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区随军常备担架团转战鲁皖苏浙的历程:开往前线

Admin 发表于2016-03-02 17:31:12
前线紧张,任务艰巨,急如星火。根据上级指示,随军常备担架团于1948年11月16日正式出发,经临淄、青州,过临朐、沂水,至19日到达临沂后,按照省民管处政委韩克心和处长刘觉非下达的指示精神,常备担架团作了一些调整,新的编制是:将广饶、博兴、临淄、文登四县六营合为一个团,共计300人;团部设立党委会,营、连建立党支部,排建立党小组;团部的京剧团撤销,演员充实到连排当战士;每连配备70条枪,每人配有5颗手榴弹。常备担架团接受任务后,昼夜兼程地前进。当赶到郯城以南时,突然遇到三架敌机向我们俯冲低空扫射,经过战火考验的老区民工们毫无惧色,听从指挥就地隐蔽。敌机过后,又继续前进。11月下旬的一天,我团正在急行军途中,前线又传来好消息,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我解放大军已取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此时,常备担架团受命开始向接近徐州的贾汪地带进发,因白天有敌机扫射轰炸,所以只能夜间行军。这一夜,风雪交加,天冷路滑,翻山越岭,行军十分困难。行军一夜,大家的棉衣都被淋透了,脚上也起了泡,许多人的肩头被压肿。但拂晓前,仍按上级的要求到达了目的地。驻防后,当地老乡主动送柴给民工烤衣。因为前线战事紧张,全团从11月23日至28日,又连续冒着风雪继续前进,奔赴新的战场。12月15曰,前线再次传来消息,我解放大军已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附近全歼黄维兵团,并在青龙镇击退了蛘埠来援之敌,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12月16日,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稳住平津之敌,我中原野战军暂停了对杜聿明指挥的第二和第十三两个兵团的围攻,转入战地休整,同时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争取敌人向我投诚。我二十二军首长为了保护我们这支随军常备担架团的力量和解决战地粮饷紧张状况,命令我团顶风冒雪由贾汪地区向台儿庄移防。当我们连夜赶至台儿庄后,因粮站的粮食都已急运到了前线,无粮补给我们,我团只好又向邳县城北部进发。此时的民工们忍饥受饿,又连续行军两天两夜才赶到邳县城东北的东林庄一带驻防。时值腊月二十八日夜,团、营、连的后勤人员全力以赴,立即就地征粮,苏北人民得知民工已经两天两夜未吃上饭,在村干部的安排下都自觉凑粮,但当夜只征得部分红高粱。群众见各连用清水煮红高粱吃,于心不忍,便纷纷把自己吃的红煎饼送给民工们吃。战地群众如此热情照顾民工,大大鼓舞了民工们上前线立功的信心。此时,前线又传来消息,我军向杜聿明指挥的兵团发起总攻,全歼其两个兵团约30万人,并活捉了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22个军、56个师(内有4个半师起义),共计55.5万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一次罕见的巨大战役。它的伟大胜利,为夺取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春节期间,不少民工特别是青年人产生了想家的念头。为了强化战斗观念,团党委决定在民工中开展文娱活动,有的编唱《庆功歌》、《反逃亡》,有的编写锣鼓剧《担架团》,也有的从老艺人中挑选清唱京剧《借东风》、《空城记》,一连一排的同志还上装演出了《水漫金山寺》等节目。大家和当地群众同庆新春,进一步密切了民工同当地群众的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民工队伍自身。(姜方萍宋致公口述张绪武整理)
浏览:52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郑洋
    郑洋
  • 凤开
    凤开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