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波1954年撰写的自传(中篇)

Admin 发表于2016-03-04 15:49:05
1、1939—1940年。当时的冀鲁豫边区经常处在日军扫荡与顽军磨擦不稳定的环境里,生活非常艰苦,差不多每夜都要行军,每次行军100多里,有时到达目的地没有饭吃。可是当时觉得是件平常事,热情仍然高涨。1940年2月,由一一五师二旅五团三营政治教导员张家志和党支部书记张进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的入党动机是不纯的,虽在参加革命两年里接受了一些肤浅的革命教育,其实思想觉悟仍很低,只知道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认为要跟着党走就要当一辈子兵,同时看到干部和表现优秀的同志都是党员,入了党上级就会更信任,自己就更吃得开,被大家看得起,因此也想入党。
在入伍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参加战斗还是具体工作看起来是不错的,然而思想不稳定,阶级观念仍然模糊,革命到底的人生观也未确立,思想盲从。如1940年I月,正当老百姓欢度旧历年关时,日军对鲁西南地区进行大扫荡,我军随着情况变化及时转移,环境复杂,生活艰苦,思想上一度有过波动。认为当兵之前家里生活虽然困难,但总比当兵受的苦少,起码说过年时可以不躲不避,有饭吃。经过思想斗争,最后认识到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2、1941一1945年。部队由冀南转移南下华中之后,所处环境比以前大有好转,生活水平随着环境的好转与所处的地区不同也有所提高,战士的思想随着环境的稳定及生活的改善也比以前稳定。
1941年,冀鲁豫支队改为新四军三师。我被调到淮北军区政治部,给刘作孚主任做警卫员。这个时期是我进步较快的时期。接近的人大多是干部,深感自己水平低,因此学习特别用功,基础文化知识水平显著提高。1942年春季,我被选为淮北军区党员代表,出席了为期11天的党员代表大会,先后听取了新四军张云逸副军长和四师师长彭云枫等首长的报告。经过这次会议,我的思想认识水平大大提高了,不但认清了革命形势,明确了任务,懂得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淮北33天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经受住了行军和战斗的考验。
1942年11月,33天反扫荡之后,为了适应时势的需要,淮北军区解散,我被调到九旅(现六十三师)司令部仍做警卫员。虽然在工作学习中仍然积极认真,但由于入伍后的几年发展比较顺利,受表扬多,批评少,加上本身思想斗争开展不够,因此萌生了地位观念。虽然当时的警卫员是排级待遇,但思想上还是不满足,认为已做了四年警卫员,进步慢,再做下去没有意思。与我一起参军的张维贵已当了连级干部(组织干事),而我还是一名警卫员。虽然旅长韦国德说过,做警卫员也是有前途的,你们都很年轻,只要好好学习,是会进步的。但由于地位观念作怪,总感觉做警卫员不像回事。1945年6月,我由做收发工作调机要科做译电员。临走之前,政治部张主任对我说,机要处的工作很重要,到那里要好好学习。虽然当时不愿去,认为不合自己的兴趣,但组织上已决定了,只有服从。到达后,总没有安心下来,认为机要工作不自由、发展慢、不能轻易改行,借口自己文化水平太低,要求不做机要工作。文化低也是事实,但导致工作不安心的主要因素是地位观念。
3、1946—1949年。抗日战争结束不久,全国人民正准备恢复经历长期战争后的生产,过几天和平生活,可国民党军于1946年7月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了。这个时期是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决战的时期,也是我们取得最后胜利的时期。在这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的年代,也是我受到锻炼和考验最大、进步最快的时期。
1946年9月,我被调到旅教导队学习,当时对时局认识不足。一方面看到东圣队、华北战场和七战七捷等连续歼灭敌军十几万的胜利之后,抱盲目乐观态度,认为敌人没有什么了不起,很快就会取得全面胜利。另一方面是右倾思想,看到我军从华中地区全部撤出,接着又丢失鲁南等地,起初对上级决策产生怀疑。经过第一次时事教育和两次整风学习之后,才清醒认识到当时大踏步后退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为反攻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整风学习对原有的地位观念、工作凭兴趣等不顾大局的个人主义错误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认识水平得以提高。在这次学习中,军政学习比较突出,进步也较快,因此被评为一等学习模范,除受到物质奖励外,也受到旅长在排以上干部会上的表扬。我的个人主义思想通过整风检查得到了批评和纠正,但还没有彻底根除。如在毕业后分配工作时,组织上向本人征求意见,我仍然坚持到连队去,不想留在机关工作,认为机关工作得不到锻炼,到连队进步会更快些。进一步分析这种思想的实质,仍然含有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成分,没有从整体工作需要出发,计较个人发展快慢。这自然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
