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师党委扩大会的同志,进门就被新地图吸引过去,然后又惊奇地望望标语。几个敏感些的同志轻声嘀咕:“看样子,我们也不能去参加抗美援朝啦,仗是打不成啦!”
师政委张雷平同志说:“谁说打不成啦?这一仗可是个硬仗哩!”我也接上去说:“对呀,是一场硬仗。上级已经来了预令,我全师转业去参加治淮,你们看!”我对着地图从霍山以南的佛子岭,一直指到洪泽湖畔的三河闸,向大家宣布:这就是我们初期“作战”的区域,佛子岭是我师的“主阵地”。
大家望着地图,都沉思起来。同志们对这个区域都有着深厚感情。山岭连绵的大别山区,是我们红四方面军的摇篮。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们和这里的人民,血流在一块、汗流在一块,人民培育着自己的子弟兵,子弟兵承担着保卫人民利益的责任。在那淮河两岸,布满战士的足迹,我师原来都是长期坚持在淮北阜阳、涡阳和洪泽湖边的游击健儿。全国胜利后,我们又和兄弟部队一道转战在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和淮河两岸,肩负着肃清匪患、发动群众、参加土改、建立政权的任务,还参加过淮河、淠河沿岸防汛、抢险斗争。部队里的许多锦旗,都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
虽然这样,但是一听说要我们暂时搁下手中的枪,在这块地区去从事经济建设,同志们思想上一时又转不过来。特别是眼前抗美援朝的斗争正热火朝天,从战士到干部,心都飞向了朝鲜战常我们师党委扩大会的目的,正是根据上级的指示,研究怎样转好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
会上,大家谈了形势,反复地讨论了毛主席所提出的“边打边建”的方针。对打仗和建设的关系,抗美援朝和治淮的关系,一一摆开来谈。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只有“边打边建”,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迅速摆脱穷困,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谈到淮河流域的情况,同志们都知道:在反动派统治时期,水利失修,把这“两岸”搞得“水来成河,水去成滩”;“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有的地方,已荒无人烟。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提起淮河泪汪汪,十年九灾闹饥荒-…”一九三一年的大水,一九三八年的花园口决堤,黄水夺淮……哪一次水灾,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都以千万计。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之敌人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造成了一九五○年七月的一次大水灾。虽然由于人民政府极力组织抢救,大大减低了灾情,但损失依然是惊人的,仅河南、皖北两地,受灾面积即达三千四百余万亩,灾民一千三百多万;苏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不仅是关系着淮河两岸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它预示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从一个伟大的时期,跨进了另一个伟大的新时期!党委会结束时,只听到一句话,那就是:坚决服从革命的需要!
但这终究是一个大转弯,有些同志就是一时搞不通,心里有疙瘩。有个副连长,我们是老战友了,“皖南事变”时,他在我那个营当“小鬼”,当他听到全师转业治淮的消息后,特地跑来向我吐露心里话 :“首长,我这支枪……唉,我这个老粗, 转业干工程行吗?还是……”
“还是一道去修水库吧。”我截断了他的话,指着地图说:“这一带你很熟悉,这么绿油油的一片,真像茂盛的庄稼啊!”
他应声说:“是呀,老百姓都说:走千走万,抵不上淮河两岸。可是……”
“可是十年九灾荒啊!”我接了一句。
我们谈了好久,过去、现在、将来,谈得很广。可是当说到参加治淮时,他仍然要求去参加抗美援朝。最后,我这样问他:
“你在大别山区负过伤吗?”
“负过。”
“流过血吗?”
“流过。”
“自愿的吗?”
这可把他问急了,他申辩地说:“老首长呀,我是你看着长大的,你还不知道我吗?从我参军、入党到今天,只要提到为被压迫的人民翻身报仇,只要提到人民利益,我,我……” “那就对啦!为人民利益,为解放这片土地,都不怕流血牺牲,为什么今天就不肯在这里参加建设呢?这也不正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吗?”
这些话,看起来是对他说的,其实也是对我自己说的,我面对着这位下级、老战友,也像对着一面镜子。当初我听到全师转业参加治淮的消息,也一时转不过弯来。每当思想斗争激烈的时刻,就想起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毛主席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现在,我也用这些话,鼓励自己的老战友,对他说:“大老粗嘛,是有点困难,但毛主席都相信我们能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怎么可以辜负这种期望呢!”
他低下头,默不作声。许久,他倏地站起来,推开窗户,一阵清风扑来,他顺势撩起了衣襟。这个习惯动作,正像我们以往在一起战斗时,他正在思考怎样去克敌制胜的表情一样。 部队经过学习,思想获得了一致。华东军区首长的正式命令来到了,将我师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一师”。
举行宣誓仪式那一天,碧空万里,风和日丽。在寿县城隍庙前的广场上,鲜艳的红旗与朝阳争辉,雄壮的歌声盖没了小城早市的喧嚣,全体指战员穿上了新发的夏服,许多干部和老战士挂出了自己心爱的奖章和纪念章,像是庆祝一个最隆重的节日。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各个连队把他们所获得的荣誉锦旗都带进了会常许多锦旗都标志着本部队在配合淮海战役、解放沿淮城镇的战功。主席台正面挂的,是各地刚刚送来的各色各样锦旗,其中有一面写着: “老根据地的人民在欢迎你们!”
