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回忆在烊坑盐场的日子里

Admin 发表于2016-03-04 21:55:06
洋坑盐场诞生于1958年,是在全县人民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建立起来的,尤其得到楚门各地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他们自带饭菜,不计报酬,不分昼夜,抢时间,赶潮水,顶烈日,作出了无私的奉献。1962年投产以来,洋坑盐场由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型盐场一跃成为全省五大国营盐场之一。回首当年洋坑盐场的辉煌历程,真是几度风雨几度春,一路挥洒一路歌。
任何事物在诞生初始,都要经历一番蜕变性的挣扎和麿练。洋坑盐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产到高产,规模和规格都在不断提升。盐场大多职工从不会到会,从非专业到专业,从能生产盐到生产优质盐,自身素质和生产技术也在逐步跟进。
时光上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岁月,人们注入了当家作主的兴奋剂,精神焕发,干劲十足,迈开大步往前走,面对困难不低头。新建的盐场海涂松软,渗透量大,蒸发量达不到要求。大家明白,要想提高盐的产量和质量,盐坦质地好差是关键。全场职工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盐坦,冒风雨,顶烈日,靠双手,凭人力,展开了整场大竞赛,小病不离岗,大病坚持干。经过3个多月的辛苦劳作,平整出了符合生产要求的盐坦,打下了高产的基础。
高产还得优质,生产技术是关键。我们正视实际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到先进盐场学习取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为了去除卤水中的杂质,我们将稻草绳放入结晶池内,在结晶高峰时提取附有杂质的稻草绳,既净化了卤水,又缩小了结晶体,提高了食盐的质量。还研制了散发淡淡桂花香的桂花食盐,在浙江盐业独树一帜,被评为浙江盐业系统五好企业。一度时期,玉环食盐独占上海市场。
有道是:“第一苦摇船橹,第二苦晒盐卤。”晒盐盼晴天,却被太阳晒。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是食盐生产的旺季,每天劳动超过10小时,非常辛苦。雨季影响生产,台风季节更让人揪心,护塘保堤,抢盐保卤,义不容辞。
眼看着白花花的盐巴结满盐池,大家喜在心头笑在脸上。盐池边的小路既窄又滑,如果光凭人力,即使是体魄强健的年轻人,每天挑上千斤,体力也吃不消。怎样轻便快速地收盐入仓,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运输效率呢?我们到福建参观后,回来自行研制了独轮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家从不会到会,掌握了推独轮车的操作要领,在盐池边的小路上推着一二百斤重的食盐行走自如。至今,独轮车仍然是浙江盐业的专利。
(登载于中国党史出版社《南下干部在玉环》)
浏览:35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