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亮回忆广饶县干部南下上海(4在曲折中前进的35年)

Admin 发表于2016-03-01 22:08:17
1984年5月28日,上海人民隆重庆祝解放35周年。我们这些南下的同志,对上海解放同样具有与上海人民一样的感情。35年前的3月,我们从广饶城出发南下的同志,除在行军途中划出的部分同志外,来到上海的一共有102位同志(包括通讯员、炊事员),其中有24位因工作、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先后回了广饶,有8位先后调到外省市工作,有19位同志因公牺牲或因病去逝,目前剩下的还有51位同志。由于自然规律,这51位同志当年南下时虽然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但现在都已成了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20位同志已经离休,仍在工作岗位上的只有31位同志。
想当初,我们这些南下干部基本都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也很低,参加革命前真正上过正规学校读书的不多,有的还是文盲和半文盲,参加革命后也都是在农村打转转,对现代化的城市可以说都没有实际接触过。比如,于树桐同志曾到过天津,到上海南翔镇时,大家就围着他问电灯怎么个开法。大场区虽然解放初也是个农村区,但和北方的农村大不相同,起码农民田里种的作物就不同,如各种蔬菜、花卉等,北方的农民根本就很少种过。这里农村的地主也和北方的不一样,许多地主都兼营工商业。在北方农村,我们哪里看到过这么多的工厂、商店和学校,更别说见过多少资本家、商人、知识分子,还有外国人了。从语言、生活到工作,完全都是陌生的东西,开始时我们真是感到一切者1S不熟悉、不习惯。但同志们都认为,既然到了此地,就要坚持下去,就要想办法由不习惯逐步习惯起来,就要学会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熟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绝大多数同志都是这样努力去做的。1951年底,大场区土地改革完成后,根据需要,同志们已从大场区农村先后转到城市的各条战线。据已经离休和现在工作岗位上51位同志的统计,后来转人工业战线的有15人,转人商业财贸战线的有13人,转人文教、卫生、科研战线的有8人,转人城镇街道、市政建设战线的有7人,转入党政机关的有5人,转入政法战线的有2人,仍在农业战线(农场)的仅1人。在这些同志中,有不少成为了上述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对我们这些过去只会种田的农民出身的干部来说,今天的这种变化,既是党长期教育培养的结果,也是同志们来到上海以后在实际工作中努力锻炼提高的结果。
上海是共产党的诞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但也是世界闻名的“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如果我们的同志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也会有倒下去的危险。如今35年过去了,到底我们的同志们怎么样了呢?可以说,倒下去的是个别的,停止不前的是少数,绝大多数同志还是经受住了考验。尽管各人的情况不同,能力有大有小,职务有高有低,经过的道路有平坦些的也有曲折一些的,但总的都是在不断地前进,都是在努力为上海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述回忆,主要记载的是在上海工作的同志们的一些情况。到浙江、福建以及其他省市工作的同志们的情况,就只有由熟悉他们的同志去写了。上述回忆,实际也是在上海的同志们的一个集体回忆,不过由我执笔而已,同时中共广饶县委党史办公室的张乐东、韩百功两位同志也帮助做了不少工作。
当我们进行上述回忆时,对已逝世的同志尤表真诚的怀念和衷心的敬意!
浏览:196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