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恩回忆录(二十三、开辟富锦、宝清新游击区)

朱云 发表于2016-03-17 11:25:26
一九三六年八月,李延平同志与副官长朱鸿恩一起率领四军从勃利千辛万苦来到富锦、宝清地区开展工作。后来,这两个县成为了抗日联军的根据地。李延平同志派朱鸿恩到李金围子、杨荣围子、七星泡子等地召集村民们开会,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教唱抗日歌曲,进行宣传鼓动工作。组织群众开展反对日伪“归屯并户”,反对在青少年中征招伪国兵的斗争。这些工作,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拥护。通过工作,当地群众对抗日联军有了正确地认识和较多地了解。当然,也有个别的人是亲日派的,他们死心塌地甘当亡国奴。例如,抗联四军从宝清到勃利时,经过老方家大院。这是一个很有财力的人家。四军的战士们就动员他们支援抗日游击活动,能捐些钱物和粮食。可是,战士们和老方家一搭话,就遭到了拒绝。而且,他们还以仗日伪军的势力,突然向我军开枪,一些战士牺牲和负了伤。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只好转移到了李金围子。这里的情况就不同了,听说抗日联军进屯了,全屯的老百姓打着红旗欢迎抗日联军。部队把司令部设在了一个叫孙英财的家。孙英财家是做小买卖的。这个人的思想比较进步,愿意为抗联做事。四军为了教育前面说的那个老方家,挽回影响,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二,由政治部主任黄玉清率领十七名战士,化装成伪三十五团的部队,说是在集贤驻防,进山剿匪。老方家掌柜的一听,满脸堆笑的把十七名抗联战士接进屋里,好酒好肉地招待。十七名战士酒足饭饱之后,把几个大小掌柜的召集到一起,逮捕起来,带到了四军的司令部,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后来,老方家对抗联队伍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援抗日联军。这是我军改造顽固不化的妥协分子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新的地区开展工作困难很多,阻力很大。对那些农村中的富户们,既要让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主动自觉地支援抗日联军,又要注意搞好与群众的关系,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比如,动员那些富户缴纳军粮,就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因为粮食是宝中宝,部队不能缺少粮食。但是,有的老百姓在交纳军粮时抱着等、看的态度,不那么积极主动,有的攀比富户,说什么“富户不拿,我们也不拿。”有的表面上拿了,心里边不情愿。
秋季,日寇大讨伐,抗日联军第四军撤到山里去了。军队缺少粮食。李延平同志派军副官长朱鸿恩带队下山筹备给养。朱副官长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耐心宣传教育,很多屯子的老百姓都积极勇跃地送军粮。独有刘铁嘴子的富户拒不缴军粮。朱副官长就到刘铁嘴子屯召开大会,说明抗日联军抗击日寇,保家为民的道理,尽管朱副官长讲得口干舌燥,但是,刘铁嘴和一些富户仍然不缴。自以为人多势大,有枪有炮,抗日联军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于是,朱副长官就采取了硬的办法,对富户们说:“刘铁嘴子依靠日本鬼子,如果三天之内不给联军送给养,就按汉奸处理。”说完就走了。这一着果然见效。第二天,刘铁嘴和一些富户们就把军粮送来了。有一个孟家烧锅,依仗日伪的势力,拒缴军粮,简直是一毛不拔,在当地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为了教育广大民众,平息拒缴军粮的风波,朱鸿恩有意图地找当地的老百姓,对他们放风说“对孟家烧锅非攻不可!”但是,并没有行动。有一天,朱副官长在从部队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车孟家烧锅的人,朱副官长就对他们说:“现在日本讨伐,我们抗日联军要筹备给养,补充军粮。可是,你们孟家烧锅不送军粮。我们抗日联军是为了老百姓摆脱日本鬼子的蹂躏和屠杀的,是为老百姓好。”朱副长官告诉他们,不要学老孟家,我们不打老孟家,是因为我们要留着军火打日本鬼子,不打中国人。说完,朱副长官拿出一大把书信,让老百姓们带回去。这些信的内容大致是说,抗日联军不打中国人,专打日本人。老孟家将军火借给抗日联军用等等。朱副官长的意图是,一方面向老孟家宣传支援抗日的道理,另一方面这些信一旦让日本人看到了,日本人就会教训老孟家,让他们认识到,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第二天,朱副官长打扮成日本军官,带领十几个战士化妆成日本兵去找孟昭贤和孟昭文。不想有人告密,孟昭贤和孟昭文都跑了。就把孟昭文的媳妇抓到了山里的司令部,对她进行了教育。这一招,果然让孟家中计,他们以为是日本人干的,就转变了对抗日联军的态度,主动地用马车为抗日联军送军粮了。
