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善战的刘治国烈士

Admin 发表于2016-02-21 22:14:18
    刘治国是湖北省枣阳县人,家中十分贫穷。他从小跟着父亲学弹棉花度日。14岁那年,即1930年,他就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31年,敌军进攻我们鄂豫皖苏区,刘治国毅然调转枪口反击敌人并参加了红二十五军,任通信员。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二十五军和中央红军会师时,刘治国提升为排长。在陕北的一次战斗中,刘治国腿部受伤,伤愈后进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时,他被派到总部特务连当副连长。平型关战斗以后,该连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一连,刘治国任连长。1939年初,六八五团改编为苏鲁豫支队,刘治国任苏鲁豫支队一大队(又名贵阳大队、胡炳云大队或十九团)一营营长。1941年11月,又升为团参谋长。
    1942年11月,七千多名日、伪军向淮阴、涟水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残酷扫荡,到处安设据点。为了打通据点与据点之间的交通联系,古寨之敌一部于12月8日往老张集方向修公路。当时,团党委决定由刘治国率领一营前去打击修路的敌人,在和尚圩与敌接火。刘治国果断地指挥部队冲杀,打得敌人狼狈逃窜,一营立即跟踪追击,以期消灭敌人。这时,古寨之敌闻讯赶来增援,到陆家冲与一营交战。刘治国身先土卒,奋不顾身,率领一营英勇冲杀,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刘治国作战非常勇敢,具有巧妙的指挥能力。1937年,在山西汾河西侧的兑九峪战斗中,他带领一个连队,以少胜多,打垮敌人一个团。在苏鲁豫边区的华山战斗中,他虽然负伤,仍不下火线,带领全连英勇抗击了七百多名敌人,掩护全团主力安全转移。1939年夏,一营营部和一个机枪排住在睢宁西南的魏洼村。一天,睢宁城里出动了三辆卡车,载有93个鬼子,偷偷地包围了魏洼村的栅门。情况十分危急紧张。刘治国沉着应战,一面指挥战士们坚决抵抗,一面登上一个小炮楼,用指挥旗指挥村外的一、二连抄袭敌后,内外夹攻,一举歼灭了进攻栅门的90个鬼子,只有三个鬼子司机慌慌张张地开着汽车溜走了。这一仗,使敌人丧了胆,使八路军及胡炳云大队在皖东北威名大震。1940年9月底、10月初,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一营为全团的前卫部队,开至盐河时,遇到韩德勤部下吴独膀子第十常备旅一个营的阻截。夜里,刘治国把全营懂水性的战士挑选出来,悄悄武装泅渡到盐河对岸,向洲门守敌发起突然进攻,并指挥战士们把船只全部撑过来,使全团人马迅速渡过盐河。接着,刘治国又带领全营猛攻洲门,消灭了三百多名敌人。对整个部队南下起了很大作用。1940年冬季,攻打曹甸时,刘治国指挥全营隐蔽在芦苇丛中,自己带了一个侦察班和几名通信员,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了敌人九个哨楼,然后指挥全营突然包围了敌人三个连,不到两个小时就将敌人全部歼俘,而一营无一伤亡。
    刘治国一贯工作积极,吃苦耐劳,埋头苦干,以身作则。部队训练时,他亲自深入班排,言传身教。在生活上,他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在工作中,他总是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部队,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刘治国虚心好学,积极上进。他文化程度很低,但他挤出时间学文化,学政治,不但能看文件,阅读书报,还能写通讯文章。由于学习刻苦,他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命令指示领会得比较深刻,执行起来十分坚决。
    刘治国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名英勇善战的军事干部,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胡炳云同志供稿)
浏览:117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