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恩回忆录(二十、战友杨泰和)

朱云 发表于2016-03-17 11:26:31
杨泰和,别名杨景荣。一九零四年八月生人,祖籍吉林市。一九一零年,全家迁到黑龙江省密山县杨木岗村拉拉街。一九一五年十一岁时,在拉拉街一家私塾念书,读到五年级时,一九二一年父亲病故,因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在一九二三年出外干零活。这时,他和已是共产党员的田宝贵、冷寿山等人有了接触。一九三二年入党,同年六月,他和以田宝贵、冷寿山为首的一些人参加了杨木岗暴动,参加武装暴动的还有杨泰和的弟弟杨泰贵、杨泰纯、杨泰昌以及他的妹夫陈兴一等人。这次暴动,缴械了杨木岗地主武装保安队,建立了抗日游击队,当时,他们有一百五十多支枪,经常活动在密山县境。当时,密山县平阳镇有一个保董叫苏怀田,他手下有一支保安队。苏怀田过去就和田宝贵、冷寿山他们认识。当抗日游击队到了平阳镇的时候,苏怀田就和田宝贵他们汇合到一起了。冷寿山和田宝贵问苏怀田:“你是抗日呢?还是想亲日?”苏怀田在冷寿山他们的说服下,就率领他的保安队反正了。李延禄同志当时批准他们组成了第二补充团。苏怀田任团长,杨泰和任第三营营长,冷寿山任副营长。
一九三二年八月,与日寇早有勾结的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丁超,带领伪护路军在平阳镇制造了“平阳镇惨案”,他们把苏怀田、田宝贵、聂海山、姜炮、张德功等人用铡刀铡了,把三十多名排级军官枪毙了。杨泰和、冷寿山率领第三营奋力突围,才得以脱险,为抗日武装保存了一部分力量。
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杨泰和率领补充二团第三营参加了磨刀石车站战斗。后来,救国军首领王德林、李杜先后越出国界到了苏联,一部分护路军和自卫军投敌叛变,于是李延禄同志将部队改编为抗日游击总队,由杨泰和同志任第一团团长。当时的抗日斗争形势非常严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嚣张,抗日队伍中一些不坚定的分子先后脱离革命或叛变投敌。在这种情况下,杨泰和同志如一颗劲松,毫不动摇抗日的信念。在杨泰和率领一团到达密山县时,密山县的伪县长刘湘南是杨泰和的内兄,他强迫杨泰和的妻子抱着女儿,到一团驻地去劝降,以三十垧地,自卫团团总的官衔作为劝降的条件。对于敌人的卑鄙手段,杨泰和感到十分愤怒,说:“想让我不抗日,那是办不到的,不打走日本鬼子,我决不罢休。”他对妻子进行了耐心地教育。他说:“你如果愿意等,那么,抗日胜利,就是咱们全家团聚的日子,那你就等。你不能等,那你就改嫁。你哥哥已经给日本人办事,那就是汉奸,从此,我和他再也没有什么亲属关系了。”他的妻子终于被他说服了,留在了抗日部队的驻地。杨泰和就是这样,把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解放摆到了个人生死和小家庭之上。
一九三三年九月十六日,我军攻打密山县城,杨泰和同志任总指挥,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我军夺取了县城。紧接着,部队又攻打了穆棱县三道河子,炸毁了大桥和日军的军车,打死日军七百多人。一九三四年三月,李延禄同志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杨泰和同志担负起代理指挥全军的重任,率领全军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日游击活动。同年五月,杨泰和同志率领部队消灭了滴道河车站的日本警备班,破坏了铁路线和站内设备,炸毁了敌人的弹药库。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抗日游击总队扩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杨泰和同志任第一师师长,辖一、二、三团。一九三五年九月,杨泰和、冷寿山率一师一团到穆棱县下城子与区委联系,解决部队的冬装、食品等军需物资问题,为此,计划阻击日军的军需车。九月末的一天,部队在三道河子车站北侧的山头上埋伏下来。下城子车站地下党支部带领部分铁路工人提前拔下了这段铁轨上的道钉。当日军的军需车开到车站北侧的山头下边的时候,火车立即脱轨了。这时,我军向列车猛烈射击,打死打伤二百多敌人,缴获了大量的面粉、大米、军衣和其他物品。胜利地完成了截击任务。
一九三五年十月初,李延禄军长决定在依兰县五道河子召开第四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将在会上由军参谋长胡伦传达“八一宣言”并宣布东北抗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不幸的是,杨泰和接到通知后,带队路径勃利县小五站时,与敌人遭遇,在激战中,为了掩护战友,杨泰和同志壮烈牺牲。杨泰和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儿子,我们的军队失去了一位好指挥员,我失去了一位好战友。

浏览:93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徜徉山水间
    徜徉山水间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