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是:南下山区,还是坚持平原?平原游击战争能不能开展?平原根据地能不能建立?是把部队全部撤到山区?还是在清河平原继续坚持抗战?我和景晓村等同志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认为:从全山东的抗战形势看,如果我们丢了清河平原,敌人便可咀集中兵力对付山区,给山区抗战增加困难;从战略地位看,清河平原是连接鲁南、胶东、冀鲁边的枢纽,决不能丢。至于能不能坚持住,取决于我们的抗日武装力量能不能发展壮大,游击战能不能开展好,抗日政权能不能建设好,特剐是能不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当然,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比山区困难。然而,平原也有平原的好处,敌人便于行动,我们也便于机动,敌人便于观察我们,我们也便于观察他,特别是这里人烟稠密,物产丰富,人力物力能长期支持抗战。只要我们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改造平原地形,就一定能够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坚持长期抗战。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整训部队,决定下一步行动方向.山东纵队副总指挥王建安同志特来三支队检查帮助工作。八路军苏鲁第一纵队并电令我和王建安同志去总部驻地马牧池汇报工作。于是.我们组成了三十多人的骑兵小分队,以“第一支队骑兵连,奉命前往马牧池总部接受新任务”的名义,于一九三九年十月下旬的一天,从池上出发。经过两三天的行军,我们巧妙地通过了国民竟正规军五十一军驻地和蒙阴投降派郑小尹的阻拦,胜利到达了目的地。在一个不大的农院里.我们见到了八路军苏鲁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同志,山东分局书记兼八路军苏鲁第一纵队政委朱瑞同志等。徐司令员是我崇敬的老首长,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在他领导下工作。他和我们热情握手,关切地询问路上的情况.妥善安排了我们的食宿。
第二天上午,在一个小型会议上,我向徐向前司令员、朱瑞政委汇报了清河区的抗战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当我汇报到“目前三支队面临的重大难题:一是支队的战路任务尚不明确…·”时,徐向前司令员马上插话问: “怎么不明确?”我说:“我们既在胶济铁路以北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又在胶济铁路南山区池上一带保留小块根据地作为后方,这样分散兵力,来回过敌人兵力集中、封锁严密的铁路,不利于清河平原游击战争的开展。二是我们正在进行第二期整军,为缩小目标,决定将三个主力团改编为三个基干营,有些干部需要调出或住学。三是三支队的战略发展方向不明确,如老在胶济铁路以北.小清河以南的狭长地带游来击去,不是长久之计,难以建立起较为巩固的平原根据地。”最后我还汇报丁三支队财政困难,冬季已到,尚有一个团一千多人没有棉衣,穿着单衣。徐司令员早就了解我们三支队多灾多难,深情地协助整编部队,督促向清水泊进军。根据山东分局、山东纵队的决定,三支队由我任司令员,徐斌洲任政委,李人风任副司令员,鲍剑寒任参谋长,陈楚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整编为三个基干营,原特务团改编为一营(营长李汝琴,政治教导员李曼村);原十团改编为二营(营长谭祖率,政治教导员孙正);原七团改编为三营(营长傅子荣,敢治教导员张百龄同时成立独立团(团长马晓云,政治委员李希晨)。为加强地方武装建设,清河区还成立了山东纵队第六军分区(即三支队后方司令部),司令员马千里,政治委员景晓村(兼),参谋长许云轩,政治部主任毕澄华。整编后,部队面貌一新,团结增强,思想统一.方向明确。
接着,三支队分批向胶济路北开进。王建安副总指挥随我们一起行动。我们穿插于敌人的据点之间,首战中齐村,伏击大王桥日寇林木小队,缴获机枪一挺,全军为之振奋。因为当时作战。一个连能多有一挺机枪,战斗力大大提高,作战更有把握。继之于沙沟河地区与鬼子激战一日,由于敌施放毒气,我被迫撒出战斗,进驻南卧石,并活动于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交界的东四边地区。然后继续挥师北上,进驻清水泊地区的郑家埝、牛头镇、邢家毛坨、央上、寇、李二坞等村庄。清水泊果真是十理想的根据地,方圆近百里,芦苇杂草丛生,地形复杂,南面和西面村庄稠密,群众条件好,东南的牛头镇是八支队起义的地方,东北面靠近小清河口,地广人稀,敌人不便话动。在这里站住脚.既可就地开展游击哉,还可视情北渡小清河,占领八大组.开辟广饶、博兴、垦利地区,沿海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扩大与巩固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很快.我们便与请河区党委会合,在郑家埝召开了开辟清水泊地区誓师大会,明确提出了在清水泊地区建立平原根据地的任务,立即得到广大人良群众的热烈拥护。会后,东征侯集、田柳庄,打击土顽张景月,向西游击,发动群众。与此同时.李曼村、李汝琴同志指挥基干一营主力,在邹平、长山一带也积撮主动地打击敌伪,恢复被敌、伪、顽占去的根据地。各县积极扩大武装,先后建立了独立团或县大队,区中队。至一九三九年底.我们在清水谊地区基本站住了脚,初步开刨了清河平原抗战的新局面。
浏览:23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