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城守敌是吴化文部所属整编第八十四师两个团及部分土顽共四千余人。这时我纵由于在泰安消灭了国民党七十二师的重大胜利,部队滋长了骄傲情绪,认为吴化文是手下败将,不堪一击,敌人如不投降肯定会逃跑,死守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当时只怕敌人跑了,在没有很好准备的情况下,采取远距离奔袭的办法,想一举将其消灭。其实不然,敌人不但没投降,也没有逃跑,而且是顽强的死守。我们从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连续打了六天,由于敌工事坚固,壕宽水深,攻击准备不充分,部队三次总攻都没有奏效。后来敌援军迫近,我主动撤出战斗。
汶上战斗后,连天大雨滂沱,我华野叶(飞)陶(勇)两纵队由鲁南向鲁西南转移,敌人对他们前堵后追蜂拥而上,企图消灭他们。此时十纵奉命于七月二十七日占领汶上东南一线钳制阻击敌人,保障叶、陶两纵队安全西进。我们冒雨连天与敌人作战,任务达成后,适值刘邓大军南下,我们又旋即受命在郓城地区,摆出坚持防御的架势,钳制吸引敌人。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刘邓大军向大别山进军的战略部署,陈、唐首长曾向刘、邓首长请示兵团的行动任务。刘司令当时指示说:“你们把部队放在陇海路以北,摆成一个‘蛾’牌的态势,即用三个纵队集中歼灭敌人,一个纵队钳制迷惑敌人,以掩护大部队南进。我想我们十纵队大概就是蛾牌上一端的这一个点吧!”
刘邓大军南进后,霎时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惊慌和混乱,随即吸走了四十四个旅。我们十纵在郓城地区大修工事,摆出要坚守的样子,吸住了国民党整编第五、八十四、七十五师共八个旅的兵力。特别是整五师(即后来改编的新五军)是蒋介百的五大主力之一,一色的美械装备,是我们的主要对手。那时我们十纵不仅人员缺额,装备也是根本不能同敌人相比的,敌我的力量对比,大体上是四比一。
从地形情况看,所谓梁山,就是北宋末年来江等农民起义活动地区,那时梁山周围都是水,称水泊梁山,后来由于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梁山和东北相邻的二龙山周围已经没有水了,只在不远的东平附近还有一个转圈几十里的大湖,这便是东平湖。我军的阻击战不是在山上打而是从郓城打起,采取逐次防御的办法.背靠黄河,逐次向黄河和东平湖相交而形成的袋形地域撤退,实际是平原作战。刘邓大军南下,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惊慌,但敌人仍觉得在这里有利可图,因此敌人的八个旅也就被我们牢牢地吸在这里了。敌人不仅派大量的部队对付我们,而且派来了大量的飞机在这里狂轰滥炸,企图凭借黄河天险把我们十纵消灭。
摆在我们十纵面前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也是非常光荣的。梁山阻击战,从七月二十七日开始,到八月十二日北渡黄河止连续作战达十七天之久,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同志,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有条不紊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战胜敌人。当时我在纵队司令部工作,对部队的行动和首长指挥情况现在能记起来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深入地进行政治动员。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委反复向机关和部队阐述了以下观点:(1)刘邓大军南下是党中央、毛主席伟大的战略决策,战争要引向蒋管区进行,这样就减轻了我根据地的负担,人民便能更好地支援我军作战,因此必然会引起敌人的极大惊慌,对广大人民则是无比振奋;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领导下的军队,中野、华野作战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共同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一盘棋;
(3)根据当时部队面临的困难,要反复向部队说明中野南下大军远离后方.敌人对他们前堵后追困难比我们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克服困难,承担更大的责任;
(4)全纵上下要积极行动,掀起杀敌立功运动,大量杀伤和消灭敌人,争取钳制更多的敌人,持续更长的时间,以减轻南下大军的压力。
第二,改进防御组织,加强工事构筑。在作战中,根据宋、刘首长命令,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取一个梯队配置,各团交替作战的防御部署。因为那时纵队只有两个师和一个特务团的编制,都是采取两师并肩作战,纵队手中只有一个特务团,哪个方向急了就向哪个方向使用。各师则采取两个梯队,当第一梯队团打的时候,第二梯队团除了随时支援第一梯队作战外还要把第二线阵地搞起来,各机关人员,凡能抽出来的都参加了构筑工事。第一梯队打到一定程度,根据情况即向后撤,第二梯队团即利用既设阵地接替防御。转到后边的团则以此类推互相交替,依托阵地、消灭敌人,迫使敌人每前进一步必须重新变更部署,以换取时间和空间,
(2)组织部队加强工事构筑。不管当时部队有多么疲劳,每到一地在阵地未完成以前,是不能休息的。在阵地选择上,为避开轰炸,要求离开村庄。利用有利地形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各点火力要求互相支援,以点制面。修工事时要求加强指挥科学分工,各连队通常组成四个组:一是挖掘组。主要负责挖掘堑壕交通壕及射击、掩蔽工事的平底坑;二是器材收集组,负责器材收集、树木砍伐及运输,以解决工事的掩盖和障碍设置等问题;三是射孔开设和工事修砌组。四是警戒组,以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3)在工事抗力方面,想方设法加强防护层的厚度,要求抗敌八二迫击炮弹和飞机扫射的直接命中。此外当时部队还创造了一种洞穴式工事,对保存自己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纵队组织了介绍推广。
第三,在战术方面,针对敌人陆空配合昼攻夜伏,攻前必然疯狂的进行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战车引导重点突破及连续冲击逐点争夺等特点,我军也相应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要求部队在敌火力准备时除留个别观察人员外适时隐蔽,注意工事伪装和设置假工事以吸引敌人火力;二是要求各级控制强有力的预备队,实施阵内和阵前反击;三是普遍组织反坦克小组,使用炸药包、反坦克手雷及改造地形等同敌坦克作斗争,四是组织精干小分队,利用夜间或青纱帐插到敌驻地扰乱和消灭敌人。
在整个的作战中,敌人非常嚣张,特别是整五师更是疯狂:仗打得很激烈,我局部阵地有时也有被敌人突破的情况。往往是在一点上反复争夺,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咬住几天后我乘夜暗又主动后撤。因为敌人总是脱离阵地来攻我们,我们则依托阵地用猛烈火力消灭敌人,所以,敌人付出的伤亡总是比我们大得多。后来在缴获敌人的文件中曾看到: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字样。我们所以能战胜敌人,除了正确的组织指挥外,更重要的是我纵广大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第四,纵队首长派王作尧副参谋长带领黄献群和我两个参谋及一部电台,提前去黄河北岸与鲁西南支前司令部取得联系。组织船只为部队作渡河准备。我们是在敌我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离开部队到达黄河北岸的,听取了支前司令部关于黄河船只和船工情况的介绍,并随时将我们工作的情况电告宋、刘首长。
部队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作战,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于八月十三日北渡黄河休整,我们在休整的日子里,群众送来了大批猪羊,青年踊跃参军补入部队,地方剧团纷纷来部队慰问演出,部队面貌焕然一新,二十一天后,于九月二日我们又渡河南下了。九月五日进至郓城地区,继续阻击整五师,配合三、六、八纵消灭位于沙土集的敌五十七师。
来源:《渤海铁流》
浏览:14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