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村
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大高流村一个中农家庭。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7岁开始在本村上学。1927年学堂教师王宗东常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这对李明村思想影响较大,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阶级压迫和民族革命的烙印。1931年他考入益都师范,1933年毕业后,由王宗东推荐到
东朱庄任小学教员。这时东朱庄村已有党的组织,党支部书记尹斐然经常在教员中传播革命思想,介绍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这使李明村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
教育。1937年12月,王宗东介绍李明村参加了临淄二区抗日救亡团并兼任本村抗日救亡团团长。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1938年2
月,李明村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39年5月,李明村由临淄二区抗日救亡团调任中共临淄县委清委会书记兼青救会会长。当时,日伪军驻在临淄城内,在主要公路要道安据点、设岗楼,严厉封
锁镇压抗日活动。临淄斗争环境非常艰苦,党领导的抗日活动由公开转为隐蔽,李明村扮成小商人进入敌占区和游击区,以卖书、笔、字、画做掩护,发动群众,发
展党的组织,建立两面政权,组织群众为抗日武装和抗日政府送粮、筹款。这期间,李明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不断受到锻炼,使之更加坚强和成熟。
1941年8月,清河区党委为开辟黄河以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决定组建工作团,进驻垦区开辟工作。即抽调了50多名干部,由李明村带领开
进垦区。当时垦区面积广大,人烟稀少,杂草纵生,十分荒凉,土匪频繁出没。为迅速打开新区工作的局面,工作团进驻垦区后,于1941年8月,成立了中共垦
区工作委员会,李明村任工委书记。同时又成立了县级政权机构垦区建设委员会,李明村兼任建设委员会副会长,后兼任垦区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工作全面铺开之
前,李明村同工委的其他几位领导认真分析了当地的情况,决定对土匪进行争取和瓦解活动。他起草了一份“告绿林兄弟书”,在所有的乡镇、村庄张贴散发,有针
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作教育、敦促工作。这一措施,使一些土匪被争取过来,改恶从善,返回家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当时有一个叫崔金波的土匪头子,经过教
育,他率先缴械投降,回家与亲人团聚,安居乐业。这件事对瓦解其他土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李明村的带领下,垦区工作团深入垦区农村发动抗日救国和大生产
运动,积极培养和发展优秀分子入党,使垦区党的活动迅速地发展起来。
在垦区工作期间,李明村同志谦虚谨慎,身体力行,注意团结党内外各界人士,建立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同时,他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干部,深入群众,利用各
种各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政策,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1942年春,在李明村同志的领导下,垦区各乡、村新政权,党支部,青救会,妇救会,农救会都
相继建立起来。随之各村小学、夜校等也先后成立,广大人民喜气洋洋,欢欣鼓舞,积极生产,安居乐业,使垦区大地出现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新局面。
当时垦区土地关系复杂,矛盾尖锐,垦区建设委员会及时公布清河行署制定的垦区农民开荒种地的优惠政策,规定凡是在垦区开荒种地的贫困农户,政府予以贷款、
贷种子、贷耕牛,施行春贷秋还,大力发展生产。广饶县、寿光县等地的许多农民纷纷到垦区落户开荒种地,搬迁的农户、人口成倍增长。1943年春,在李明村
的领导下,全区掀起了大生产运动。这一年,垦区军民参加战斗1005次,在平均每天打三仗的情况下仍然完成新开荒地10万多亩。为支援前线物资供应,作出
很大贡献。在垦区工作期间,李明村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对党组织交给他的每一项工作,不论轻重大小,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他无论干什么工
