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彬回忆杨奇清一、我的少年时期

Admin 发表于2016-03-09 18:38:12
  [作者简历]肖彬,女,1921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罗山县。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军委锄奸部科员、军委卫生部卫生学校保卫干事,八路军总部卫生部特派员,野战政治部锄奸部科员,派遣工作站党支部书记兼副站长,晋冀鲁豫军区社会部、华北局社会部科员。中央公安部部长办公室秘书、办公厅科长,中南公安部办公室副主任,公安部某局办公室主任。1982年12月离休,副局级待遇。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罗山县。罗山是河南省建立革命政权最早的县之一,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出发地。在1921年就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罗山青年学社”,1925年建立了党的组织,1926年成立了中共罗山特别支部。在大革命时期,党领导罗山人民举行了多次武装暴动,组建了二千多人的革命武装。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党的组织、政权机构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三万多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罗山的儿女,我为这块英雄的国土感到骄傲。
  1921年12月28日,我出生在罗山县城一个贫穷的市民家庭。我的父亲是县中学的教员,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我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加上祖母,全家7口人依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
  我6岁时父亲送我到县城的大佛寺小学读书。我们学校有个教员叫李雨膏,是一个立志救国的进步青年。1920年,19岁的李雨膏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创办的“湖北省立武汉中学”,在学校参加了进步学生会,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宣传和影响下,他接受了革命理论,积极开展各种反封建、争自由的宣传活动,与进步同学一起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1924年夏,李雨膏毕业回到罗山,即在大佛寺小学组织“励志学社”,宣传民主自由,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活动。决心用进步的知识、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腐败的观念,换取民众的觉悟。我入学后就受到了他的进步思想的影响,他给我们讲苏联的“十月革命”,介绍我们看一些进步的书籍。因为当时我家的生活贫穷,所以我对他讲的家人要翻身过好日子只有闹革命的思想体会很深,李雨膏可谓我的革命启蒙人。
  在我小学毕业时,我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家里的生活就更困难了。祖母带着我们,靠村里的几亩地生活。因为没钱,我不能再上中学了,但我又非常渴望读书。1935年,因战争关闭了几年的罗山中学又恢复了,当我听说考试前3名有助学金的消息后就参加了入学考试,我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第2名并获取了助学金。此外,我还给别人做些裁缝活,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来养活弟妹。靠着助学金,我进入了罗山中学学习。在中学里,我参加了宣传队,经常下乡去宣传革命思想。

浏览:122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去有风的地方
    去有风的地方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