广场四周,临时竖起来的几十块门板上,贴满了五彩标语。最明显的两幅是以斗大金字别在红布上的“响应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战斗是英雄,建设争模范!”
誓师大会在庄严、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声中开始。首先由安徽军区首长宣读毛主席的命令。几千人的会场,肃静无声。部队历史虽然比较老,但在队前宣读敬爱的毛主席亲自下的命令还是头一回。我们几个负责同志,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我批准……将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你们过去曾经是久经锻炼的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队,我相信你们将在生产建设的战线上,成为有熟练技术的建设突击队。你们将以英雄的榜样,为全国人民的,也是为你们自己的未来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战线上奋斗,并取得辉煌的胜利。你们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这道命令,牵动了我纷繁的思绪。晚上,久久不能成眠,摇曳的灯光照着小屋,床头柜上的一只小玻璃瓶里,放着一粒从我腿上取下不久的日本造三八式步枪弹丸,瓶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一九四二年六月三十日,于安徽和县百旺市。”这颗弹丸,在我腿部整整埋藏了十年之久,我带着它,带着对阶级敌人和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战斗到了胜利的今天。在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同志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多年的征战,我们已经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夺取了全国的胜利,但是,打仗不是目的,“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更长的路,还要我们去走;革命烈士的遗志,有待我们去实现。想到这些,我感到肩上的担子确实不轻,但也无比光荣,战胜困难,当好“建设突击手”的信心陡增百倍。我将高高地抬起康复了的、藏过弹丸的腿,稳健地迈开新的一步!
宣誓大会以后,师政治部便把毛主席的命令翻印发到连队,当做政治动员课本。还有什么课本比毛主席下达的命令更有说服力呢?干部、战士一读再读,有些同志真能把它背出来了。在大家的心中,这张不足一千字的命令,比厚厚一本政治课本的分量还重,因为它的话句句都说到同志们的心坎上了。
当部队准备开动的时候,和历来战前行动一样,大家都认真地擦拭武器,检查弹药、装具。不过,这回不是准备马上拿它去消灭敌人,而是为了暂时交给上级保存起来,便于今后随时使用。在战火弥天的岁月里,人民战士把从敌人手中夺过来并与敌人作斗争的武器,叫做“第二生命”,和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了这时,都左一遍右一遍地擦拭,连平常无需擦拭的护木圈,也擦得乌黑发亮。一粒粒子弹,擦了又晒。最后很多人自动地在枪托上贴上一张纸条,写下自己的部队番号和姓名,有的还记下哪年哪月在哪里缴过来的。因为大家都记住了毛主席命令中的那句话:“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
我也像准备战斗一样,清理了作战使用的书籍和文件。我意识到这些行动,正表明“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正是革命的新任务,历史的巧安排啊!
在全师行动之前,我和几个同志先到佛子岭一带去看地形。工地上,已经放置了各地运来的施工机械:发电机、起重机、搅拌机、抽水机、卷扬机、灌浆机、震动机等等。在连拱坝模型之前,水库张云峰政委告诉我,这是我国水利专家在缺乏技术资料的情况下自己设计的,建筑材料也是我国自备的。水坝全长五百一十米,高七十四点四米,修成后的水库,可蓄水五亿多立方,可以拦洪,敢教凶暴异常的洪水就范,可以灌溉和便于航行,还可以发电。它是治淮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混凝土连拱坝,它将是祖国大地上又一颗夜明珠。……
那么多新奇的名词,那么多生动的数字,那么多复杂的机器,那么样美好的前景,那么一派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的英雄气概。把我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工作!想到这些,我的整个身心,仿佛驾驭着河峡谷中的朵朵白云,升上佛子岭打渔冲的山顶上。远望弯弯的河道,起伏的山峦,丛丛林木,点点房舍,全都有着从未有过的生意。它们仿佛和它们的主人一样,在热情地欢迎着我们。
于是,我们迅速把部队开到了黄岩安营扎寨。在纪念党的三十一周年生日那天,由全师选拔出来的一千多名“技术兵”和由七千多人组成的一支“ 野战军 ”,与民工一起投入了“ 堆山、造海 ”的战斗。为了攻破技术关,夺取高质量,共同与顽石比坚强,与洪水夺时间,用日、月照明,用水、汗沐裕。
一个夜晚,我走向河滩,远远听见唰唰一片响,许多同志正像农民扬谷一样在翻扬黄砂。我问他们:“白天上班没有?”
“上了。”
“那么……”
我正想劝他们回去休息,刚刚开口,却被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首长,这么深更半夜,你该休息啦!这正是那位副连长——我的皖南老战友的声音。后来他告诉我:师傅说,做水泥工,翻锨是一关;翻不匀,就要影响工程质量。同志们听了,都说:走,干去!不快快掌握技术怎么行,这是为社会主义打基础呀!我听了这话,觉得意味深长,同志们都已经认识到这是一个伟大的起点了。《星火燎原》
浏览:59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