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仁讲述父亲孙毅民的斗争岁月:跟随东迁(上)

Admin 发表于2016-03-05 22:06:57
 1939年秋,父亲调到“抗大”总校三大队八中队任指导员。到任后不久,党中央决定:延安“抗大”总校东迁太行山地区。一是因为太行山地区广大,山沟多,从南到北,山脉河流,弯弯曲曲,逶迤千余里;二是这里群众基础好,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但是东迁途中的坎坷、艰险,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为避开沿途敌人的阻截,队伍必须绕道行进,有时还不得不采取大迂迴的方式行军。
 从延安出发东行的第一关——从临汾渡口过黄河时,被日寇发觉了。他们派出重兵,将渡口沿岸进行了全面封锁。为了避开敌人的封锁,队伍只得向北走,直到延安边沿的神木、府谷,从那里渡过黄河,到达了晋绥地区。然后,再从这里穿过敌人重兵把守的同浦线——这又是一道十分艰险的难关。行军前,罗瑞卿副校长作了行军动员。途中,他又不断地讲话鼓动大家,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从下午开始跑步行军。有些体力差的干部、学员掉了队,被敌人俘虏了,但不几天就都跑回来了。在跨越同浦线时,已是深夜十二点左右,与敌人的据点相距很近,太原城内的灯光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敌人却畏缩在碉堡内未敢出动。
 原来,在父亲他们跨越同浦路的前几天,这里的群众曾鼓吹说,有部分苏联机械化部队,要从这里路过——就是这个谣传把敌人给镇住了。因此,他们得以安全地冲过了太原以北的同浦路,到达了晋察冀地区,驻进了河北省的平山县。
 在此驻了不久,就遇上日寇对晋察冀进行“大扫荡”。当时,正是滴水成冰的严冬,天气异常寒冷,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巍峨的太行诸峰宛如群舞的银蛇。他们不顾天气的恶劣与山隘路滑,进入雪山中与敌人周旋了六七个昼夜,几乎冻僵在雪山中。幸亏八路军的一二O师主力,在贺龙师长的指挥下,向“扫荡”的日寇进行了反击,在河北省的陈庄,打了一个出其不意的胜仗,使日寇的这次“扫荡”以失败而告终,保证了“抗大”东迁的继续前进。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行军,在1940年春的一个深夜,父亲他们冲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正太路,胜利抵达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山西省的武乡县,驻扎在蟠龙一带。在这里,他们安然地学习了近一年的时间。
 期间,父亲听取了“抗大”总校政治部主任张际春传达的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主席的评价。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百发百中的“特等射手”……抗日统一战线的路线打中了“十环”……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又打中了十环……父亲听后,更增添了对毛主席的无比崇敬与自豪。
 1941年春,父亲调到“抗大”总校医院任书记。这年的下半年,“抗大”又从武乡县转移到太行山南麓——山西省的黎城县。在这里,又遭到敌人的“九路围攻”,日寇炮击黎城、长岭背,火烧村庄。父亲他们这个非战斗队,也参加了粉碎敌人“扫荡”的战斗。
 父亲带领工作人员,首先将医院的重病号转移到偏城附近的山里隐蔽好,然后率领3个班,转到敌人的边沿区武安、水峪一带,进行骚扰敌人的活动。在红岭,他们打了鬼子兵一个伏击。由于“抗大”的武器装备与敌人相差甚远,且有许多枪支是属教学用的,根本打不响。所以在敌人反扑时,他们主动撤出了战斗,一直撤到黎城县南的山区一个叫王家庄的地方,驻扎在附近的山上。
 一天晚上,彭德怀副司令员带着几位工作人员和几名卫兵来到山上,与我父亲邂逅。他首先询问了医院病号的情况,并要我父亲保护好病号,做好病号的思想工作。又说:“据估计,敌人的‘扫荡’已接近尾声了。敌人在我军的打击下,已有撤退迹象……”讲了一个多小时就下了山。
谁在收藏
浏览:83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