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适烈士传记(上)

Admin 发表于2016-03-05 20:29:37
  张适同志,1904年旧历八月二十二日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朱刘街道圈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童年时期即发奋读书,加之天资聪颖,“七岁能赋诗吟唱,十岁提笔成章”。他曾受业于山东昌乐县立高等小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育英中学。尽管当时他的家境比较贫寒,但是为了满足他的学习欲望,全家节衣缩食供他念书。这促使他更加勤奋好学,各门学业成绩优异,犹以诗词歌赋见长,是育英中学出类拨萃的高才生。
  张适同志在济南育英中学学习时,便接受了革命思想。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l923年至l925年他书写的《我对于段执政之感想》、  《五四纪念之我感》、《我对国耻纪念日之感想》、《从军临行别娇妻》等数十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他面对旧中国军阀林立,连年混战,民众遭涂炭的黑暗现实,忧国忧民,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l926年经山东早期党员济南育英中学国文教员王翔千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他光辉的革命生涯。
  l926年末,根据党的指示,张适离开济南、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曾以新闻记者的公开身份,积极从事党的活动。不久,上海党组织选送张适同志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后分配在国民革命军张发奎所辖军官教导团,做党的工作,曾参加了保卫武汉回击夏斗寅、杨森叛乱的战斗。
  l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当时表面上还伪装革命的张发奎,极力玩弄反革命两手,他强行将武汉军政学校的学员编入国民革命军教导团,开赴广州,伺机镇压革命。但是,这支部队大部分是倾向和同情革命的进步青年,还有许多人是共产党党员。张适同志随这支部队到了广州。
  1927年l2月l1日,张适同志参加了由张太雷、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同志领导的震撼中外的广州起义,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我国第一个城市工农兵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这时,张发奎的狰狞的面目已暴露无遗,即在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他指挥数倍的反动军队包围了广州,经过一天的激战,终因力量相差悬殊,张适随起义部队被迫撤出广州。到达广州城北的苍县后,起义部队进行改编,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张适同志任某营的党代表,营长是郭声镛。整编后起义部队边打边向海陆丰撤退。张适战斗英勇,并积极向全营指战员宣传革命思想。由于张适在起义战斗中负了伤,加上部队在撤退中被敌人冲散,致使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张适同志坚信革命失败是暂时的,党还在,革命一定会胜利。他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毅然辗转北上,打算回山东从事革命活动。从此,他隐姓埋名,历尽辛苦,一路乞讨回到山东老家。
  当时的山东,白色恐怖很严重,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搜捕和枪杀共产党人,加之家乡的人又都知道他是个“革命党”,因此,不便在当地从事革命活动。于是,张适决定继续北上。他从家里筹集了一点路费,又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了祖国东北大地。他在哈尔滨先找到了老同学济坤医院的杨子真大夫。经杨介绍到北满林区当伐木工人,后又在一家木场当会计。1929年春,张适在绥化县四方台镇,结识了开明人士姜鹏博(即姜洪章),他被聘为由姜创办的博文小学当教员。自此,张适一边教书,一边寻找党的组织。
  1930年以后,中共呼海铁路特支创办的《知行月刊》刊登了代理书记罗烽(当时笔名洛蚌)的文章,张适看到文章后就给作者洛蚌去信,约见罗烽同志。经杨靖宇同志同意,罗烽两次会见了张适同志,杨靖宇还高兴地和他谈了话。这样,张适几经曲折终于与北满特委接上了党的关系。
  三年来,在那黑暗艰难的岁月里,张适和党失去了联系,现在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就象久离家乡的赤子见到母亲一样激动、兴奋。他马上竭尽全力投入了新的战斗。根据北满特委的指示,他积极工作,努力开展活动,采取各种措施大力筹建和发展党的组织。1931年l0月10日,党在绥化县四方台站建立了特别支部,张适同志任书记,直属满洲省委领导。
  特支建立后,张适经常深入群众,团结各界人士,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先后领导刨建了海沦站、秦家站、呼兰县的松浦站支部及四方台镇的曹家烧锅屯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张适同志是绥化地区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l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亡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张适同志根据满洲省委指示,巧妙地采取新的斗争策略,在四方台组织成立了“反日会”,并以“反日会”的名义发表了《告同胞书》,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反对内战,一致抗日。
  l932年春,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张适和梁道静等人组织成一支二百多人的抗日义勇军,张适任参谋长。后来,这支义勇军和巴彦起义的江北游击队合并,由赵尚志等同志领导。这时,满洲省委调张适到哈尔滨任满洲省委巡视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在哈尔滨先后任过哈尔滨市委委员、哈尔滨市道外区区委书记等职。(本文由县委党史研究室徐桂銮整理)
浏览:72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