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的抽调工作是迅速的。1949年1月下旬开始动员,接着便宣布纪律、分编留守和南下干部名单,要求做好行军准备。编入南下的干部要求身体好、政治条件好。我们进出口局的干部有抗战期间参加工作的,有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工作的,大的30岁左右,年轻的20岁左右。这些干部绝大多数都经过艰苦锻炼、经过整风,政治和身体条件都比较好。尤其学习了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等重要文章后,士气普遍很高。诚然,也有少量不坚定分子,害怕上前线,如在南下前的夜里就有一名新干部开了小差。
2月初,我们列队背着行李从沾化县下洼镇出发,每日以80里的速度日行夜宿,经过阳信、惠民、商河等县,又渡过黄河向济南进发。几天行军所到之处都是老区,受到群众的热情相送。他们腾出热炕,备足开水,颇有依依不舍之情。经济南再向南,我们搭乘了一段敞蓬火车。途中因铁路正在修复,走走停停,还遇到一场雨,大家都被淋湿了,但同志们仍坐在行李上说说笑笑过夜。经过兖州时,火车要停留一天,我们便下车找地方避雨吃饭。走到一家客栈,我们的一位同志见到一年长者便上前称呼“老大爷”,想借用其一堂屋吃顿饭,可那年长者却扭过头去连理都不理。后来我们的管理员来了,叫了声“掌柜的”,又说明我们的番号,那人才同意在他们的堂屋里吃饭。在用餐中,通信员想进他们里屋给首长搬一板発,但一掀门帘就吓得赶紧出来了,随后就听到里屋女人的骂声:“鬼头鬼脑地干什么!”原来两个女人正在里屋梳洗打扮。同志们很气愤,严肃地批评了那两个女人,她们才把板発搬出来。为此事,我们这个通信员几天都闷闷不乐,同志们也取得了一点进城市的经验,即以后不可再像在根据地那样随意称呼人家“老大爷、老大娘”了。
途经徐州,我们又停了一天。这时淮海战役刚刚结束不久,这里战场的气氛仍有所见。我们就看到人民解放军战士威武雄壮、整齐严肃、列队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而过,而在路旁却有不少缺胳臂少腿的国民党兵哭爷爷叫奶奶昵!看情形是我们的担架队还没有来得及把他们抬走。过了徐州,我们又到了安徽省的固镇,住了一宿。到这里仍未走出淮海战场的范围,只见房屋打坏不少,树木已全无。我们问老百姓,他们说房屋、树木有的是被打坏了,有的是被国民党兵烧毁了。这里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我们住的一家只有两间矮房子,一头住人,一头养牲口,我们就在中间铺点草睡了。早晨起来,给房东清理好铺草,正在列队待发时,发现少了一名新干部,到处查找也找不到,听小队长说他是开小差了。于是,我就把他的名单一抹,背起行李又向南进发了。
2月下旬,我们到达安徽省的怀远县。青州纵队在这里进行了整编。在按大队、支队、中队、连队编队之后,纵队给每人发了两套洋布军装。当大家戴上五星军帽和人民解放军军徽时,那高兴的样子实在有些难以言表。特别是从来都穿土布衣服的渤海区干部,第一次穿上洋布军装,更是喜出望外。
浏览:8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