作,都是自己动手,经常忙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从不让别人代替。他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开会或听汇报,他都是细心地作记录;看书看文件坚持写札记、体
会;对每天的工作善于写日记搞总结;对上级的指示,及时认真地传达贯彻,并按时检查总结;他在汇报工作情况时,从不马虎轻率,坚持事实求是,事事处处都体
现了他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李明村还始终保持着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身不离书,经常夜以继日。
李明村同志党性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从不搞特殊。他不论到哪里工作或开会,都是步行,并都是提前到达,从无迟到。有时,还饿
着肚子或吃点凉干粮,也不耽误工作。炊事员要单独给他做饭,他总是说:“不要为我麻烦。”他始终坚持和同志们一起就餐,从不搞特殊,吃得同是一筐高梁窝
头,一盆盐拌萝卜丝。吃饭时,是同志们工作碰头、提问题的时候,他总是细心听取或答复同志们的提问。1942年秋,李明村患比较严重的头痛病,组织上决定
叫他脱产疗养,他坚持不肯,便让刚分娩不久的妻子照顾,抱病坚持工作。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李明村从渤海区四地委调中共阳信县委任宣传部长。在阳信,他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他平易近人,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威望。
干部群众有什么话都肯找他谈,无论平时还是会议上,向他反映问题或提意见,他都耐心听取,并把下面的意见记在本子上,认真解答。1946年,阳信“还乡
团”活动一度猖獗,县大队和公安局武装人员由政治委员于重远、县长韩华铤、公安局长韩震带队都到各地剿匪去了,县城的留守武装人员很少,城关一区仅有20
余人,大部分都是新参军的同志。此时,城区周围也有“还乡团”活动,夜间到各村进行绑架、杀人、放火等破坏活动,刚刚建立起来的村政权、群众团体受到了很
大威胁。这时,县委机关由李明村主持日常工作,他立即带上机关留守人员,出城驻在城南程子坞,协助一区群众组织民兵武装联防。一区区委根据县委部署和李明
村的具体指导,实行干部分片负责,在全区各乡村组织民兵联防,以土枪、土炮、大刀为主要武器与敌作战。当时,国民党地下特务分子还造谣惑众,说什么中央军
快来了,共产党、八路军在这里待不久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李明村组织区县干部在群众中广泛进行宣传,揭发敌人的阴谋,各村的自卫武装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
发展,群众的情绪逐步安定,斗争觉悟也有了很大提高。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依靠群众,清理逮捕敌人设的地下线(还乡团分子)。在部队剿匪和群众斗争的密切配合
下,终于取得了剿灭“还乡团”斗争的最后胜利。
李明村忠于党,热爱人民,在任何时候都充满了对党的无限忠诚。1947年渤海区召开土地工作会议,康生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以“左”的指导思想全盘否定渤海
区实行的土改政策和贯彻执行依靠贫下中农的组织路线所取得的成就,给渤海区强加以“富农路线”的帽子(八届十一中全会后中央已作出平反)。当时中共阳信县
委也是以执行“富农路线”而成为受审查的对象,出席会议的县委成员多数受到“左”的思想冲击,李明村也不例外,但他在重大问题上并没有随波逐流,乱发议
论,伤害同志,而是本着与人为善的精神和大家研讨问题。他对中共阳信县委执行政策上存在某些问题也没有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既严肃检查自己,也正确地帮助
了同志。不论是在艰苦的斗争年代,还是进城后的和平时期,李明村始终保持着严守纪律,克己奉公的作风,从来没有因个人或家庭问题对组织表示不满。1947
年在“左”的路线影响下,他妻子王刚锋受到了不公正的处分(已平反),李明村却一字不向组织上提。这充分说明了他相信党,对党充满无限的信任和忠诚。
全国解放后,李明村调任四川省中共开县县委书记,后历任万县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地委委员等职。1952年调四川省农工部工作,先后任干部处处长、政
治处处长。他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是两袖清风,严以律己,处处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以权谋私,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团结群众和干部,影响后代。他共有6
个子女,对这些子女个个严格要求,悉心诲导。1979年李明村调任中共四川省纪委常委前,他的子女都已就业,但没有一个是以权谋私搞特殊照顾的。有两个女
儿一直在集体单位工作,有个女儿和他提出调整一下工作的请求,被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浏览:15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