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四百多人的步兵营,在约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执行任务,既要保证能及时发现敌人进攻,又要避免死打硬拼使部队受到不应有的损失,真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任务。父亲他们四个营的领导同志一致认为,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必须在连以上干部中统一认识,宣传此次执行任务的重要性,使部队保证饱满的战斗情绪,经常保持战斗状态,采取抗战时打游击的老办法,加强侦察警戒,经常流动,随时准备打,又随时准备走,以走争取主动。一定不能陷入敌人重兵包围。要避免像1941年春在淮上反顽斗争的半古店战斗和去年12月二团二营在新立屯战斗的惨痛教训。因此部队进到冯家、章古台地区后,父亲决定部队要在夜间移动,在一个地方住宿不得超过三天,每到一地加强警戒,构筑必要的工事,封锁消息,制定应急作战方案,防止敌人(尤其是骑兵)突然袭击。
4月中旬蔡永团长亲自来指挥一营行动。蔡永团长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1943到1945年,蔡永任二支队政治处主任,父亲任四团政委,互相比较了解。蔡永团长是一位文武双全的领导,考虑问题周到、细致,处理问题非常稳重。“大树底下好乘凉”,蔡团长的到来使全营干部战士增加了信心。
3月中到6月初,敌人集中兵力,夺取四平,进攻长春,无暇顾及中长铁路以西的小城镇和广大乡村。进占彰武之敌,也系侧翼警戒性质。因此这一段时间里父亲所在的一营活动正面没有发生战斗行动。
这一段时间里,一营单独行动,远离团的供给,全营的给养自己筹集,因为处于春夏季节,老粮大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新粮正在成长,筹集粮食十分困难,只好采取就粮行动。部队尽可能选择村庄大而密集的地方,以便就地向地主、富农有粮户征购粮食,同时也征购一部分黄豆,利用章古台的油坊,自己榨油。全营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断过粮,也没有缺过油。使全营的体力保持在良好的状态,病号很少。
经过四平会战,敌人付出很大代价占领四平、长春,我军经过四平保卫战也受到很大消耗。敌我双方都需要休整,调整部署。因此双方经过谈判,于6月6日达成东北地区休战15天的协议。实际上约有四个月双方都没有大的行动。但是国民党军队在休战之后,仍不断向根据地蚕食进攻。在辽北地区于6月7日以后,先后占领我军控制的法库、康平。敌人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停战小组的调查,采取偷天换日的手段,把占领上述两城的时间改成为6月6日之前,我军对此进行了揭露。
由于达成了脆弱的停战协定,形势暂时缓和,二团一营于6月底北上通辽归建。稍事休整之后,二团奉命率领一、三营、旅警卫营,并配属山炮两门,再次从通辽以东的大林镇南下,在一分区田维扬司令员的指挥下,配合一分区十三团,于8月17日对法库以南的大孤家子敌据点进行强攻,歼敌三百余人。一营和旅警卫营担任法库方向打援。一营部署在河西,警卫营部署在河东。大孤家子战斗当夜结束,一营奉命由河西转向河东时,法库援敌突破警卫营防线南压,南压敌人火力直接威胁着分区首长的安全,同时配属的两门山炮后撤时陷在高粱地里动弹不得。沉着老练的蔡永同志也着了急。父亲走到他面前,正准备向他报告,他不等父亲说话,立即大声对父亲说:“一营长,快派部队,坚决顶住北边的敌人。再派一个连一定要把山炮抬出来”。
“是,一定完成任务”!父亲当即命令一连连长高福全:“一连就地展开,坚决打退敌人进攻。三连连长岳成明,你们三连赶快去,死也要把山炮抬回来。完不成任务你就不要回来”。一、三连是一营的主力连,父亲相信他们一定能完成任务。为了稳住阵脚,父亲回到一连阵地坐镇指挥。战士们就地展开,利用有利地形,以猛烈的火力打退了企图窜过小河沟的敌人,把敌人压制在小沟的对面,不敢前进。父亲对高福全说:”敌人被击退,已停止进攻,要战士准备好子弹手榴弹,如果敌人要冲过河沟,就用密集火力和手榴弹消灭他。
父亲想了解一下三连的情况。当父亲离开一连到团长面前时,只见三连拖着两门山炮回来了。三连的小伙子真是好样的,冒着炎热钻进高粱地,硬是把陷在烂泥里的两门山炮拖了出来。蔡永团长看到三连把炮拖回来了,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高兴地对岳成明说:“你们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应该表扬”。团长接着对父亲说:“一连顶住了敌人进攻,也应该表扬”。遗憾的是那时部队还没有开展立功运动,要不然这两个连队都应该集体立功。
在这次战斗中,父亲第一次认识了三师有名的战将田维扬。这位“田老大”真是一名久经沙场的指挥员,在战斗紧张的时刻,尽管援敌已追上指挥所,子弹在天空嗖嗖划过,但他坐在村边的一块条石上,不动声色地慢慢地一口一口过着烟瘾,思考着问题。蔡永团长、吴书政委和父亲,都焦急地等待他立即下命令撤离这里,他就是不发话。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问蔡团长:“蔡永同志,都处理好了吗”?“好了”。蔡团长回答。“好,那我们走”。说完田维扬司令员翻身上马,飞快向远处奔去。
浏览:14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