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黄河边举目远望,只见黄河水滔滔奔流不息,水大浪高,不见一只渡船,更找不到渡口,给医院北渡黄河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尽快渡河,医院和民工营的领导便组织人员分头去寻找船只和水手。第二天,几个民工在一个小沟岔里找到了两只小船,却怎么也找不到水手。民工营长田晓东和几个营连干部研究后认为,我们来自黄河入海口,许多民工都生长在黄河岸边,可能有会使船的,应动员他们出来摆渡。经过分头动员,我连的王梦才等人答应说“试试看”。这时,大家已经在黄河边待了近两天。白天,敌人的飞机不断往来,只能夜里渡河。由于船小,一次只能渡两副担架;因为天黑,上下船既要站稳又要保证伤员安全,使伤员不增加痛苦,再加上浪大流急,摆渡的速度很慢,一夜仅渡了三趟。大家正着急的时候,地方党组织带着船和人赶来支援了,这样就有了两只小船和一只大船,但仍是夜晚渡河。因为天黑,人们还想了一个办法,在船的两头都拴上绳子(这段河道窄一些),早过去的民工往北岸拉,过来时南岸的人再往回拉,这样不但加快了速度,还避免了天黑流急船往下游漂流。既便是这样,整个医院全部渡过黄河仍然用了三个晚上。
过黄河以后,道路平坦,敌人和敌机的骚扰也很少,走起路来就比较轻松了。继续西行,经过平原、禹城,在聊城过的八月十五,后到阳谷一带医院住下,我们算圆满地完成了运送伤员的任务,这时已是10月份(农历九月)了。
到达目的地后,医院的领导和当地政府召开了庆功会,对支前民工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和肯定。由于我连的工作较好,为了鼓励我,对我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卫生部支援前线办事处二等功劳证书”,同时对评出的优秀民工数人都进行了表彰奖励。
这次支前工作完成后,我又多次参加支前工作,后在1949年完成淮海战役支前工作后南下到四川工作,但却总也难以忘怀千里转送伤员的工作经历。
(作者系四川省开县食品公司离休干部)(袁信功口述 梁丽霞整理)
浏览:4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