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楼自传(1956年12月30日)上

Admin 发表于2016-03-03 16:45:06
我现名杨凤楼,原名杨凤峨,男,出生于1915年10月7日,山东省乐陵县双庙苏家乡杨赞子村人。
一、参加革命前家庭与社会关系
我出生不到1周岁,父亲、哥哥因病去世,姐姐早已出嫁,我与母亲、祖母三人度日。那时家庭极为贫寒,原有的5亩土地因父亲与人家合伙做生意贩卖小枣亏损,再加父亲、哥哥病故开支,已全部卖掉,只靠种祖母半亩养老地和宗族的3亩公共坟地及母亲、祖母二人纺纱织布的辛勤劳动来维持生活,年年入不敷出,经常东借西讨,债款不清。1928年堂伯父病故后,因无子,堂伯母让我过继。1936年,她出面帮我结婚娶亲,并将堂伯父以前所种的2亩官地让给我种。这时,我己长大,每年除种几亩地外,农忙时兼做短工,农闲时兼做小生意,如推小车贩卖海货,有时与人家合伙卖馒头,增添了2亩地,生活较以前稍有好转,但年成稍有歉收,收支仍不能平衡。
1924年的春季,我9岁时,经本村耿兰会家介绍,在五里械家村参加天主教,读书几个月,并上吴米斗家天主教堂过礼拜一次。到该年秋收以后,跟母亲上东北姐姐家,就脱离了关系。1928年,因祖母生病,经本村杨观兰、韩维礼二人介绍,随母亲参加过封建迷信会道门——神仙道,也叫学好道。1932年,因年龄己大,天天忙于劳动停止了活动,脱离了关系。参加会道门除头几年每年年节包饺子上供,互相走动,晚上学习拜佛外,并没有其他活动。参加的主要原因是年成歉收,家庭生活困难,该教会向群众放款,凡参加的户得救济金I元,就是为了领I元钱才参加的。
祖父兄弟四人,祖父是老大,除三爷见过面,其他在我出生以前都已病故。除祖父小时候读过书,其他三位一贯务农。三爷生有两位堂叔,大堂叔杨洪建,二堂叔杨洪宾,现都有60余岁了。他们家有四位堂兄弟,长兄杨凤相,二兄杨凤铜,三弟杨凤乐,四弟杨凤宝,还有几名侄儿侄女。二爷那边现在没有人了。四爷那边原有堂伯父一人,现在也因病去世。长兄和大侄儿因年成歉收生活困难,外出给日军做工,到现在没音讯。二堂兄在1941年参加革命牺牲,现还有侄儿小忍在家,现年20多岁,在家参加农业社。
父亲兄弟两个,伯父杨洪升,早在我出生前病故,三位堂姐早已出嫁,现只有82岁的伯母一人度日,过去种有2亩半地,现在已参加农业合作社,享受五保待遇,生活已没有问题。三位堂姐的家庭情况:大姐家在本县一区孙皮乡刘七家村,姐夫周珍林,已病故,现只有大姐、两个外甥和其媳妇,均参加农业合作社。二姐家在本县七区仁保家村,姐夫宋玉坤,二姐已病故,现在姐夫与大外甥参加农业合作社,二外甥在天津木厂工作。三姐家在本县朱家集区张村子家,姐夫何优,大外甥在1942年为革命牺牲,二外甥何二现在家参加农业合作社,三外甥何守成现在城里读书。
我祖母老家姓浩,住本县城区大李家村。我只知道以前有一舅爷叫浩老四,务农,己病故,家里没有别人了。我母亲老家姓萧,住本县七区李家村。外公、外婆在我出生前病故,家里没有其他人了。我从没去过他们家。
我亲姐姐在庆云县大刘家村,具体情况不详。因为我出生前她已出嫁,自我记事后,她全家就搬到东北奉天西门屯刘家屋浦住。姐夫刘二,三兄弟。他大哥在张学良部队任营长,在那里买有土地,因此全家搬去。姐夫在那里种地,我只去过两次。第一次是1924年,因年成歉收,在家无法维持生活,和母亲一起去的。到1926年,祖母写信一再催我们回家。第二次是1937年秋收后去,当年回家,来回40天。母亲想向姐姐要点钱让我结婚,不料日军占领东北,姐姐家庭生活甚为困难,不但要不到钱,连路费也没有。我在秋收后接母亲回家。事变后与姐姐失去了联系,现在她的情况不详。
我前妻老家在本县七区三间堂镇。岳父王叔勤,生前务农兼做小生意,已病故,现在家中只有岳母、大舅子及小孩。大舅子王信煊,小时读过书,后来务农兼做小生意,据说现在镇上办公。
祖母和母亲于1942、1944年先后病故,前妻也于1943年11月病故,小孩于今年7月接到温州现在家中,老家再没有其他人了。
现在的爱人冯韵萍,中共党员,在中食温州分公司任人事科科长。她老家在玉环楚门镇,家里有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四人。父亲冯美根,现任上海X X轮船副船长。母亲连秀兰,家务。弟弟冯小照,青年团员,现在陕西地质勘察队任技术员。妹妹冯香娥,现任玉环县人民医院保健站负责人。
(登载于中国党史出版社《南下干部在玉环》)
浏览:121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