抗日联军刚到老道沟时,老百姓不了解抗日联军,开展工作很困难。有一次,战士们敲一个叫张福的老百姓的家门,人家不给开门,说我们是“胡子”,对我们看法不好。朱副官长就带着几个战士在门外不厌其烦地述说,我们是打日本鬼子的部队,是抗日联军,是为老百姓除害的。又哼唱着抗日救国的歌曲,后来,又把武器抛到了张福家的院里。这些言语和行动终于说服了张福。他终于打开了大门,请战士们进到屋里。战士们又帮助他挑水、扫院子。张福很受感动,和战士们的关系十分融洽。后来,张福经常暗暗地支援抗日联军的活动,他打下的粮食,除了自己吃的以外,全都交给了部队。
有一次,胡匪们集合了一百多人的队伍到张福宅院的周围,准备向院里进攻,院里的我军战士也准备抵抗。胡匪们说,要把张福的全家斩首,人草不留。在双方正要开火的时候,朱鸿恩副官长闻讯赶来,朱副官长走到双方的中间地带,说明抗日联军是打日本鬼子,不打中国人,中国人都要团结起了打日本人才对,又把胡匪们请到院中,买了小鸡,打了酒,在酒宴中,朱副官长苦口婆心地对胡匪们进行说服教育。胡匪们对朱副官长的坦荡胸怀,宽容大义所感动。他们把抢来的东西都还给了老百姓。还有一次,一位商铺的老董家被土匪包围,眼看全家的性命和财产都要不保,在这危急时刻,朱鸿恩率领二十多人来到了,土匪一看不好,就跑掉了,老董家全家得救了。老董家对抗日联军真是感恩不尽,从此,更加积极支援抗日活动,逢人就说抗日联军对老百姓真好。
七星泡子有一个药房,药房先生的老婆是教员。有一次,他们被土匪绑去了,屯里人都很惊慌。朱副官长知道后,就带人把土匪的枪给下了,土匪把抓去的人也给放了。八月十六日,在李金围子的前围子,去了好几个土匪。他们找老百姓要大烟抽,要精米、白面吃。这事让抗联四军知道了,朱副官长就带着十几个战士把土匪包围了,教育他们不要扰乱游击区,不要伤害老百姓,有本事到敌占区去扰乱日本鬼子。土匪们听了,连连称是,表示今后一定照办。从此以后,土匪们再也没有来扰乱游击区。这些事,让老百姓逐渐了解到抗日联军是真正为老百姓的军队,开始从心里拥护这支部队。他们说,抗日联军真好,朱副官长真好,我们一定支援抗日联军打日本鬼子。
一次,朱鸿恩副官长下山到抗日群众赵俊青家办事。办完事,赵俊青说,天太晚了,就别走了。赵俊青家四面环山,以前也有同志在他家住过,赵俊青也为抗联送过军粮,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所以,朱副官长也就同意住下来了。不料,天还没亮,敌人就把屯子包围了,鬼子逐户逐人地盘问。朱副官长在赵俊青家装扮成该家庭成员,拿着簸箕收拾地上堆着的苞米粒。日寇的翻译问朱副官长是干什么的?赵俊青的老婆抢着回答说,他是我男人。又问赵俊青,你是干什么的?赵俊青沉着的回答说,我是他们家的长工。就这样瞒过了日寇。日寇走了,朱副官长脱险了,全屯的老百姓都长出了一口气。大家都替朱副官长担心啊。事隔不久,日寇大队人马又杀了回马枪。他们把赵俊青的家围了个水泻不通,敌人指责赵俊青:你私通抗匪,窝藏抗日联军。敌人把赵俊青的五十垧的庄稼一把活都给烧了。还把他们全家集中到一起,架起机枪,要枪毙他们。幸亏翻译官还有一点人性,把他们全家赶出了院外,放火把他们的家烧了个片瓦不留。还有一次,朱鸿恩为了给山上的部队筹备军需品,下山住在了赵国俊家,一天,日军突然来袭击。富有斗争经验的机智果敢的朱副官长,急忙从赵国俊老婆的腰上取下围裙,扎在自己的腰上,日寇问每个人都是干什么的?朱副官长说,我是大师傅,做饭的。敌人看看,没有什么破绽,就走了。朱副官长在群众的掩护下,从十分危险的情况下脱险,是群众保护了抗日联军的干部。
抗日联军第四军在宝清县李金围子的西南大叶子沟建立了被服厂。大叶子沟也就成了第四军的秘密营地。一九三六年冬季,部队在这里进行冬季整训,李延平军长亲自授课,教战士们侦查、绘图、学文化、学军事等等。战士们的政治、军事、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富锦、宝清两个县真正成为了抗日联军第四军的新的游击根据地。当时,军长李延平在会上曾经说,朱鸿恩副官长不仅机智果敢,英勇善战,他还是个天才的活跃人物。对于补充我们的军需物资,对于搞好群众关系,朱副官长是立了大功的。在当地,几乎所有的商人和朱副官长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朱副官长正是利用了这些关系,为部队筹备了大量的给养,为部队装备了大量的枪支弹药。
浏览:98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徜徉山水间
    徜徉山水间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