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抗日英烈李贞乾

Admin 发表于2016-02-26 23:03:15
  李贞乾,原名李秉刚,1903年出生,江苏省丰县李新庄人。1927年从徐州师范毕业后,曾先后任丰县师范和丰县中学校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总队长、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湖西专署专员等职务。1942年12月21日在马桥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一
  李贞乾的童年处在军阀混战时期,兵祸匪患使他不得不随亲友颠沛流离,到了17岁方才高小毕业。18岁考入徐州师范学校后,他常常写一些抨击时政的文章和文艺作品。在短篇小说《谋生》中,他借描述一个穷苦学生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层面,在全校爱国师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1925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
  受爱国思潮的影响和正义教师的熏陶,他认为要想救国,必先勤学。他先在丰县女子小学教书,后到丰县教育局任职,兼任二区学委委员。1928年,李贞乾受聘到丰县师范学校任校长。他秉性耿直,主持正义,在文教界享有较高威望,此时,他出于救国救民的思想,加入了国民党。因铺建县城石板路费用不足,国民党丰县政府建设局局长冯守信提出取消师范学生的膳食津贴,挪用来修路。这一下激起了师范学生们的公愤,他们当即推选出代表去找冯守信辩理。冯守信避而不见,学生代表愤然砸碎了建设局的门窗玻璃。事后,国民党县政府勒令丰县师范学校严厉查处带头闹事的学生。李贞乾深感县政府悖情逆理,仗势欺人,借故拖延不办,从而保护了学生,赢得了师生们的拥戴。后来,该校爱国师生在城隍庙戏台演出进步话剧《五三惨案》,引起了国民党县党部的不满,他们竟出动警察进校搜查,责令校方开除进步学生。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行为,李贞乾内心深感厌恶,决定要大力支持和保护爱国师生,依旧使用拖延术,坚持不开除爱国进步学生。李贞乾是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县党部尽管对他十分不满,但也对他无可奈何。后来,国民党县党部借故将他调往丰县中学任校长,由县党部的心腹接任了丰县师范校长。
  1935年春,李贞乾认识了丰县图书馆的管理员孙叔平。孙叔平原是中共徐海蚌特委秘书,他俩政见一致,情投意合,遂结为密友。有一次,他们谈论时局及前途问题,孙叔平劝他退出县党部,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李贞乾接受了这个建议,毅然辞去了国民党县党部执委,专任丰县中学校长。此后,他和孙叔平往来更加密切。在孙叔平的影响下,他研读了政治经济学和哲学,思想不断进步。他聘请孙叔平、刘尹斋等到丰县中学任教,对国民党设置的“党义”、“修身”等课程进行了改革。孙叔平在课堂上讲授通俗哲学、社会科学以及鲁迅的作品等,还发动学生组织读书会,并从上海购买了进步书籍,供大家阅读。
  1936年8月,日军侵犯绥远,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部奋勇抵抗。全国人民进行援绥运动,李贞乾和孙叔平秘密领导了丰县中学的援绥抗日活动,他们组织高年级学生到街头巷尾和乡村集镇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募集捐款寄给绥远抗日前线的将士。因之,学生们对李贞乾校长倍加尊敬和信赖,而国民党右派势力则讽刺李贞乾“左倾”。李贞乾经常对学生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我们青年学生要动员起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要和全国人民一起,武装起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他的这番话激发了学生们的抗日救国热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以丰县中学为基础,组织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学生们演节目、搞宣传,使抗日救亡的烈火燃遍了城乡。学生们的抗日宣传活动,引起了国民党丰县当局的不满,他们扬言要逮捕“后台”孙叔平,抓捕进步学生王效斌、梁步庭、王晓旭等。李贞乾闻讯后义愤填膺,亲自到国民党县党部据理力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难当头,大家都应该抗日,何必抓这个逮那个的!”国民党县党部理屈词穷,不敢轻举妄动,丰县中学的进步师生方才免遭无端迫害。
  不久,在共产党领导下,丰县成立了抗敌动员委员会。在中共党员王文彬的帮助引导下,李贞乾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为动委会做了很多工作。此后,在共产党的进一步影响感召下,李贞乾正式退出了国民党。
  二
  1938年春,经王文彬介绍,李贞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在党的领导下,丰县抗日游击队第六中队在李新庄成立,李贞乾担任队长。6月中旬,在中共苏鲁特委领导下,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在丰县东南的华山镇成立,李贞乾担任总队长,王文彬担任政委。当时,二总队经常在李贞乾家乡李新庄一带活动。李贞乾动员全家26口人,上自年逾花甲的老人,下至年少的儿童,全力以赴支持抗战,他把家里的土地、粮食、枪支、马匹等也都支援给了部队。因此,群众都说李贞乾的家是“战士之家”,李新庄是二总队的“供给部”,又是部队的“情报联络总站”。
  1938年夏末,日本侵略军为扩大占领区,从砀山沿公路向单县侵犯。李贞乾奉命率义勇队二总队在单县南部门庙、赵庄一带公路两侧截击日寇。二总队事先埋伏在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等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李贞乾便命令“集中火力向敌群开枪射击”。在他的指挥下,日军被打得懵头转向。二总队运用“得势则战,否则避之”的游击战术,和日军周旋两天两夜,伤敌数十人。这一仗首战告捷,全体指战员倍受鼓舞。
  1938年9月,在李贞乾指挥下,二总队联合丰、沛、肖、砀、单等县的抗日武装力量,集中到丰北讨伐汉奸王献臣(外号王歪鼻子)部,历经21天,战斗取得胜利。11月,王献臣进行报复,勾结日军袭击李新庄、闵陈庄、温庙三个村。李贞乾的二弟,丰县二区抗日区长李坤若带领区中队和民兵,面对10倍于我军的敌人英勇奋战,拼死抵抗,杀敌50多人。但终因敌众我寡,李坤若和李贞乾的四弟李秉之壮烈牺牲。李贞乾的母亲、妻儿等21口亲人,在突围时全被敌人俘去,其家也被抢劫一空,房舍烧成了一片瓦砾。李贞乾闻讯,深感悲痛,但他却向幸存的几个兄弟说: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决抗战到底!
