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韩曙(36)

leo韩 发表于2016-02-23 17:43:41
1939年9月中旬,六八七团团部住在高平东张壁村。一天早饭后,政治处主任邓存伦找父亲谈话。邓主任对父亲说:“为了锻炼你,增加你的基层工作经验,团里决定你到政治处当指导员,先锻炼一个时期,以后再到营连去工作。政治处虽是机关,但当指导员和当干事不一样。当指导员要和战士们直接打交道,要做好机关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搞好机关支部工作”。本来父亲曾要求到连队去锻炼,虽然目的没有实现,能先到机关做实际工作,也是难得的机会。父亲愉快地接受了此项任命,这是父亲第一次走上基层政治工作岗位。
在政治处当指导员,遇上了一位年龄大的老文书,老文书年近五十,身体很好。他怀着一颗报国之心,为了抗日救国,毅然告别妻子儿女,告别家乡,参加了八路军。因为他年龄大,首长把他留在机关当文书。他是一位老八股,在家读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写东西常是之乎者也,说话也文绉绉的。对父亲帮助不少,他教父亲认字、写报告、记伙食账。父亲和这位老文书还有一段难忘的、而且是有趣的回忆。
一天下午,大家都在吃晚饭,吃的小米干饭,豆角烧茄子。老文书不知怎么高兴了,他对父亲说:“指导员,你还能吃多少饺子”?
父亲问老文书:“你买多少”?
“一块钱的”。当时一分钱一个饺子,一百水饺四碗装,每碗25个。
“可以”。父亲笑着说。
老文书说:“你要是吃不了,钱由你出,明天你还要请我吃一百个饺子”。说完话,老文书跑到村中间一个小饭店端来四碗热腾腾的水饺,摆在父亲面前。父亲虽然已经两碗小米饭下肚,但还是毫不费力地一口气把四碗饺子吃进肚。老文书说:“小老弟,你真行。这一块钱我出了”。父亲笑了笑对他说:“老大哥,你差点把我撑死。饺子已经进了我肚子,钱当然由我出了”。当时父亲的口袋里只有一块钱,就这样吃进肚子了。
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对敌斗争的需要,加强对晋冀鲁豫地区部队的统一领导,巩固扩大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打通与华中地区的联系,相机增援新四军作战,八路军总部于1940年1月命令,将晋冀鲁豫边区的部队统一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第二纵队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二、三旅和三四四旅及纵队教导营。
为保存培养干部,纵队成立不久,在山西平顺县成立纵队中级干部队,由沈铁兵担任中干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学员是从纵队各部队中(主要是三四四旅)抽调的营团干部和少数连级干部。一共百余人。由于领导的关怀,父亲被选送中干队学习。作为贫苦出身的穷孩子,一个没有文化的放羊娃,第一次走进军队学校的大门,父亲心中感到十分高兴。父亲一直希望能进学校,像抗大毕业的学生一样,学到渴望学到的东西,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全队约百余人,其中父亲是年纪最小的,职务也是最低的。全队同学中父亲记得的只有张凤才和王林夫同志。张凤才同志在1941年秋天新四军十旅在淮阴以西强渡运河进入淮海区通过来安至渔沟公路时,与敌遭遇,为掩护旅的主力顺利进入淮海区,身先士卒,张凤才同志率领全营指战员抗击敌人进攻,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当时他任新四军十旅二十九团三营长。张凤才同志是陕西渭南人,是一位红军战士,热爱革命事业,热爱人民军队,工作积极,作战勇敢,朴实忠厚,关心部下,生活简朴,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可惜他过早地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王林夫同志是陕北红军,为人聪明好学,精明强干,工作积极,作战勇敢,性情活泼,善于沟通。在中干队学习期间,他对父亲十分关心,把父亲当成他的小弟弟,他们之间相处很好。中干队毕业后,王林夫被任命为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二营教导员。1940年6月中旬部队南下增援华中,通过陇海铁路时,二营在黄口附近遭敌突然袭击。这个营是内黄县大队改编而成,部队成立不久,新成分比较多,缺乏战斗经验。加之营的指挥员麻痹大意,靠近铁路宿营,警戒不严,临战指挥不力,部队混乱,致使该营遭受严重损失,不少战士不愿意离家,乘混乱之机逃跑回家。连排干部大多是红军骨干,在危急关头,营长董根顺和教导员组织干部及部分战士突出敌人包围归队。
战后上级领导认为营长董根顺(红军干部,曾任六八七团连长,作战勇敢,工作积极)严重失职,决定处以死刑,被枪毙于安徽蒙城双涧集。这一处理过于严重。而且第一次枪毙没有打死,草草掩埋。后来又醒过来,被老百姓救起,董根顺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要求老百姓将他送回部队,并说:“我好了还要继续革命”。领导得知此事之后,怕留后患,派组织股长霍薄凌带领部队,将董根顺接出,第二次枪毙于涡河边。很是可惜。后来黄克诚师长认为对董根顺的处理失之过重,并表示他有责任,应接受教训。
王林夫同志身为教导员,对战斗的失利,也负有重要责任,他被撤职,罚苦工,在三四四旅政治部当伙夫。此时,父亲在三四四旅政治部当青年股长。两人常在一起聊天,王林夫给父亲很多鼓励,父亲给王林夫不少安慰。后来王林夫同志下到部队当指导员、干事、教导员,部队挺进东北之后他很快被任命为团长。1947年夏季攻势的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
2月初中干队由平顺县移住漳河边的一个小镇上,归教导营领导。教导营营长为陈发鸿、政委为邓一凡。
中干队的政治课主要是“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这些课目大都由沈铁兵讲授。父亲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通过政治课的学习,使父亲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坚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立场和崇高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军事课除了游击战术之外,还有班排战术和队列动作。
父亲是第一次作为一名普通一兵在操场上,在野外接受较为正规的军事训练。使他懂得了从立正稍息开始到各种转法步法和队列变换,是训练一个从普通农民到战士的必经之路,也是养成一个军人的重要方法。通过战术训练初步懂得了如何战胜敌人的作战方法。尽管学习时间只有三个月,但这次学习为父亲后来训练部队和带兵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月20日八路军第二纵队奉命率领三四四旅由平顺、高平地区东出太行,跨越平汉铁路进入冀鲁豫平原执行新的任务。纵队中干队奉命结业,学员各回原部。父亲和张凤才、王林夫等背起背包,沿着漳河追赶部队。
浏览:278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何家砚疃
    何家砚疃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