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源下学后,在本村、大解召、徐家庙等村教学多年。当时时局混乱,列强侵扰、军阀混战,弄得民不聊生。青年时代的刘慈源,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极为不满。他憎恨欺压百姓的国民党地方官吏,同情广大群众,经常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并揭露不合理的剥削制度。
1927年昌乐的地方党组织建立后,在马列主义宣传教育下,早就倾向革命的刘慈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8年9月,由刘焕彩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刘慈源以教员的身份作掩护积极从事革命工作。白天教学,晚上参加党的一些活动。与党员赵西林、刘焕奎、王洪福等同志,共同研究学习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他除了在解召、徐家庙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农民进行抗粮抗税斗争外,还积极到耿安、淳于等地参加党的其它活动。1931年春,解召村党员发展到8人,成立了党支部,刘慈源任支部书记。他还以防土匪为名,发动本村群众并带头购买枪支,全村共有步枪5支,手枪1支,还有抬枪、土炮等,为昌乐党组织领导武装暴动做了积极准备。
昌乐党组织的日益壮大,特别是准备于1932年8月举行的青龙山暴动,虽因故未举行,但300余人的队伍在青龙山集结,暴露了昌乐党的力量,引起了敌人的警觉和疯狂镇压。国民党昌乐县党部委员邵德初亲自带领三十多名军警,对共产党员实行大逮捕。1932年10月9日,刘慈源被捕。大小解召和徐家庙等村30余名群众集合起来,要求保释刘慈源同志。但国民党当局声称案情重大,不准保释。两个月后,刘慈源被作为政治犯押送到济南山东第一模范监狱。在狱中,虽屡遭逼供刑讯,但刘慈源坚强不屈,始终没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两年后,反动当局因未抓到确凿证据,无奈将他释放。刘慈源获释后,仍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以学校为联络点,继续从事党的工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刘慈源大力宣传国共合作抗日救国等党的主张和政策,积极开展党的工作。1938年2月,他自己带着枪到潍县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七支二大队,在二大队做政治工作。曾随大队经过昌邑瓦城,东征掖县、黄县等地。1938年7月16日,刘慈源奉七、八支队联合指挥部指挥马保三的指示,回昌乐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刘慈源同赵西林等党员同志回到昌乐后,与在当地坚持斗争的孟千里、刘焕奎、李升平等同志共同努力,经过近三个月的宣传发动,成立了“抗日救亡团”这一群众组织,团员发展到500余人,遍及耿安、解召、毕都、北展、淳于等十几个村庄,为实行武装抗日打下了群众基础。
同时,刘慈源还到昌乐朱刘、万庄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员。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刘秀峰、于民一等同志在铁路以北各村散发抗日传单,揭露日寇强盗罪行,并在群众当中开展募捐活动。
刘慈源还和其他党员同志一起,加强了党组织的整顿和建设。耿安、解召、王家庄、孟家淳于、北李家河等村相继恢复了党的组织,北展、打鼓山、上庄、下庄、乔山前等村也积极开展了党的工作。党的工作又出现了新的局面。(本文由县委党史研究室邢亚秋整理)
浏览:5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