1947年7月,在教导营学习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二十六团(现一八八团)六连任党支部书记。初到连队工作感到生疏,所学的往往与实际结合不起,可是决心很大。这个时期虽然没有指导员在,工作上碰到一些困难也都没有影响情绪,仍然能积极认真地想办法把工作做好。在上级和同级干部的积极帮助下,完成工作、战斗等任务没有出过问题,工作水平明显提闻。
4、1947年和1948年是战争最紧张、生活最艰苦的两年。自入伍以来,总的来说战斗意志是坚强的,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懂得一个革命军人在党需要的时候,应该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完成应担负的一切任务。因此,在历次战斗中都能积极向前,作战勇敢,从未在战争中受过任何批评,曾因战斗中积极想办法完成任务而受过多次表扬和奖励。但对战争前途及其长期性和残酷性认识不足,在战斗频繁、生活艰苦的时候,对战争抱厌倦情绪。认为革命是有前途的,也相信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而个人呢?打了这仗来那仗,“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一时打不死,打长了也会被拖死,不如干脆在战斗中拼一场算了。尤其是当部队伤亡重大的时候,拼命思想则更为严重。认为战友们都把命给丢掉了,自己活着也不是滋味,拼了命算了,反正这次不死下次也要死。这种悲观论调和右倾消极情绪,不仅有害于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党的政策的正确实施,也有害于个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如1947年10月,胶河战役结束不久,接着就是高密战斗。在这次战斗中,对俘虏政策掌握不严,原本可以争取的也被击毙,还在战斗中吃了不少老百姓的香烟、糖、肉等。当时认为,其他单位也是这样,领导上看到都不管,我们何必那么严。战士们作战那么苦,连饭都吃不上,马马虎虎过去算了。既违反了党的政策,又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淮海战役胜利之后,又接着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我己由连队调到团机关做保卫员。这个时期,总的来说思想情绪基本上是稳定的,完成工作任务是积极的,但开始产生松口气的思想。认为艰苦奋斗十几年终于打出了头,上海、南京、杭州都解放了,基本上没有多大问题了,就是有几个残余敌人没有消灭,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该让我们当兵的休息一下了。但这种松懈麻痹思想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部队还担负着艰巨的追歼敌人和渡海作战解放沿海岛屿的任务。
总的来说,在解放战争时期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环境考验和锻炼,我的思想更加稳定了,立场更加坚定了,工作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5、1950—1954年。1950年春天,正是我军向盘踞在浙东沿海最大的岛屿——舟山群岛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当时的口号是:“解放舟山,进军台湾。”解放舟山是解放台湾的先声,但渡海作战的确是个新问题。部队虽经过渡江战役,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经验还是不足的。而且渡海作战没有飞机和军舰,任务自然是艰巨的。团里从干部到战士都在集中精力学习渡海作战的本领。这时不但受着敌机和敌舰的威胁,而且在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上也有不少困难。虽然生活艰苦,但谁也没有说苦,闹个人问题也为数极少,因为当时所处环境不允许。
(登载于中国党史出版社《南下干部在玉环》)
浏览:56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