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至1950年初,这场持续了二十三年的革命战争基本结束。战争胜利了,革命胜利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之师,应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进行正规化、现代化和革命化的训练,这是全体指战员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刚刚诞生的年轻共和国正处于苦难之时,国家需要养活庞大军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中央军委发出军队在和平时期,应参加农业和工业生产,帮助国家建设的指示。三十九军党委于3月13日下达了《关于开展部队生产运动的指示》,明确规定每人当年要上交90公斤粮食的任务。团以下部队还要种粮种菜,养猪,开小作坊等,自己供给自己。
一个明媚的春天,师党委在周口司令部住地召开师党委扩大会。父亲和王千祥政委出席了会议。师党委书记李少元政委说:“今天主要议题是讨论参加治理颖河问题”。他接着说,过去战争的那一套,暂时要放在一边。部队要由战斗队变成生产队,放下枪,拿起锹,担负起建设祖国的新任务。目前国家刚刚成立,战争刚刚结束,国家尚处在困难时期。部队经费困难,需要开展生产来解决。这样的话至少可以弥补部队的日常经费,完成上交90公斤粮食的任务”。
他说:“马上种田不可能。师里和地方政府协商,今年全师参加根治颖河。用治河工程费完成上交90公斤的任务外,还要解决部队自己的口粮和部分经费。”颖河是豫东地区的一条古老河道。1938年蒋介石企图用黄河改道阻挡日军西进,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堤岸,泛滥的黄河之水,非但没有阻止日军进攻,反而使豫东地区变成一片汪洋泽国,形成大片黄泛区,数百万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古老的颖河也被黄河带来的泥沙填为平地。
按照师的统一部署,全师于三月下旬开入颖河工地,像打阵地进攻战一样,三个团一线排开。三五0团居全师中央,全团正面不足千米,要在这个狭窄的地段上开出宽约120米,深约10米的河道,要求在两个半月内完成任务。这是一场新的,特殊的战斗任务,使用的武器是铁锹、扁担和箩筐,要用两个肩头一双手和流不尽的汗水去完成。开始大家没有经验,普遍有轻敌思想,这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挖泥吗?随着工程的进展,河床越挖越深,坡越来越陡,天越来越热,大家有点松劲了。哎呀,这比打锦州、攻天津还难还苦,这仗真不好打。
回忆起挖河,同样参加过挖河的母亲说:“那时候挖河很辛苦,有人还用河南话编了几句顺口溜:瓦合瓦合,垒四垒或;收上期间,肩上期脱(挖河挖河,累死累活;手上起茧,肩上起砣)”。为了鼓舞士气,师宣传队到团里去演出。母亲说:“我们师宣传队到三五0团慰问演出,到那里乐器就被韩团长给扔了,不让演”。父亲说:“你们宣传队也小看人。三五0团离师部最近,你们不先到三五0团演出,先到远的三四九团去演。演出也要先给主力团演吗?我当时就发火了,说你们不要演了,都给我回去”。 发火归发火,演出还是照常进行。
6月下旬,工程已近尾声,但是工程进入老河道,厚厚的淤泥越发难挖了。部队像消灭最后一股顽抗的敌人一样,顶着烈日顽强地向下挖,决心要把上级交给的治理颖河的任务完成。
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当朝鲜人民军把战线推近到朝鲜南端的洛东江地区,将要取得战争胜利之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对朝鲜内战实行武装干涉,并派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公然干涉我国内政,给朝鲜战场形势带来了危险的信号,也给我国的安全带来新的威胁。
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为防万一,决定四野十三兵团立即调往沈阳周围地区,三十九军进入辽阳地区集结。当时挖河工程还没有收尾,工程费也来不及结算,部队立即从工地回到水寨,洗去身上的泥土,放下扁担箩筐,重新拿起武器,打着红旗,唱着战歌,由水寨直奔漯河上火车,直向东北前进。这是父亲第二次带领部队从陇海铁路以南进军东北。第一次是日本人投降后两个月——1945年10月中旬,父亲带领着一支淮海子弟兵部队,从苏北淮海地区出发,夜过陇海路,日夜兼程,向东北疾进。
浏览:14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