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沾化县奉命组织一个担架营随军支前。县委决定由武装部部长刘子敬同志担任营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张万祥同志任教导员,我(县支前指挥部政工干事)任协理员。该营由500名民工组成,编为4个担架连,每连3个排,9个班,1个司务处,27副担架;连长、指导员及各排长由各区人武干部担任,班长大都是村干部和民兵骨干;党员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营部和各连都建立了党支部。
担架营组成后。于3月下旬开赴桓台,旋即接受渤海军区支前委员会的命令,赶赴章丘相公庄一带。从此,开始了跟随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救护运送伤员的战斗历程。
章丘整训
到达二十九师.部队正利用莱芜战役胜利后的空隙,进行休整。师首长指示我营,迅速做好随军机动打运动战的一切准备工作。营领导分析了全营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情况,认为主要是思想准备不足,从干部到民工,虽然有保卫解放区、保卫斗争果实的决心,但是,对我军即将转入反攻、迎接革命高潮的认识不清,存在着怕机动,怕打仗,挂念家乡的思想。据此,我们在全营深入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着重宣传莱芜大捷和解放区各战场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宣传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伟大意义;阐述毛主席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正确性,以及运动歼敌思想的正确性,指出蒋军的重点进攻乃垂死挣扎,说明只有打垮敌人的重点进攻,才能保卫家乡,保卫解放区,进而解放全中国人民;号召子弟兵打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不怕机动,不怕打仗,不挂念家乡,一切为了战争胜利。通过教育,使全营上下认清了形势,增强了胜利信心,有效地克服了思想上的消极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开展立功运动,人人订立功计划,并召开了支前立功宣誓大会,会上争相挑战应战,极大地激发起干部和民工的斗志,掀起随军支前立功的热潮。部队打哪里就支援到哪里,已成为全营的自觉行动。
山地行军
4月中旬,部队结束整训,准备出征,参加泰安战役,围歼国民党七十二师。我营奉命一分为二,整编为两个营,张万祥同志率领一个营随师部执行任务,刘子敬同志和我率一个营配属八七团,执行抢救与运送伤员的任务。
我们随八七团于4月17日出发南进,昼宿夜行,连续行军五天,到达泰安城东祝阳以西。这五个夜晚的山地行军,对担架营来说是一次锻炼和考验。队员们从小生长在渤海平原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现在面对漆黑的野色,走崎岖不平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一不小心就栽跟头:遇到陡山隘路.稍不注意就会滑下山坡,过峭壁要前拉后托。攀登前进。不少人走不上一夜脚就磨起血泡,疼痛难忍。大多效队员穿的是布鞋.两三天就磨的破烂不堪,有的没带备用鞋,只好赤脚走路,常被石头咯破皮或荆棘剌破.鲜血淋漓。
为了使队员学会行军.第一天宿营后。我们不颐疲劳.召开连排干部会。交流行军经验,开展行军互助和文娱活动,果然奏效,行军情况一天好于一天。五夜行军,不但无一人掉队,而且每次行军都有lO副左右的担架执行任务.收容部队的病号。经过这次从行军中学习行军,全营民工得到锻炼,逐步适应了战时生活,增强了完成支前任务的信心,斗志昂扬地扑向血于火的战场。
火线抢救
4月22日16时起,我华野十纵、加强持纵和鲁中一旅二团.向泰安守敌整编七二师发起攻击。在扫除外围据点的战斗中,我们担架营跟随八七团,担负由战地包扎所运送伤员至中转站的任务,虽多次遭遇敌机扫射及炮火袭击,但离火线较远,没有造成多少损失。25日20十时.我军对城内敌人发起总攻,泰山脚下,城堡内外,大地震颞,火光冲天,枪声、炮声、轰炸声震耳欲聋。八五团主攻南门,与守敌展开鏖战,伤亡很大,部队已抽不出人进行火线抢救。师部紧急调拨我担架营大部前往支援。接到命令,我立即率领两个连的4个排奔赴南门。我们大都是首次参加战地抢救,虽热血满腔.不虑生死.却无战斗经验,不免感到紧张。当接近南关时,一片数百米宽的开阔地横在面前,被敌军多层结构的火力网严密封锁。我们刚一露头,就被敌人的探照灯发现,即刻排枪排炮拦阻射击。任务十万火急。不能丝毫犹豫!我大喊一声“跟我来!跑步前进!”便带着担架队猛冲过去。过了开阔地,便有断墙残壁可作掩护,也有部队打通的巷道可隐蔽前进。
我们到达南门八五团指挥所.刘参谋见我们迅速赶到非常高兴,连声说“来得及时,来得及时!”布置我们把指挥位置设在此地,即刻组织担架到火线抢救伤员。这里距南门仅数墙之隔,守城敌军居高临下,不停地往这里打枪打炮,团指挥所的三间北屋.已打塌一问,尉围硝烟弥漫,耳边杀声震天。我令队员们利用墙壁疏散隐蔽,带两个连长,在一个战士引导下到前沿观察了一下,即回头组织干部带领担架队,分批进行火线抢救。不论干部、民工,都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哪里有伤员就到哪里抢救。担架不便使用就背,把伤员背到战地包扎所,包扎后再上担架。队员们目睹指战员们奋勇杀敌、奉献出自己鲜血和生命的壮举,更加激起对子弟兵的爱.对敌人的恨.因而更加无所畏惧。有的队员被炮弹炸起的泥土砖瓦埋起半个身子.挣扎起来继续执行任务;有的在炸弹、手榴弹爆炸的危机时刻,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伤员。22时40分,八五团突破南门,向城内发展。26日8时,全歼守敌七二师,泰安宣告解放。我们于当天下午归建。
我担架营首次进行火线抢救,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八五团首长的表扬,《渤海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担架营的事迹.极大的鼓舞了民工的士气。为以后执行各项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