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情况
我参加革命时,家有1亩半耕地,再加上伯母有1亩2分耕地,又租种2亩7分耕地。房子3间,全家有母亲、伯母、弟弟加上我和妻子共5口。
现在共有3亩2分耕地,房子6间,土改分得1亩土地,伯母无子,病故后耕地、房子全归我家。母亲于1952年病故,前妻离婚后回老家。现有11口人:弟弟、弟媳及3个孩子,我前妻生1个孩子,南下后再婚又生3个孩子,再加上我和妻子。家庭劳动力就是弟弟一人,种地为业。
—、社会关系
弟弟鸿太是共产党员,务农。3个舅舅。爱人陶顺贞是共产党员,在玉环县委办公室工作。委办公室工作,任总支副书记。大姨子陶法贞是团员,任黄岩县路桥区妇联主任。二姨子陶赛贞是共产党员,任黄岩县螺洋小学任校长。小姨子陶巧芹,在家务农。岳母50多岁,在家做家务、参加劳动。
三、革命前经历
1925—1927年,在家跟父亲种地、放牛。1927年3—9月,因家中地少,又受蝗虫灾害,全年没收成,家庭生活无法维持,跟父母亲到本县东部地区讨饭,挖野草过活。后来父亲病重死在那边,母亲看无法活下去就带我兄弟二人回到家里,但是家中生活更加困难,每天一餐饭都吃不到,只好挖野草吃。过了几天,母亲看这样下去我们兄弟难以活命,于12月又带我们到青岛讨饭。
1928—1934年,在青岛过了7个年头,先是跟母亲讨饭,12岁就到日本人办的商家做小工,开始仅供饭吃不给钱,后来每月工资23元,最后几个月4元钱。母亲还是讨饭。当时心里非常难过,因听不懂日本话,日本人开口就骂,动手就打。我做了4年小工,换了2个商家,都是同样看待我。16岁那年,爷爷从老家到青岛带我回家。
1934—1944年,在家种地、做短工,租了几亩地种,每年收成较好,生活尚能维持。这时就想把地种好,再也不要讨饭。
四、入党时的思想变化
我于1941年7月经本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傅怀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候补期一个月,8月15日转为正式党员。当时入党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地主剥削制度,分到土地,为自己翻身,不受剥削与压迫。对党的基本知识懂得很少,只是亲身受日本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压迫较深,所以对这两大敌人仇恨较大。入党后,思想态度是积极负责的。
五、入党后任职经过
1941一1946年,党内职务是村党小组组长、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等职,行政职务是农会主任、村长,1943年任联防队队长、联防自卫兵团指导员等职,为半脱产,在当地开展减租减息,与地主恶霸斗争,与日本帝国主义斗争,与国民党军队斗争。
1945年6—8月,区委组织委员老温到我村,动员我到莒临边县委党训班学习2个月,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知识,同时集中力量与王洪九部队斗争。8月学习结束回村里工作。经过短期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初步了解了党的基本知识,增强了农村工作的热情和领导群众开展斗争的勇气,特别是对本村及联防队的党员教育有了资本。10月,区委宣传委员徐立功到我村,动员我到莒南县党训班学习2个月,转为脱产工作,被分配到汀水区公所任民政助理员。这时,心里非常愉快,因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人民群众革命热情更加高涨,土地改革进展顺利。
(登载于中国党史出版社《南下干部在玉环》)
浏览:6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