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从来没有接触过钟先生,我是在撰写上海少年儿童报刊史的时候,才知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非常活跃的出版家白兮和儿童文学作家苏苏是同一个人,就是钟望阳。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钟望阳坚持在“孤岛”,又是办报纸杂志,又是办出版社,同时还不断地写作童话、小说,进行以民族解放为主题的文学创作。
1937年12月9日,由夏衍、梅益和姜椿芳发起创办《译报》,被迫停刊后,于1938年1月21日改名为《每日译报》复刊,7月增辟副刊《儿童周刊》,钟望阳出任主编。钟望阳用“苏苏”的笔名在这个副刊上连载其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小癞痢》,作品描写一个普通的孩子在严酷的战争中成长为抗日小英雄的故事。1938年5月7日,抗日旗帜鲜明的《导报》创办《少年先锋》副刊,由钟望阳担任主编,他在发刊词《告上海少年》中指出,要“使少年们对当前的大时代有相当认识,从而抱负起少年们应负的责任。”真是掷地有声。
1939年6月,由中共江苏省委教师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方明所创办的《儿童读物》,扩充成少年出版社,钟望阳和贺宜等主持编务。钟望阳倡导“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反对那种使千万的儿童们忘掉血淋淋的现实,而推使他们进入一种空幻的仙境里去的作品。他创作的童话《新木偶奇遇记》将科洛狄名作《木偶奇遇记》里淘气、善良的匹诺曹,变成一个寡廉鲜耻、认贼作父的木头人,在敌人入侵的时候,变节投靠敌人,做了敌人刺刀下的傀儡头目,最后受到胜利了的人民的惩罚,作品揭露、鞭挞了抗战时期一些投靠日军的汉奸卖国贼。新创办的少年出版社成为上海进步儿童文学的支柱。我新近买到了少年出版社1946年5月出版的钟望阳编写的《少年英雄》,这部纪实作品记录了十多位抗日小英雄的英勇事迹,至今读来仍让人心潮激荡。
抗战后期,钟望阳去了淮南革命根据地,先是担任军区党报编辑,后又在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工作。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写下了长篇儿童小说《把秧歌扭到上海去》,小说的主人公巧巧是个在根据地长大的小女孩,特别喜欢扭秧歌,后来,她的爸爸妈妈到上海开展地下斗争,她就盼望着能早点解放那座城市,把秧歌扭到上海去。不久,钟望阳自己也跟随大名鼎鼎的扬帆,把秧歌扭到了上海,接管了国民党警察局,以后他先后出任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首任馆长、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文革”结束后,他又担任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为创办《上海文艺》(即现在的《上海文学》)呕心沥血……
我打算在我的书稿中用一张钟望阳先生的照片,但找了许久,只找到一张他在解放初期拍摄的头戴军帽的旧照片,想来钟先生是个很谦逊、低调的人,不过,这张照片上的钟先生确实是神采奕奕的,圆形黑框眼镜后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笑容可掬。
浏览:6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