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郝国藩(第六章:升编八旅 百团大战)

秋之赋 发表于2016-03-17 10:30:23
1940年6月7日,冀南部队整编。根据中共北方局黎城会议精神和129师建军、整军训令,对冀南的所有共产党控制的部队进行整编,东纵领导机构与冀南军区合并,陈再道任军区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副司令王宏坤,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青年纵队编为新四旅,旅长徐深吉,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富善,副旅长杜义德,参谋长李茂思(不久投敌),后陈明义,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辖771团、10团、11团三个团。
东进纵队编为新七旅,旅长易良品,政委文建武,副旅长邹国厚,参谋长雷绍康,政治部主任钟汉华,辖19团、20团、21团三个团。
“筑先抗日纵队”和“先遣抗日纵队”合并为一二九师新八旅。当时下辖3个团(22团、23团、24团)。父亲领导的部队独立团和先遣纵队一团、卫河支队一团合编为新八旅23团,父亲任团长,李大清任政委,罗崇福任副团长,黄依仁任参谋长(后陈中民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8师师长),刘昌任政治部主任。一营营长陈其芳,教导员张祥甫。二营营长冉泽,教导员杜平。三营营长王希麟,副营长王俊(1947年牺牲于河南汲县),教导员周全。全团共2200余人,很多团营干部都是红军干部,军事指挥能力很强。从此父亲成为八路军正规部队一员,23团也成为八路军新八旅的主力部队。
几个分区基干武装合编成新9旅,旅长桂干生,副旅长杨宏明,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王贵德。辖25团、26团、27团三个团。
129师新八旅是支英雄的部队,也是支将星云集的部队,在它首次编成之内的团级以上干部中有不少在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唯独旅长张维翰因受不白之冤,仅授大校军衔,令人扼腕长叹。父亲因南下时改作地方行政工作,离开了军队岗位,无缘授衔,如果参照同级,同时,同功的原则来推算,应该授大校军衔。因为在授衔后,有些和他同级工作的转业干部在授衔时都是大校军衔。
下面是129师新八旅团级以上干部名单(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时):
张维翰 新编第8旅旅长 (1955年授大校军衔)
肖永智 新编第8旅政治委员 (1943年牺牲于冀南)
王近山 新编第8旅副旅长 (1955年授中将军衔)
周光策 新编第8旅参谋长 (1947年牺牲于红安)
王幼平 新编第8旅政治部主任 (外交部副部长)
田厚义 新编第8旅22团团长 (1955年授少将军衔)
于笑虹 新编第8旅22团政治委员 (1961年授少将军衔)
徐国富 新编第8旅22团副团长 (1955年授少将军衔)
王润怀 新编第8旅22团参谋长
刘理连 新编第8旅22团政治处主任
郝国藩 新编第8旅23团团长 (湖北省工业厅副厅长)
李大清 新编第8旅23团政治委员 (1964年授少将军衔)
罗崇福 新编第8旅23团副团长 (1955年授大校军衔)
黄依仁 新编第8旅23团参谋长
刘 昌 新编第8旅23团政治处主任
徐宝山 新编第8旅24团团长 (1942年牺牲于山西)
蒋宏钧 新编第8旅24团政治委员 (1946年作战中牺牲)
万德坤 新编第8旅24团副团长 (1955年授大校军衔)
赵仁山 新编第8旅24团参谋长 (1955年授大校军衔)
张 谭 新编第8旅24团政治处主任