  敌人将李贞乾全家押到丰北常店据点,威逼他的妻子给他写信劝降,但遭到拒绝。敌人非常恼火,扬言要烧死他们全家老小,以此威胁李贞乾,李贞乾却斩钉截铁地说:“宁肯牺牲全家人的生命,也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
  1938年冬,为打击汉奸王献臣的嚣张气焰,二总队组成以叶道友为首的突击大队,奇袭了王献臣部,俘敌营长、连长各1名。12月27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从晋东南进军鲁西南,歼灭伪军王献臣部800余人,大灭了日寇汉奸的威风,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志气。
  1939年1月,二总队与六八五团合编为苏鲁豫支队。6月,李贞乾奉命率部队挺进鱼台县谷亭作战,消灭伪军700余人,活捉了伪县长朱启森。7月1日,李贞乾被选举为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三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抗日战争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湖西一带的顽军不断制造军事摩擦,连续发生了铜(山)北千里井惨案、沛县“六一三”事件等,许多同志被迫撤离原来阵地,湖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一时陷入低潮。李贞乾等领导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领导湖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扭转危局,使湖西的革命形势较快地好转起来。
  1940年,在湖西地委的领导下,各县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不久,湖西专署成立,李贞乾任专员。1941年3月,湖西参议大会在单县黄堆区召开,李贞乾被正式选举为专员。
  1940年至1942年,湖西抗日根据地正处于敌伪集中兵力疯狂“扫荡”和封锁的困难时期,加以各县水、旱、虫等自然灾害相继发生,根据地财政经济和军民的生活遭遇了很大困难。为渡过难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湖西专署颁布了减租减息法令。李贞乾先派工作组到单县搞了试点,取得经验后,又在湖西区普遍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运动开展起来后,他深入到各村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妥善处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李贞乾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常说:“我们是党培养的、人民选举的革命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而不是人民的上司,要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每逢召开县长会议或其他全区性的会议,他都是亲自起草大会报告和会议总结,从不让别人代劳。每逢行军,他都和同志们一起步行。而他的那匹黑马,不是驮着伤病员,就是驮着公用物资。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一件旧军衣缝了再缝,补了再补,后来破得实在没法再穿了,才不得不接受亲友刘铭盘老先生送给他的一件便褂。
  李贞乾勤政爱民,大公无私,深受湖西人民的爱戴。在1942年的五一节全区党政军民联欢大会上,单县蔡堂区人民专门请书法家书写了“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两幅牌匾,用小轿子抬着,吹吹打打送到专员公署,献给了李贞乾。李贞乾走上领导岗位后,从没接受过群众的礼物,这次却欣然接受了群众送来的两块牌匾。
  四
  1942年12月20日,日本侵略军石井师团集结步、骑、炮兵及湖西区各县伪军共1万余人,动用飞机和坦克,从丰县、砀山、单县、金乡等地同时出动,用拉网合围战术,对湖西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进行疯狂“扫荡”。21日上午10时许,在单县东45里的马桥一带,李贞乾指挥湖西专署机关干部和保卫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他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率领大家与敌拼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他看到敌我兵力悬殊较大,不宜硬战,便迅速组织大家突围。突围中,他和几名警卫员、通讯员始终在后掩护部队撤退。当快要完成突围之时,李贞乾不幸中弹倒地,壮烈牺牲。
  李贞乾同志牺牲后,马桥一带的群众含着眼泪安葬了他的遗体。
  为了悼念李贞乾同志,1945年10月,湖西地委将他的遗体迁葬在单县县城内的湖西革命烈士陵园,修建了李贞乾烈士陵墓和纪念塔。

浏览:113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蓓蓓
    蓓蓓
  • 思目
    思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