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尽快消灭敌华北傅作义集团,第四野战军于11月22日开始入关。12月1日三五0团在师序列内从沈阳西小新民屯地区出发,经黑山、锦州、锦西,于15日在师军乐队的军乐声中,以雄壮的步伐,进入山海关。
进入山海关时,父亲抽空登上了雄伟的天下“天下第一关”,向南看山海相连,向北望巍峨群山,古老的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在群山峻岭之巅,向西延伸万里,龙头伸向浩瀚的大海之中,这是祖先捍卫祖国的象征,也是人类创造的伟大奇迹。
1936年5月红军西征,在安边附近的宁条梁父亲第一次走过长城。1937年9月25日,参加平型关大战,先后三次进出平型关。五六十年代在北京工作时,多次上居庸关,登八达岭。1970年8月勘察三北地形时,再次登上平型关,凭吊昔日战场,顺势出宁武关、阳方口、上雁门关。然后从柴沟堡开始,自东向西,经马市口、永嘉堡、阳高、丰镇南的得胜堡、右玉的杀虎口、平鲁、偏关,西渡黄河,经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宁条梁、定边、盐池、银川、环贺兰山、登三关、过青铜峡到中卫,历时一个月,行程约三千公里。1987年父亲乘飞机经河西走廊,鸟瞰古城嘉峪关,西出玉门关。至此,父亲走过长城的头——山海关,飞过长城的尾——嘉峪关,应该算是一条好汉了。
部队进关后,兼程前进,急匆匆于12月21日到达北塘。三五0团奉命和兄弟部队一道攻打塘沽,希图夺取塘沽,切断敌人海上退路。塘沽东临渤海,北面是盐田毗连,沟渠纵横,地形平坦开阔,没有人烟。盐田开阔,沟坎泥滑,大部队既无隐蔽之地,又无运动之道路,也无法构筑工事。三五0团以小分队向塘沽逼近试打,进展甚微。进攻难以成功。师军首长认真研究分析当面情况后,军长刘震向天津前线指挥部建议:先打天津,后打塘沽。这一建议得到前总和野总批准。三五0团撤出盐田烂泥塘,进至天津西的杨柳青,参加攻取天津的准备。
攻取天津,是东北野战军入关后的第一仗。三十九军和三十八军两个主力军,在天津西和平门南侧地段实施主要突击。一一七师为军的第一梯队,担任主攻突破任务。三个团的作战积极性很高,都向师、军首长提出要求,担任突破任务。三五0团尚未在重大战役中担任过主要突破任务。团长袁正元和政委刘寅夏代表全团指战员,向师请求担任突破任务。军、师首长批准了三五0团的要求,决定三五0团在和平门至9号碉堡200米的地段和右翼师主力三四九团并肩突破。
担任主攻方向的突破,是关系到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只能成功,别无选择。因此,团的五位领导,非常非常重视,围绕突破这一中心,反复研究,制定详尽而又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到每个分队,每个具体的人。团党委分工,由父亲和周问樵主任,负责爆破组和架桥组的实施。
敌人从1947年就开始进行天津城防的准备工作,城内外筑有近四百座巨型永久性地堡群,有宽10米深4到5米,水深3米的护城河。护城河内沿筑有顶宽2米多,高3到4米的土城墙,城墙上有1.5米高的电网障碍。护城河外设有雷区、鹿砦和多层铁丝网。城墙上下,护城河内外,形成绵密的火力网和多层障碍地带,形成一道坚固防线,加上纵深的多种防御和强大火力体系,把整个天津堡垒化,号称“大天津堡垒化”,并部署有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防守,以图长期坚守天津。
摆在三五0团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在敌人坚固的城防外壳打开缺口,完成突破,保障后续梯队尽快投入纵深战斗。首要的艰巨任务就是在敌人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在护城河上架设桥梁。尤以架桥为最难点。为解决这个难题,由彭金高副师长、师参谋长杨启轩组织两个突击团的人员(父亲也参加了这项工作)进行反复研究,认为河宽10米,木梯不行,爆破填土不行,架木桥在敌火下作业很不现实。最后研究用干芦苇扎大捆,再用木板把芦苇捆连接成浮桥,既可在水上漂浮,敌人火力又难摧毁。但此桥缺点是笨重,一座桥要八个人才能抬走,容易遭敌火力杀伤。但比其他方法,可靠性大。最后经军师首长认定,采用芦苇桥通过护城河。三五0团共筑成六座芦苇桥,先用四座,两座为预备。团决定由三营七连、八连担任架桥,九连为架桥预备队,一营三连担任爆破组,在敌人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大家对爆破并不担心,最担心是架桥。父亲也曾想过,主攻在1949年的1月中旬开始,正值隆冬季节,届时护城河将会结冰,但也想到敌人发现我军进攻时会临时破冰放水,提高水位,河冰也可能被我强大炮火摧毁,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此。只有在护城河上架起桥,才能有把握完成突破任务。袁正元团长也曾提过,如果敌人没有破坏和平门大桥,准备使用配属给三五0团的三辆坦克,强行通过大桥,从和平门突破敌城防。经过大家反复考虑,认为这一着极不可靠,敌人极可能于大桥上预放炸药,一旦我军实施进攻,敌将炸毁大桥阻止我军进攻。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方案不可取。因此决定进攻开始时,坦克沿海河河堤前进,直抵桥头,以坦克火炮,摧毁敌防御工事,压制敌人火力点,支援突击连进攻。如果大桥没有遭到敌人破坏,坦克可通过大桥,直接攻击和平门守敌。在作战预案中没有作步坦配合从和平门突破的准备,也没有作冰上通过的准备,这是准备工作的重大失误。
浏览:17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