条地当了俘虏。
  天亮后,部队一面严查漏网之鱼,一面清点土匪仓库中的物资,有群众需要的生活用品,立刻分发给群众。负责宣传的战士忙着向群众讲解政策,介绍形势。老百姓看到解放军态度和蔼、平易近人,纷纷打开了自家门窗,商家店铺也都开门营业了,人们热情地欢迎解放军。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大娘,抱着分给她的一包棉花,走到哨兵跟前,含着热泪说:“孩子,有这棉花我不再挨冻了!”旁边的群众说,这老人无儿无女,住在破庙里。
  不久,为便于采访,我主动提出随剿匪战士一起行动,随后背着相机随140师先后深入到到芷江、怀化、安江、会同、晃县等地。
  一天,在怀化吃过午饭后,部队向北面山区进发。翻过一座高山,进入一个东西走向的山谷。突然,迎面跑来四五个身背背篓的妇女,神色十分慌张。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只听前面传来“啪!啪!”几声枪声。“是土匪袭击!”随后,走在前面的尖兵连连用冲锋枪还击土匪……
  打退拦路土匪后,部队继续向仍有土匪盘踞的辰溪、风凰方面行进。入夜,突然从两边黑黢黢的山上接连射来了数发子弹。
  “真猖狂!”带队营长立刻命令机炮手向两面山上还击。枪声漆黑的山谷中凄厉地炸响。土匪见势不妙,隐遁逃散了。过后,营长关切地对我说:“记者同志,光有相机不行啊!进山就会遇匪,得配个枪啊!”的确,平日常有单独执行任务和迷路掉队的战士,遭到土匪袭击、杀害,不能不防!不久,军部为我配了一把加拿大手枪。
  队伍继续前进,不久来到山口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部队接到命令:就地宿营待命。我和一名战士找了个背风的地方,和衣倒头便睡。11月的南方,已是深秋,况且又在山里,寒意袭袭。半夜,我被冷风吹醒,发现竟下起了雪。待天亮举目四望,真是天下奇观:只见平坦的山顶上,鼓起了一个个白色的小雪包。仔细一看,原来那下面竟是我们露地宿营的战士啊!这场面让我既震撼又感动!我急忙拿起相机,要把这剿匪路上,战士雪地露营的瞬间拍下来。可是一按快门,相机失灵,无法拍照。原来这台老相机在受冻后快门不能正常开启。我赶紧解开上衣,把相机贴到胸前,想用体温把受冻的快门缓过来。可鼓捣了半天也没奏效。我真后悔早没想到给相机包上棉絮防冻,以至无法拍下这珍贵的历史镜头。然而,那动人的场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铭刻在我心上,至今难忘!
浏览:457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Admin
    Admin
  • 老宋
    老宋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