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四月,年仅19岁的哥在忻县参加了山西国民军官教导九团,为学员,从此开始了其抗战生涯。1937年9月,在教导九团受训结束后,哥加入山西抗日决死队,先后任队员、指导员。
哥在回忆说:“那个时候,决死队的条件很艰苦,普遍是只有大刀,很多人才有一支枪。在和敌、伪军的战斗中,我们就很吃亏,牺牲了不少战友。由于枪很宝贵,大家就都很关心枪。那时枪的来源很有限,如果是逢上几个日本兵,就能夺到他们的枪。年把时间下来,缴获了10多支步枪,但没能夺到大家一直想要的机关枪。1938年,部队在山西洪洞县一带活动。一天,机会终于来了。老百姓来告诉我们消息说,他们发现了一小股阎锡山的散兵,还不到一个排,他们有两挺重机枪,10多支步枪。我们一听有重机枪,就高兴得不得了。部队迅速集合了一个连,说是一个连,其实我们一共还不足100人,说一个连既是为了壮军威,同时也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我们赶到后,迅速包围了这伙散兵。他们听说来了一连人,一看来的人确实不少,又被包围了,就没敢和我们硬拼,放了几枪就缴械投降了。得到这两挺重机枪,大家就像得到了宝贝,部队士气很受鼓舞。这两挺重机枪有一挺是成套的,能用;有一挺少了脚架,后来配了一个。一挺重机枪要3个人‘服侍’,部队行动时两人抬枪,另一人扛脚架和子弹。战斗时,重机枪的位置很重要,要选好放置地点,最大限度地保证机枪的杀伤范围、杀伤力,做好火力网的配置。交火时,一人射击,另两人做好装弹等配合工作。如果机枪手不幸牺牲,要马上有一人替补上去,保证这个重要火力点的作用。
“我们得到了这两挺重机枪,阎锡山不甘心啊,派兵来想夺回去。第一次来,我们架好机枪严阵以待,他们没敢动,撤了;第二次来把我们围在一个院子里,我们也早做好了准备,把两挺机枪架好在墙垛上,居高临下,若动起手来杀伤力巨大,他们也没敢动。来了两次,都被我们吓退了,这样重机枪就保了下来。
“除了和伪军交锋外,有一次,我们在枣城山区石门盂遭遇到了一股日军。由于是在山区,战斗打起来时,日军摸不清我们部队的人数,听到重机枪响,以为我们是成建制的正规大部队,就没敢攻上来,为我们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此大家对这两挺重机枪都很爱护,也很有感情。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抗战后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解放战争中后期,部队里重机枪也就多了,想起以前重机枪那样稀罕,大家就都很爱护武器装备。”
在抗日战争阶段和解放战争时期,哥先在山西抗日决死队,后来又先后担任保安12团指导员、决死一纵42团保卫干事、决一旅卫生处特派员、太岳一分区政治部保卫干事、新七团64团政治处特派员、四兵团41师212旅政治部保卫科长。哥回忆说:“我长期跟随陈赓司令的部队作战,基本上陈司令部队打过的仗,我就都打过。”
新中国成立后,哥于1950年3月就任昆明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后升任副局长直至局长。1956年7月至1982年5月,哥先后担任昆明市副市长,昆明市委常委,丽江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昆明市委副书记等职。1982年5月,哥离休。
离休后的哥,平时锻炼身体的一个方法就是散步。自己平时还能到户外散步一个小时左右;在家中时,就在客厅中走动一下,目前能看、能听,身体还算不错。“每个月的支部学习,都是自己走着去到会场,不要工作人员去接,很令人感动。”这位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除了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外,还是一位与时俱进、很“潮”的老人——这位只读过小学、后来在部队里自学知识文化的老人,不但会用电脑,平时还能通过“QQ”与家人交流聊天。哥经常上的网站是新华网、人民网,云南和昆明的一些网站,也经常上去浏览,此外如强国论坛,也喜欢上。通过哥喜欢上的这些网站可以看出,离休后的哥,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云南的建设与发展。
抗战胜利至今,68年过去了。说起往事,95岁高龄的哥感叹说:“今天的生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来之不易,我们都要懂得去珍惜。”
浏览:7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