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待不住
孙树林同志在巫溪,从当财政科长、县供销社主任到担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书记,都把深人农村调査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工作的重要部分。他一年四季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农村蹲点跑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了许多工作上的失误。
1960年春,孙树林到五区和八区检查工作,当听到五区的同志反映区委对杨力同志因开会迟到被罚了30多元钱,还听说这个区在其他一些事情上也有乱罚款的现象,便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找到区委书记陈本才详细了解情况,并主持召开了紧急电话会。会上,孙树林同志明确宣布:区委乱罚款是错误的,必须立即纠正过来。过去的问题由区委负责检查纠正,今后如再有类似问题发生,定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就这样,很快刹住了乱罚款的歪风。到八区后,也就这个问题和区委交换了意见,采取了措施,防患于未然,杜绝了乱罚款现象的再度发生。
1959年春,孙树林去猫儿背林场,看到大片土地只稀稀拉拉地栽种了部分小树,而未利用行距之间的空闲地种植粮食,便询问场长。场长冉杰安说这是林业局的规定,只能栽树、不准种粮。孙树林根据实际情况,认为这种规定不仅浪费了土地,也不利于林场职工度过生活难关,就责成林场在以林为主的前提下,把可耕地都套种上玉米、四季豆等。结果,这一年收了几万斤粮食,解决了当时职工口粮的不足,又为后来巫山流入林场的一些农户提供了口粮,使他们度过了生活难关。这在当时极左思潮盛行、一刀切的政策束缚下,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
求实不务虚
巫溪人民至今提起孙树林,都称他是一位具有求实作风的好书记。这位来自黄河入海口的农民的儿子,不论办什么事都讲究实事求是,最反对弄虚作假。
巫溪的农业生产过去有重大春、轻小春的习惯。可巫溪地多田少,高中低山温差悬殊,自然灾害频繁,小春作物反而比较稳产,大春作物容易受灾。孙树林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扩大小春、狠抓“三坨”(即玉米、红薯、洋芋)的措施,取得很好的效果。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面对盛行的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他不能硬顶,又不愿附和,常常唉声叹气,露出不满绪,因此还一度被视为“右倾”,受过冷遇,挨过批判。1959年春,他到乌龙公社检查春耕生产,看到县委派去的工作组正在搞玉米定向密植,进度缓慢,群众不满,眼看播种季节要过,他又不好明说这种做法有误农时,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工作组的同志召到区里开会,暗示群众放手抢种,结果七八天就完成了播种任务。1960年春天,他到凤凰公社检査生产,看到农民还在那里拉绳子播种、插秧,眼看大好的播种季节即将过去,他非常着急,就冒着风险叫农民丢掉绳子、抢播抢插,受到干群的热烈拥护。有些群众还风趣地说:“如果错了,秋后我们就背着粮食去检讨。”浮夸风盛行的时候,有人提出小麦亩施万斤肥、用百斤种、收千斤粮的口号,使很多麦田下种过多,出的麦苗一堆堆的又细又黄。他在文丰看到这种情况后,暗示要好好管理,适当间苗。区委书记会意,立即作了安排,结果间了苗的得到了较好收成,未间苗的连种也未收回来。
孙树林同志最注重维护农民的利益。在他分管农业期间,有一次粮食局长向他请示,说上年收购粮食和桐子时,因水分重,是按七折或八折收购的,升溢了1万多元钱,他们想用这笔钱修建职工宿舍。孙书记一听就火了,严厉指出:“这算什么升溢,是坑农、整农。明天把这笔钱如数交到县委,不然要处分你。”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中央号召以农业为基础,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业,你们七折八折,哪有那么多水分呀,别忘了我们是共产党员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嘛!”一席话说得这位局长口服心服,第二天就把钱送到了县委。后经孙树林提议、常委讨论同意,将这笔钱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把农民的钱又完全用到了农民身上。(姚世松谭道映供稿梁丽霞整理)
浏览:9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