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安丘县老支前民工宋国忠

Admin 发表于2014-10-24 19:11:24
    安丘县的前身是由老安丘(邱南)、新安丘、淮安(潍安)三个县组成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到1949年,老安丘、新安丘、淮安三县共出动支前民工3万多人,小车9800多辆,担架3000多副,运送军粮500多万斤,做军鞋10万多双,做军袜1.5万双,碾军米780万斤,三县人民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宋老的立功证书是去年才找到的,家人托关系找到了安丘市人武部的李部长,看能否通过李部长给反映一下情况,落实一下待遇。笔者后来联系了李部长想拍照,但证书已经转给了关系人,非常遗憾没有拍成。据民政部门的同志讲,三等功证书当年应该发的很多,主要是对民工们支前工作的一种肯定,现在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优抚政策。
    宋老回忆道,他不是村里最早出去支前的,家里的革命工作也需要人,当时是想出去但上级没批准,因没完成县上订的征兵与“出伕”任务指标,要留他在村里继续做工作。最愁逢年过节,部分军属与民工家属会来宋家“要人”,张口就是“您在家搂着老婆孩子过好日子,俺的却死活音信不知。”最后一次,宋国忠是壮士扼腕般回答:“我接着就走(支前,上前线)!”
    埋怨与过急行为可以理解,本区邻村潘家庄一次就遇上了3个烈士,潘洪利(1927.05—1949.04)、潘洪奎(1928.05—1949.04)、潘洪云(1927.06—1949.04),他们同时走出的潘家庄,又是同时同地一起遇难的。都是1948年参加革命的,同为三野七纵21师63团战士,1949年3月,渡江战役发起的前夕,在解放号称“小上海”的江北重镇十二圩战斗中壮烈牺牲。
    宋老记得,他们这批支前民工,带队的是淮安县武装部杨兴部长,杨部长后来留在了上海工作。笔者查了一下资料,淮安县成立后的县武装部长一职一直缺着,杨兴自1945年8月武装部建立起一直任副部长,1948年8月离职,侯冠武1949年3月任部长。
    他们开赴前线前,曾在蒋峪(三地委驻地)受训40天,连夜间也要进行,学习之余常开展爬山等体能训练。支前民工队伍,要按部队编制组成大队、支队、团、营、连、排、班,主要任务是给部队送弹药和粮食,到达战场后进行战地救护和看押俘虏。宋老所在的淮安县的支前队伍,跟随三野以“子弟兵团”身份随军出征,属15团,团长、政委后来叫504、506。淮海战役中,他们主要是“扫尾”,打扫战场。宋老说,1949年他们几个人为代表,与总前委邓小平首长曾有过一番“理论”,当时实在是太冒失、太干扰大局了。
    宋:“我们是民兵出来的,为啥定成民工?”
    邓:“你们听从命令还是自己说了算?”
    宋:“当然是听命令”
    邓:“听,就走!”
    宋老还谈到了渡江战役,他们是夜间乘小舢板与部队混合渡江的,过江后,在南京主要是负责看管俘虏,这个时候配备武器。记得俘虏们经过很短时间的教育,期间也干一些修理武器弹药、通讯器材之类的劳动活,甭几天就换发军装上前线,成为“解放战士”了。(访问整理:辛宝祥 李建明)
谁在收藏
浏览:63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泰西有肥城
    泰西有肥城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