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波1954年撰写的自传(上篇)

Admin 发表于2016-03-04 15:49:24
我1926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定陶县一个小城市贫农家庭,一个姐姐己出嫁。
一、家庭生活情况
当年家庭主要靠父亲做点小生意(贩卖烟、油、醋等)和母亲纺纱获得几个钱来维持生活。3间房子,没有田地,生活条件不算好。但由于父母省吃俭用,故生活一般尚过得去,还可节余点钱供我读书。我8岁时,母亲上了年纪,长年有病,因无钱医治病故。父亲年老体弱,不能过度劳动,因此家庭生活难以维持下去。我被迫停学,到姐姐家生活。在我9岁那年,父亲也因病无钱医治去世了。我的家庭随着父母的相继去世而结束,未成年的我完全依靠姐姐和外祖母抚养。
我姐姐家是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生活比较苦,当时主持家务的是她的婆婆。她家的生活本来就贫困,我到她家后不会干重活,因此不受欢迎。但考虑到我年龄小,父母死后的确无处可投,即使干不了重活,还可以做些零碎活,待我长大了,就是一个很好的劳动力。因此,也就勉强地把我留下了,直到13岁参加革命。
我姐姐马春云,本县城关镇镇长,共产党员,又是全县劳动模范。在我1954年7月回家时病故。姐夫田崇山也参加革命十余年,原在二野先后任参谋、连长等职,1950年I月转业。他的大女儿田福新在县合作社工作,小女儿在小学读书。本来在土改后分得几亩土地,生活还好,但因姐姐病故,家里人小的小老的老,缺乏劳动力,生活有困难。
我还有个舅舅,出身贫农家庭,靠租种地主的地为生,1939年病故。舅妈带女儿改嫁,现舅舅家没人了。
二、入伍前后的情况
生在农村又在小城市环境中生长的我,很早就参加了革命。那时,当兵的整日在街上耀武扬威,群众对兵的印象是不好的。但我总觉得当兵很好,起码不受别人的气,生活问题也用不着发愁。如果干好了当官,岂不是更好更了不起一一这是当时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回忆起来极其单纯、幼稚、荒谬可笑,可是当时还没有另外一种更合适的想法取而代之。因为当时想读书没人资助,姐姐家的生活也很贫困,我不愿意再住下去,找其他职业因人小也有困难。这些原因促使我选择了当兵这条出路。
1911年初,八路军来到了我的家乡。之前国民党政府散布谣言欺骗老百姓,说八路军是大土匪,杀人放火,光吃饭不能打仗,叫老百姓不要向八路军供粮,以致老百姓对八路军有恐惧心,不敢接近八路军。不久,老百姓的思想顾虑被事实改变了。八路军组织了宣传队,到处宣传,声明八路军是抗日的部队,官兵平等,不打人不骂人,纪律严明,并号召青年参加抗日才有出路。事实也证明,八路军是好队伍。于是,老百姓就议论开了,说过去见过不少军队,都没有这个军队好,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打人不骂人。这样一来,不少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我也受大环境的影响和原有当兵找出路思想的支配,于1938年2月投入了革命阵营,那时才虚岁13岁。我们一起参军有6个人,没有一个年龄过20岁的,我年龄最小。我们不让家里知道,偷偷跑出来参军,谁也没想到会因年龄小不能参军。到部队的第二天,有位干部问我们家庭情况以及来部队后家里人是否知道等。我们一一照实回答。结果,我和另一位因年龄不够18岁,个子又小,被动员回家。我俩不愿意回家,觉得回家非常不光彩,就是家里人不说自己也感到很难为情。向部队再三请求,就是不接受。无奈之下,我俩只得到另一个庄上报名参军。他们问了下情况,我俩都报了18岁,虽然个子小点,可是他们准许我俩留下,这才放心了,感到非常高兴。后来,我们几个当初一起报名参军的同乡会面了,才知道大家是同一个团的。就这样,我幸运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我参军的动机是不纯的,带有个人打算,有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干出点名堂好出人头地的想法。至于说参加八路军要抗日到底,为全国人民解放而斗争等,当时只是口号。后来不断地受到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经过频繁战斗、艰苦生活的锻炼改造,由一个思想单纯、没有觉悟、不懂事的小孩子逐步成长为称职的自觉的革命战士。懂得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共产党是为人类求解放的,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因此,在历次战斗行军中,都很积极、热情地要求进步。我清楚地记得,1939—1940年的讨伐叛军石友三的战役,前后经过几个月,初次参加战斗,积极勇敢地完成了所担负的通信任务,明白为谁而战。后来在东明以北黄河南岸某地的一次战斗中负了伤,不算严重,仍能坚持下去。事后,营长在全体军人大会上给予表扬和奖励(法币10元),真让人高兴。
(登载于中国党史出版社《南下干部在玉环》)
浏览:43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