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到地下党员
何平原名李阿永,浙江省温州人,生于1922年10月,老家在温州市三溪区潘桥镇林桥头村。在读了几年私塾后,为减轻家中子女多的负担,14岁那年他进了温州一家“翰墨林”的店铺当学徒。这个店设有纸号、印刷两个部门,店老板是瑞安人,何平进店时老板已过世,由老板娘当家。他跟着老板娘的侄子在排字房学排字,有一年半时间。何平在印刷部有个师兄弟,其哥也是做印刷业的,单位是离翰墨林几百米外的“文林斋”纸号。何平乐意为他们运送过东西,一来一往人头熟了。期间,何平与温州市印刷业地下党领导人陈能孝接触了,开始靠拢党组织。陈能孝动员何平参加当时温州名气很盛的永嘉战时青年团服务团的工运组活动,后来才知这个团也是由我党控制的。陈能孝认为何平是单身青年,没有家庭负担,晚上可以出来搞搞活动,即使老板娘追问,也有理由应付。在地下党指引下,何平工作出色,组织上决定吸收他入党。1938年7月,他被中共温州市印刷行业支部讨论通过,温州区委批准入党,介绍人为《温州日报》印刷厂的排字工人孙焕江(瑞安人,双腿残疾),姓名入党时改为“李韵吟”。
辗转浙闽印刷行业
入党后,根据斗争的需要,何平到过一些印刷单位。1939年丽水县浙东书局急招印刷工人,经组织委派,何平前往应聘,但干了半年多,书局因种种原因未能扩展下去。1940年平阳县鳌江镇要办一张《平报》,由民主人士黄藻时主办,何平前去工作,但《平报》办了二三个月即停刊。6月,新四军军部有人到温州来采购蓄电池,经陈能孝介绍,他与新四军温州办事处负责人杨建新接上了头。在丽水木刻社印刷厂,他认识了印刷厂地下党负责人林里(林声伦)。因为皖南事变发生,组织上要求何平一边寻找工作稳定生活,一边隐蔽身份,保存实力,以利再战。
有一次何平看到福建省建阳县有张《建阳日报》,在广告中招聘印刷排字工人,他和林里决定一起到《建阳日报》去,以养家糊口,一个搞印刷,一个搞排字。何平姓名这时也改为“余志清”。工作了几个月后,在江西省上饶《前线日报》工作的地下党负责人谢炳钧获悉他们在《建阳日报》工作的情况,动员他们去上饶,因为那儿工资高,但林里和何平认为该处离集中营近,不安全,回绝了他的要求。在福建省长期脱离组织,心中不是滋味,回苏北新四军军部吧,路不好走,经再三考虑,何平决定还是回浙江为好,于是他一个人徒步一天一夜,跋山涉水,历经艰辛,回到丽水,后再到金华(此时浙江省政府已迁到这儿)。1941年9月底,他在金华《浙江潮》杂志地下党员联系下,与印刷支部领导林里终于团聚了,他恢复了党组织关系,在新组织里,何平担任政治交通员,负责联系学生支部、印刷支部。
1942年12月,温州地下省委遭破坏,省委书记刘英被捕牺牲,何平就转到浙东南区去,以免暴露身份。当时何平欲到苏北新四军军部接受培训,回浙江后发展武装斗争,但区党委组织部人员对刘清扬(原泰州特委书记)说,根据军部和省委指示,要办一家印刷厂,印刷军部宣传品。组织上叫何平牵头筹办,当时何平在浙东区党委《时事简讯》社工作,还为他配备了两个印刷工人——陈家林、梅烈明。于是,利用了余姚印刷厂的部分设备,在一个破庙里,他与其他人一起,1943年6月创办了印刷厂,为日后印刷纵队机关报《战斗报》打下了基础。此时,他改名为“何平”,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第四个姓名,一直沿用至今。
战斗集体薪火相传
何平同志在谈到《战斗报》的成长过程时,再三强调了两点:第一,不要忘记印刷厂前几位领导人的功绩;第二,不要忘记印刷厂是在各地工人阶级,尤其是上海工人阶级的支援帮助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第一位厂长是夏子明,是位老印刷工人,后来调到他处工作;第二位厂长是周斯明,他原是一位编辑,1944年初他外出时不幸被俘,于是何平由副厂长升任厂长,为协助厂长工作,提拔陈永林任副厂长。陈永林原为《温州日报》排字工人,家中三代为工,生活十分贫穷,在担任印刷厂副厂长后,他一心一意扑在生产工作中,经常晚间与工人们突击搞印刷,还注意搞好同志间的团结,是工厂中的重要骨干力量。印刷厂撤退时需埋藏一批设备,都由陈永林负责,他功不可没。全国解放后他曾任中共萧山县委书记,今年已经94岁,只因疾病折磨,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何平十分想念他。
