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张计发

Admin 发表于2016-03-13 22:32:35
1.jpg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个苹果所有的战士谁都舍不得吃互相传”……这都是中国好几代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和故事,它们来自一部家喻户晓的革命电影——《上甘岭》。
    电影《上甘岭》留给人们的记忆是硝烟、是血战,是铁骨铮铮的志愿军英雄群像。然而有谁知道,上甘岭战役中,除了有让人回肠荡气的英雄场景,更有催人泪下的战友情深。
  影片中八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 —— 一等功臣、原志愿军135团七连连长张计发。 1926年,张计发出生在河北省赞皇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19岁正式参军,成了赞皇独立团(后改为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太行一分区36团)的一名八路军战士。随后,他跟随秦基伟(建国后曾任国防部长)的部队转战南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1年随部队开拔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上甘岭一役,他担任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135团7连连长。建国前已升任连长,所负的伤也不计其数。1963年,他因伤痕累累、体弱多病,被安排到河南信阳军分区干休所离职休养。他30多年里,先后作了上千场革命传统报告。
艰苦的战地生活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这位老英雄,人未语,泪已流:这么多年来,《上甘岭》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却一直无法从头看到尾。看不下去的原因不光是比电影还要残酷的战斗,更主要的是那担不起、放不下的浓浓战友情。每当看到电影里“全连吃苹果”的镜头,我都忍不住要掉泪。
   那是1952年10月31日下午,战斗进入白热化。4连一名负责运输弹药的战士扛来2箱手榴弹,顺便送给我一个苹果。跟我讲:连长,这一仗你们一定要打好。我问他苹果哪里来的?他说是半路上捡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运弹药的路上有水喝。可我知道,路上根本没有水。看到这个战士为了让我们吃一个苹果而说谎,我很感动,就把这个不该收的苹果收下了。那会儿,因为喝不上水,我们口干得话都说不出来,步谈机话务员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出血,用来滋润喉咙,以保证能够与上级联系。我先让话务员吃,他用手掂了掂,传给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司号员、卫生员,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吃,都说该连长吃。当时仗还正在打着,我也顾不上讲更多的道理,手一挥,对大家说:我们能打退敌人十几次冲锋,难道连这么一个苹果也消灭不了?谁不吃这个苹果,就是没有决心坚守24个小时,就是没有勇气战斗到最后。说完,我先咬了一口,然后一个人一个人往下传。就这样,一个苹果在坑道里传了又传、转了又转,到第3圈还没有被吃掉……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心里不安啊! 在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斗中,志愿军凭借坑道与美军展开战斗。由于敌人的封锁,坑道内的饮水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没有水,战士们就贴在洞壁上舔渗出的水珠。
异常惨烈的战斗
    “上甘岭战役是空前惨烈的,又是辉煌无比的!在条件极为艰苦,与敌兵力、装备对比极为悬殊的不利情况下,我英勇的志愿军以坑道为依托,打退了美军3个师和李承晚军2个师的无数次疯狂进攻,为我军做好战略反攻准备、夺取战场胜利赢得了时间。”
    “在我经历过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近百次战斗中,上甘岭战役是最残酷、最激烈的一仗!”张计发激动地讲述着10月14日到达上甘岭第一天晚上的战斗就触目惊心。“我们连上阵地时是170多人,一晚上冲锋战斗到凌晨5时,全连80多人伤亡,但躺下了不下400个敌人。”
    “美军有三个师加一个空降团,还有伪二师、伪九师等一共7万兵力,我们只有2万多;他们105毫米口径大炮有600多门,我们最大炮的只有85毫米口径,60多门。”张计发告诉记者,43天的战役里,敌方出动了3000多次群架飞机轰炸和200多辆坦克袭击。“对方装备好,希望迅速拿下上甘岭好让机械化部队直接插上,我们则需发挥‘夜战’、‘径战’优势,要做的就是把上甘岭坚守住!”
    “第一阶段的争夺战持续了8天,我们消灭敌人8000多人,第二阶段则是坚守坑道,因为兵力大、炮火重,我们拼不过就打防御战,守了十多个昼夜,白天休息恢复体力,晚上天黑就冲锋出去,扔手榴弹、手雷,用冲锋枪袭击,他们飞机出动我们再撤!”
    “上甘岭战斗打得很艰苦、很悲壮!我们团拉上去的时候是齐装满员,打到最后,大多数连队剩下的人编不了一个排,损失重的就只剩下几个人了。我们连上阵地时是170人,战斗中陆陆续续补充了50多人,下阵地时也只剩下8个人。那么多可亲可爱的战友牺牲了,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连队文书牺牲,资料散失)……”说到这里,张计发的嗓音变得低沉沙哑,热泪在他的眼眶里打转。
    稍停之后,张计发接着说:这次战斗中涌现的英雄可真不少。二排长孙占元两条腿炸没了,他就趴着指挥,机枪手牺牲了他滚过去直立起来射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班长李方在战斗最激烈时,抱起两个爆破筒,高喊着“战友们,战斗任务是咱请求的,可不能给连队丢脸!”奋不顾身地冲向了敌群……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啊!”回忆往事,无尽的思念、敬仰、感动之情一齐涌上心头,张计发不由泪如雨下,再也说不下去了……
    “战士们一冲上去根本不愿下来,但上级命令必须撤!”“在那次战斗中,我们打退了敌人23次进攻后,进入坑道又坚守了24个昼夜。”经过多次打拼,最终赢得了胜利。
和平年代
    1966年,老英雄因病离休,告别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进梦寐以求的和平年代,张计发老人该安安静静地享一点福了吧?然而,他却不甘心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深切地感到,年轻的一代,对祖国的历史了解太少,对幸福的来之不易体会太浅。他决心用自己仍然旺盛的生命之火,把共和国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不管是盛夏,还是寒冬,只要有单位邀请,他就毫不犹豫地迈开双腿。有很多次,他是在水米不进的情况下,硬撑着病体,走上讲台。一个炎热的夏天,他刚从外地作报告回来,双脚还未跨进家门,便昏倒在地。他以顽强的毅力,把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热情、朝鲜战场上战友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遍一遍地讲给在幸福里长大的孩子们。他的生存,仿佛就是为了讲述做人的道理、对祖国的忠诚。30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鄂、豫、皖、苏四省50多个县市,为几十万人,做了上千场次的报告。
  从1982年7月1日起,张计发老人被聘任为信阳市第十三小学少先总队校外辅导员。老人很热爱这个职务,他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那些惊天动地的往事,把夕阳的余热,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后来,他又陆续被信阳师院、潢川师范等6所院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每到一地,他讲的不是自己,而是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友,以及战争年代用鲜血浇铸成的战友情。
浏览:163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