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农回忆渤海纵队文工团的战斗生活(四)

Admin 发表于2016-03-02 11:06:10
淮海战役结束时已经是1949年1月份了,部队在驻地灵璧县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三军,我们文工团也同时编为三十三军文工团。整编后,部队人员充实,武器精良,人强马壮,斗志昂扬。不久,部队要开往巢湖地区练兵,准备渡江作战。这次是白天行军,而且按时休息。这为我们开展行军文艺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行军中,文工团员们有的就插在战士们的行列中,一面行军一面唱歌,有说有笑,有呼有应,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天,司令部命令部队要多走一点路,对此我们都有心理上的准备。傍晚时分,部队暂停休息,直属队召集各单位负责人开会,说天要下雨了,但我们离宿营地还有一段路程,部队的战士都穿着棉衣,又没有雨具,淋湿以后会很不舒服,让大家回去动员一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决克服困难,胜利到达目的地。等我赶回到团里,已经是大雨如注。进行一下简单的动员,部队就又开始前进了。雨越下越大,路越走越滑,途中不断地有人摔倒在地。于是,我们组织了一下,让强者帮助弱者,男的帮助女的,大家手拉着手前进。虽然大雨仍旧像瓢泼一样直往下灌,可同志们的情绪却十分高昂。有人摔倒了,如果只是跪下,大家就给它起个名字叫“吃了两个烧饼”;如果全身摔在了泥地上,就叫它“吃了一只烧鸡”。一路上,队伍里不时地传出“两个烧饼”、“一只烧鸡”和阵阵笑声。雨声、笑声、喊声、叫声,汇成了雨夜行军的交响曲。
到达目的地后,天已经大亮,我们这些文工团员们简直是筋疲力尽了。等到清査人数写宿营报告时,一查竟掉队了一个人,而且还是全团年龄最小的同志16岁的小李。还有一匹耿马也没上来。我们心急如焚,可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好让大家先烤干棉衣,再让伙房赶快烧饭,等大家者1S吃饱了肚子再说。大约过了两个小时,驮马上来了。原来是夜里掉到河里上不来,等后面部队上来看到了,才把它救上岸。中午时分,小李也回来了,还是部队派骑兵把他送回的。他在夜里掉队后,便一个人艰难地向前走,后来后续部队赶到了,有人认出了他说:“唉,这不是小栓吗?掉队了?”“小栓”是他在歌剧《血泪仇》中饰演的一个小孩儿的名字。战士们因此都认识他,于是就带他到驻地,给他烤干了衣服,还请他吃了饭,又派骑兵送他到团里来。部队对文工团的关心,使我们深受感动。
到了巢湖地区以后,部队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练兵运动,主要是练划船、水上射击、学掌舵,骡马练上下船、过桥等。也有少数部队练习游泳。指战员们听说很快就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涨,不怕刮风下雨,不怕天寒水冷,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
2月,我们文工团和民运队奉命开往江边,动员民船,做渡江的准备工作。与我们同去的还有作战部门、侦察部门的同志和炮兵,他们是去看地形、了解敌情的。
这里因为是新解放区,群众对我们不了解,顾虑本来就很多,又加上国民党特务造了一些谣言,说什么“共产党是先甜后苦。不要听他们的好话,当心受骗。”“解放军没有海军,木船怎么能过长江?”“长江是立体防御,沿江有工事、天上有飞机、江里有军舰,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的,解放军怎么能够过得去?”“三国的时候,曹操带领83万人马尚且过不了长江,解放军就更过不去了。”还说什么“江没底,海没边,秤砣坠底要三天”,等等。群众因此更加不敢接近我们,船只也早就藏起来了,惟恐被我们看见。
于是,我们就从发动群众人手,先进行诉苦教育,以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激发对敌人的仇恨。实际上,船民们的生活是很苦的,自己有船的很少,所用的船大都是租来的。平时,国民党军队用船或政府官员坐船从来不给钱,渔民们打了鱼也要先孝敬渔霸、乡(保)长。当然,国民党军队吃鱼也是不给钱的。所以,渔民们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地干,到头来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年年受苦,辈辈受穷。在我们组织的诉苦大会上,群众纷纷站出来控诉渔霸、国民党政府官员和军队的罪行,而这种仇恨最后又很自然地集中到了国民党政府身上。为什么那些渔霸、保长能横行无阻?还不是因为有一个国民党的腐败政府给他们撑腰做主。解放军渡江作战,目的就是要打倒这个政府,解放全国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群众懂得了这个道理后,立即行动起来,把藏起来的船只都献了出来,坏了的还主动修好,然后又帮助我们将船隐蔽在长满芦苇的河道里。后来,船越来越多,河道摆不下了,群众和部队就共同挖河,把船隐蔽好,以免被敌人的飞机炸坏。
在此期间,我们文工团还进行了文艺演出。演出后,许多群众都要求报名参加掌舵、划船,决心把解放军送过江去,为解放全中国、推翻蒋家王朝争做贡献。这时,部队也向前开进了,炮兵已进人到阵地,后勤物资都源源不断地运往江边,真是万事俱备,只等命令了。
4月20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一夜之间突破江防。随即,我军展开追击战。广德战役,我军俘敌甚众。接着,我军又开始向上海进军。上海解放后,郭化若司令员领导成立了上海警备区,文工团则被编为上海警备区文工团,并从此常驻上海。
浏览:65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阳河流
    阳河流
  • 王人
    王人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