新八旅编成以后,进行了短期的整军训练,首先是政治整训,因为新八旅是鲁西北的很多地方武装和部分从路西来的八路军正规部队混编而成,部队成分很复杂。政治整训就是要用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八路军铁的纪律来规范部队的行为。部队抓了阶级教育和党的教育,提高了干部和战士的政治素质和纪律水平。二是开展练兵,掀起练兵热潮,进行单兵技战术训练和部队合成训练,开展了练兵运动会和技战术比赛。经过整军训练,部队的精神面貌和战斗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1940年7月,结束了整军训练的新八旅按照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的命令,在旅长张维翰的率领下,离开了鲁西北,转移到冀南开展抗日游击战,转战于平汉路东、邢台、大名及卫河以西广大地区,为保障太行山与平原的通道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父亲率领着23团在张维翰旅长的指挥下,先后参加了临西战役和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在冀南秋季攻势的一个半月的连续战斗中,创下连克肥乡、鸡泽等六个县的战绩。粉碎了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和封锁,保卫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成为一支威震敌胆的抗日劲旅。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为粉碎敌人之“囚笼政策”,振奋、坚定全国军民的抗战胜利信心,八路军总部调集105个团的兵力,并动员群众数十万人参加,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统一指挥下,向以正太铁路为中心的华北敌占主要交通线进行总破击。冀南参战部队共10个团。8月20日至9月10日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根据首长命令,冀南部队的任务是以4个团兵力配合平汉西部队,从20日起对平汉路进行5天大破击。新4旅10团、11团和新7旅19团,由易良品、吴富善指挥破击内邱支高邑(函)段;新8旅23团、24团,由王近山指挥破击邢台至邯郸段。
小德厢伏击战。
1940年9月13日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结束后,于13日至16日,我26团、27团在五分区部队的配合下,再次破击德石路。24团、23团一个营和386旅18团配合一、三分区部队,破击邯郸至肥乡间公路。27团在破击德石路作战中,一个营于青兰至董故庄间至小德厢设伏。敌由青兰出动2辆汽车,先头1辆载敌20余人、轻机枪2挺,进入我伏击地后,仅5分钟即被我全部消灭。后头1辆掉头窜回青兰。
1940年9月22日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这一阶段冀南部队的任务仍是破击德石路以及邯郸至广平间公路。26团、27团为第一破击队,由新9旅旅长桂干生指挥;19团、25团为第二破击队,由易良品指挥;赵义京指挥五分区游击队配合,继续破击德石路。22团、23团等部队由肖永智指挥,破击邯郸至广平间公路。炸毁了许多公路和桥梁,切断过平汉铁路,拆毁了很多的铁路和电线,将铁轨拆下运到后方的兵工厂去造枪造炮,用来打击敌人。
百团大战的意义在于共产党、八路军,在敌后沉重的打击了疯狂的日本帝国主义,告诉世界:不可一世的日军是可以战胜的。共产党八路军在勇敢的抗击日寇,给遭受侵略的中国人民一个希望:中国人民一定能将日寇赶出中国去!
史载:“1941年3月31日起,冀南军区各分区组织了反“扫荡”作战。敌人由平汉、津浦两线抽调了三千余人,配合各据点之敌,自3月31日至4月上旬,大举“扫荡”我一、三、四、五分区一些地区。冀南各分区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作战,主动打击各分散之敌。”
31日,永年、大名、临清、邱县日伪军5百余人,将父亲带领的23团合击在曲周东南北马店地区,父亲率领23团与敌激战,毙伤敌百余人。22团于曲周东南大连寨与敌激战,毙伤敌50余人。22团1部攻克曲周县敌之南桥据点,毙俘敌20余人。南宫县大队攻克南宫县臧家庄炮楼,毙日军12人,俘伪军1人。4月8日各路外出“扫荡”之敌,在我军不断打击和消耗下,先后撤回原地。这次反“扫荡”作战历时7昼夜,大小战斗27次,毙伤日伪军250余人,俘伪军30余人。
上面的照片是参加邢沙永战役前,新八旅23团几位领导的合影:
上照背面题字 (父亲手迹)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原保存者是我二姐,现已有82岁,知道我在写作本书,将自己保存的照片找出来给我。此照距今已有68年历史,对于我来说,非常宝贵。
