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十五军,华北的人民恨得牙根都发痒。这是一群瘟神,它的每一个脚印,都灌满了华北人民的血和泪。这使我们与它结下了不解之冤,难消之恨。“不消灭三十五军,死不甘心!”成了全体指战员一致的决心。但这个狡猾而又凶恶的对手,我们几次都没有能够抓住它,这次,总算如愿了。十二月七日,一道令人振奋的命令传下来了:坚决抓住三十五军,不许它跑掉一兵一卒。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战士们冒着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严寒,趟过洋河,用两条腿追赶着敌人的大卡车;用刺刀、手榴弹和石头,迎击着敌人。就这样追的追、堵的堵、截的截,半路上把它团团包围在新保安。
从三十五军被围那天起,我们几个旅的领导同志,便忙得不可开交。一包包决心书,从连里、营里、团里,直接送到了指挥部;请求担任“尖刀”任务的电话,昼夜不停。开始,上级给我们的任务是:坚决围住敌人,不准敌人逃跑,做好攻击准备。我们想:“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这是毛主席手订的“十大军事原则”之一,也是我们一贯遵循的作战原则。因此,我们向要求任务的部队说:“仗有你们打的,好好准备吧!谁准备得好,就把最艰巨的任务给谁。”开始,这个回答,战士们还满意。可是,四五天过去,各种准备工作已经检查过多少遍,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时候,要求任务的电话,简直占据了通向旅部的每一条电话线,而上级给我们的任务依然如故,就是不提“打”字。这样,我们的回答,也只能是“继续准备,听候命令”。
一天傍晚,我和谢副旅长巡视阵地回来,刚要吃饭,三十二团张怀瑞团长一头闯了进来。他一进门,就冲着我说:“政委,我也饿了。”
“坐下吃。”我顺手递给他一个凳子。
“怎么,你们全团的粮都吃光了,连你团长的晚饭都没剩下?”谢副旅长同他开了句玩笑。 “饭有的是,就是不好吃,咽不下。”
我知道他说的“不好吃,咽不下”指的是什么,便接上去说:“那就吃我们的,我们的能咽下去。一面吃,一面谈谈你们团的情况!”
“有怀疑、有急躁、也有埋怨。”他像要把满肚子的话一下子全倒出来似的,滔滔不绝地说,“我简直不敢到连里去,一去,就要受‘围剿’。这个说,‘跟三十五军转了两三年,好不容易抓到手,又光叫看,不叫打。要是上级不信任咱,咱就打包票。’那个说,‘东北、华东净打大胜仗,可咱却把敌人放着不打,真不知道上级拿的什么主意/还有的说,‘全团人,就团长能沉得住气。要是他积极一点,他向上级多要求几次,早算了三十五军的伙食账。’
你听,好像我张怀瑞不积极!政委和副旅长是知道的,我是第一个要求担任主攻的……。”“我们向纵队首长要求任务比你早,电话打得比你多,我谢猛子的手都急得发痒了,可也有人说我们能沉住气呢!”谢副旅长紧跟着说。
“你是不是也和战士一样等得不耐烦了?”我问。
“差不多。”张怀瑞先是笑了笑,接着又一本正经地说:“政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这都对。可是有了充分的准备、足够的把握……”
“为什么还不打呀!”谢副旅长学着他的腔调把话接了过去,逗得大家都笑了。
“你对为什么不打怎么看法?”我问他。
“我怎么知道?”
“你不知道就来问我们!”谢副旅长说,“可我们呢?”他看了看我,两手一摊:“和你一样,也只有干瞪眼。”
张怀瑞本来认为我们不好在电话上跟他讲,这才亲自跑来问。听副旅长一说,他先是不大相信,看了看我。当他发现我的态度也是肯定的以后,他沉思起来。过了一会,便意味深长、自言自语地说:“原来是这样。这就是说,光围着不打,这其中大有文章,急躁不得。” 接着便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说:“我走啦,首长!回去‘继续准备,听候命令’。”
“吃饱了再走嘛!副旅长说。
“不啦!你们的也不好吃!”他刚走出两步,又转回身说,“首长,我可是第一个要求担任主攻的。上级不下命令,我再也不来问了,可主攻的任务,非给我不可。”
张怀瑞走后,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再考虑考虑“为什么还不打”这个问题。于是走到村边,一个人沿着覆盖着冰雪的小路走着、思索着:
……辽沈战役刚结束不久,我们部队便包围了张家口,并在宣化歼灭了敌人一个师。张家口一被围,华北“剿总”急令三十五军从北平前来增援。三十五军刚到,我秘密入关的东北野战军便突然出现在平绥线以北的延庆地区,直接威胁北平,敌又调三十五军回北平保驾,半路上却被我们包围在新保安。这样一来,华北敌人又令一○四军、十六军前来增援,哪知道被我东北野战军和冀热察军区的部队一个追击,就歼灭了四个师。这一切说明了,我们包围了张家口和新保安所以不打,不仅是在执行毛主席的“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 这一原则,更重要的是为了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分割敌人,然后各个予以歼灭。经过十几天的作战,这个目的显然是达到了。现在整个平绥线只剩下张家口、新保安两个孤点。而我们不但在兵力上占了绝对优势,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都准备得妥妥贴贴,吃掉三十五军和张家口的敌人,那是十拿九稳。可是上级为什么就是不提这个“打”字呢?张怀瑞说其中大有文章,这是可以肯定的,这到底是一篇什么“文章”呢?思路到这里停住了,问题没有找到答案,疙瘩还是没有解开。
浏览:7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