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在我参军之前就参加了红军,弟弟后来也是参加了新四军,当年,只剩老父亲一人在家,现如今哥哥弟弟都是杳无音讯。”方敬老人回忆起自己一家的从军情况,很是感伤。
进入部队以后,年轻的方敬,聪明伶俐,很受部队战友的喜爱。也正是由于他的灵活,部队给他安排了一个司号员的职务,相对比较轻松、安全。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方敬老人回忆说:“那时候我们还是游击纵队,经常与日军打仗,从来不会在一个地方呆超过一周的时间。边行军边打仗,那样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时常还会看到战友牺牲在自己的身边,心理上也是很煎熬。”
成为罗炳辉的警卫员
1944年初,经过五六年战争磨练的方敬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战士,被时任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看中,被罗炳辉选调到身边的警卫排担任警卫员。回忆起这段经历,方老也是感慨颇多。方敬说,在他跟随罗炳辉的这段时间里,不仅要保卫罗炳辉的人身安全,还要学会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旦有任何棘手的问题发生,就要帮助首长立刻解决,绝对不能拖。
“在做警卫员的那段时间,我学到很多。有一次我跟随罗炳辉到新四军军部,还见到过叶挺军长,我感到非常兴奋!”
提及罗炳辉,方敬老人非常难过:“那时候条件艰苦,罗炳辉每次都是骑着骡子指挥战斗,受伤后,他躺在担架上仍然坚持指挥。他不仅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在平日对我们普通士兵也非常好,很照顾我们。”
“当时我们一般都是3个警卫员轮流给罗炳辉值班,通常都是站岗,照顾罗炳辉的生活起居。与日军作战大部分都是在晚上,大小战役多得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方老难过地告诉记者:“我今年92岁,身体虽然受过重伤,但是经过调养,现在还算不错。当年,我们警卫员几乎都受过伤,好多战友都已经不在了。”
战场上受重伤死里逃生
“当时的抗日形势特别严峻,日军占领了大城市和铁路,我们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打上好几场战斗。”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方老眉头紧锁,“因为战斗特别频繁,我们很多同志都阵亡了,其余的也都受了伤。”
1946年6月,方敬在江苏省六合县平山头与敌军作战,当时战况非常激烈,方敬的很多战友当场牺牲。当时的方敬一心奋勇作战,没想到,敌人的一颗子弹射中他的上颌,从他的后颈直接贯穿,方敬还被打掉两颗牙,右侧的整个牙床都被炸伤,而且舌头也被割裂成两瓣,血流如注,他当时就失去意识,昏死过去。
因为受伤过重,方敬的战友都以为他已经战死,直到第二天傍晚,村民上山清理战场时,才发现还有一丝气息的他。村民将他送往部队,团长一眼认出了他,立即将他送往军医院,这才救回一命。
方敬后来一直在部队军医院养伤,因为他是残疾军人,所以部队特意关照他,准备将他送往东北解放区。但是当时没有办法直接到东北,方敬只能先到山东的根据地,再从山东出海经朝鲜绕一个大圈,来到了东北解放区。
革命岁月妻子细心照料
方敬在山东根据地疗养时,经过部队领导的介绍,认识了妻子王英。王英是山东日照人,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参了军,在当地的妇救会工作。1946年,方敬与王英结婚。因为方敬在战场上受过伤,胃病很严重,王英一直悉心照顾他。“当时他还在疗养,病得特别狠,尤其是胃病特别严重,我就每天弄一些小米粥和面糊给他吃”。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方敬因为胃部再次大出血入院紧急抢救,经过检查,是他的枪伤复发,他的胃已经到达十二指溃疡的程度,后来胃被全部切除。除了胃,他的右半身也经常麻木,而且头右半部经常疼痛。好在王英一直陪伴在方敬身边,虽然当时生活拮据,有时候一家人都弄不到粮票,但是王英总是想方设法给方敬换来面粉。
如今,已经离休的方敬和老伴王英在合肥安度晚年,夫妻俩时时回忆起当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不能忘记日本法西斯在中华大地的暴行,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民族自由而战的人们。”
浏览:6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