印刷厂曾经来过一批上海老印刷工人,对改进印刷厂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装订是印刷厂的后道工序,从上海沈华生装订厂来的任平是装订老手,在他手把手教学下,厂内的工人很快掌握了装订技术。上海来的老工人陈佩赤是从苏北调来的,在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1943年11月何平介绍他入了党。何平曾经到皖南泾县新四军教导纵队学习培训过,回来后,印刷厂逐渐建立了政治制度,设立了政治指导员(第一任是许少白),建立了工厂的内部学习制度,会议制度,班组活动制度等,涌现出一批政治好、工作好的劳动模范。为了提高大家思想觉悟,工厂还为工人们政治培训,内容为党史、军史、延安生产自救运动情况等,教员除了何平、夏子明外,还有谢飞(刘少奇妻子)等。当时,印刷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印刷厂工人们学习劲头很高,纷纷动笔写文章歌颂新四军,歌颂英雄人物,为此,1944年下半年起,《战斗报》每周六有一个版面专门刊登印刷工人的作品,大大鼓励了工人的写作热情。
1944年年底以后,军部明确《战斗报》印刷厂改名为韬奋书店印刷厂,以纪念邹韬奋先生。邹韬奋先生的学生诸克,曾在苏北大众书店工作,也转到印刷厂担任经理。
革命火种星火燎原
《战斗报》印刷厂规模虽小,却为培养革命干部作出了奉献。
原印刷厂印刷部工人顾建文老家在绍兴,中共党员,上海来的印刷工人,曾因工作积极被评为劳模。组织上后来重点培养他,让他进了韬奋书店门市部任副主任。解放后他担任过解放军营团级干部,转业到上海后,曾经担任过黄浦区区委人民武装部政委。
排字工人梅烈明是跟何平一起从事排字工作的,1944年底调到政治部党训班学习半年,结业后转行做保卫工作,以后随二十军进军上海参与接管工作,曾任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分局局长。
印刷厂有位从上海浦东游击队调来的烧饭师傅庄雄根,中共党员,担任印刷厂管理员。一次他外出买菜,不巧路上遇到伪军,未逃,结果被抓进宁波的日寇监狱中,宁死不屈,不吐真情,受尽折磨。1945年日寇投降后释放,此时他全身一把骨头,体质极差。新四军北撤时,部队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决定精简人员,要他回浦东养病,顺便与地下组织接上关系。但他一个孱弱病人回去不便,需有人护送。在一时上找不到合适的护送人员时,印刷厂决定由女党员林梅担当。林梅童养媳出身,脱离家庭后她投奔新四军三五纵队,后来转到印刷厂搞管理,曾被评为劳模。她接到任务后,克服重重困难,将庄雄根送到上海浦东,交给当地的党组织。
但送走庄雄根的林梅孑身一人在上海,无亲无友,生活难以为继,正愁着如何走下去的时候,她在路上不期遇到印刷厂的老上级吴建平(后改名吴文良),吴建平安慰了林梅,并设法把她介绍到上海思南路周恩来办事处工作,此处是八路军上海办事处,任务是照料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国共两党谈判破裂后,“周公馆”关门,林梅随邓大姐到南京工作,后来林梅又随邓大姐到达延安,继之又转到河北省西柏坡中共中央办事处。在服侍邓大姐的过程中,她获得了政治上、生活上的巨大收获。考虑到林梅已经年龄不小,该成立一个家庭了,经邓大姐介绍,她与一位老红军结了婚,老伴曾经长期跟随周总理战斗,还参加过长征。林梅没有子女,为此她收养了一个女儿,养女长大成家后,一家人也很幸福。
围绕着《战斗报》印刷厂的故事不胜枚举,不少事迹其他同志都已介绍过,不过何平同志再三强调说,许多人中间,一定不要忘记了陈能孝同志,是这位烈士最早带领他认识了党,并走上革命道路的。陈能孝曾任永嘉县委组织部长,温州城区区委书记,因叛徒出卖而被捕,1943年12月牺牲在敌人枪口下。陈能孝年轻时就是一位出色的党的领导人,他的牺牲是我党的重大损失,烈士的英名将万古不朽。2013年7月二稿(陈晶龙)
浏览:16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