照片上左边第一人是父亲(郝国藩),中间和右边的两人不清楚,应该是政委李大清,副团长罗崇福(这是笔者的猜测)。后经小弟辨认(受父亲委托,他曾经拜望过两位老人),中间一人是罗崇福,右边一人是李大清。
照片背面是父亲手书标注:“1941.8.19 秋季战役前在此动员大会前照的 民国三十年”。
秋季攻势应是下文提到的邢沙永战役(8月31日开始,9月3日结束),召开动员会的地点应该是新八旅旅部,参加会议的应该是各团的主要领导,所以照片中其余两人应该是李大清和罗崇福,当时他们都仅25岁,和片中人物年龄相当。
1941年8月31日,父亲率领23团参加邢沙永战役。为配合晋察冀边区反“扫荡”作战,摧毁敌人深入我根据地据点,打通平汉路东西两侧我交通要道,129师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组织进行邢(台)、沙(河)、永(年)战役。于元氏至磁县间平汉路两侧展开破击战。太行部队在路西作战,冀南部队在路东作战。整个战役由陈锡联、谢富治、赵辉楼指挥。冀南参战部队有新8旅和三分区部队等,由张维翰、王近山指挥。9月3日战役结束。攻克县城两座,(南和、沙河)、据点8处、碉堡53个。毙伤日伪军670多人,俘伪军660余人(包括一部分反正的),缴获长短枪650余支、轻机枪20挺、炮1门。我军伤亡450余人。
1941年9月19日攻克十三里庄。
新8旅破击邱(县)馆(陶)公路。父亲指挥23团在南和、鸡泽、永年县大队配合下,攻入南和县城,俘伪军70余人,缴获枪百余支,并打开监狱,救出抗日工作人员多人。其他各分区部队亦对当地敌人展开破袭,此次破击,共歼日伪军320余人,俘日军3人、伪军200余人。攻克据点碉堡10处,破毁公路40余里,缴获长短枪260支、机枪 11挺。我军伤亡261人。
1941年12月18日平汉路破击战。
为打破敌在平汉路两侧的封锁,打通冀南与太行的交通要道,我冀南和太行部队从18日至22日,联合发起对平汉路沙河至赞皇段的破击战。
张维翰、王近山指挥新8旅主力及三分区武装,先后破坏临洺关车站至七里店车站一段铁路,破毁曲周、肥乡、永年、大名、平乡间公路及封锁沟。这次破击战共摧毁封锁沟墙218例,破坏铁路、公路140余里,攻克碉堡52座,毙伤俘日伪军880余人。我军伤亡350余人。
在平汉线上临洺关车站,驻守着日寇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战斗开始时,父亲指挥23团部队迅猛的攻击,将据守车站的敌人大部消灭,有六个残留的日寇退守一个碉堡,负隅顽抗。当时新八旅的战斗史上还没有一次全歼成建制日军的战例,以前都是与敌人打成一团,然后脱离接触,各自离去。
这一次将这几个孤立之敌包围在碉堡之内,王近山副旅长要求务必全歼。但23团的武器装备确实很差,只有步枪和轻机枪,连炸药都没有。几次冲锋都被碉堡里密集的火力压制下来,前敌指挥的三营副营长王俊同志立即召集战地诸葛亮会,研究拿下碉堡的办法。当时九连文化教员王凤章同志才十八九岁,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建议用手榴弹炸死日本鬼子。王俊同志认为他的建议可行,批准了他的行动。
父亲在团指挥所用望远镜观察到:王凤章腰插六个手榴弹,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先躬身跑,后跑和滚到碉堡下,背靠碉堡站起来,把六个手榴弹向左右两边枪口塞进去,将鬼子炸死五个,炸重伤一个。
王俊副营长指挥部队立即发起冲锋,当部队冲进碉堡时,那个重伤的鬼子还在负隅顽抗,向我军战士开枪,当即被战士们击毙。
这一战全歼了据守坚固碉堡的日寇,还缴获了很多的弹药物资,为新八旅首创了全歼日寇据点的战例,使部队获得了宝贵的攻打敌人坚固据点的经验。王凤章战后被提升为九连副连长(1941年秋,在邯肥公路伏击战斗中牺牲)。
这次战斗和讨伐石友三的战斗是父亲晚年时和我们聊天时经常提到的两次战斗,他的记忆很深,也非常自豪。
有诗赞: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浏览:376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zhxx
    zhxx
  • 北京李戈
    北京李戈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