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发放脚她当先
王辩字惠琴,诸城市相州镇人,1906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王翔千是山东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1917年她11岁时被父亲带到济南,就读于竞进女校。1920年春考入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当时,学校仍然奉行封建的教育宗旨和管理制度,仍灌输贤妻良母思想,不许女学生参加社交和过问政治。
王辩积极为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她带头放脚、剪发,是山东最早剪发、放脚的女子,此事在当时社会轰动一时。她不顾学校禁令,公开社交,发动女生走出校门,上街示威、游行。据说,王辩有时还到大明湖去游泳。当时很多人称她为“反封建礼教、求自由解放的闯将”。
山东最早的女党员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王尽美、邓恩铭代表山东早期党组织参加了会议,下半年便建立了中共山东省地方委员会。1923年11月,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王辩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了山东第一批女团员。随后,王辩担任了女师团支部宣传委员,成为了女师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王辩在革命活动中得到锻炼,思想日趋成熟,经过山东党组织审查,1924年王辩和侯志一起光荣地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成为山东最早的两名女党员。
1924年秋天,在王尽美的领导下,山东国民会议促进会成立。王辩她们也积极响应,于1925年2月成立了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并向全省发了宣言,王辩担任执行委员。1925年夏,王辩在省立女师毕业后,到济南竞进女校任教员。她经常与其他女同志一起深入到鲁丰纱厂接近工人群众,开展妇女工作。
1925年6月,王辩任济南团地委书记。1925年8月,由于军阀张宗昌疯狂镇压群众革命运动,在形势日趋恶化的情况下,根据组织安排,她被调往上海团市委做妇女工作,与向警予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
1925年11月,作为党组织重点培养的女共产党员,王辩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深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王辩与邓小平、左权等同在一个班里学习,并亲身体验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崭新生活,聆听了斯大林、蔡特金等著名革命领袖和马列主义学者的讲话。
从事艰苦地下工作
1927年6月初,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王辩等留苏学生提前毕业回国。1928年1月,党派她到芜湖任安徽省委宣传干事,其间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被捕入狱。历经两年半的审讯和监禁,直到1930年7月才被营救出狱。出狱后回到上海,同年12月接上关系后,她同赵志刚一起到东北地区开展地下工作,1931年与赵志刚结婚。
1931年春,党组织分配王辩和她的爱人赵志刚一同去沈阳,在满洲省委文书处工作。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东北三省,对我党地下组织严加缉拿搜捕,中共满洲省委不久就遭到了破坏,王辩和赵志刚转移到安东(今辽宁丹东)独立开辟工作。为维持生活,赵志刚贩卖干鱼之类的杂货,王辩做糕点沿街叫卖。两人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仍旧坚守岗位,利用一切机会开辟党的工作。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王辩生下的第一个男孩不久就夭折了。
1934年2月,上级派赵志刚、王辩夫妇二人到穆棱县一处很隐蔽的小房子编印《反日报》。采编、刻印、发行都是自己干。5月的一天,赵志刚被捕。王辩在房东及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赵志刚营救出来。春节刚过,王辩夫妇和女儿离开了穆棱县,回到赵志刚的河北老家。因为旅途困顿,她不满周岁的第二个孩子又生病夭亡了。王辩和赵志刚进关后在赵志刚家乡河北省住了一个时期,1936年又到北平参加学生救亡运动。
抗战爆发后,王辩夫妇根据指示回到山东从事抗日工作。他们来到诸城县相州镇,住在王辩的父亲王翔千家,并得到王翔千的大力资助。
此时,诸城正笼罩在长期白色恐怖之下,党的组织瘫痪。王辩等人回来后,先是成立了“中共诸城临时特别支部”,赵志刚任书记。他们积极开展工作,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王辩发展了弟妹入党,组织成立了相州支部,并担任书记。
1938年1月,青岛沦陷。国民党诸城县政府的官员和当地驻军、地主豪绅早已闻风而逃,诸城城里一时成为无政府状态。赵志刚、董昆一、王辩等经过认真分析后,果断地抓住有利时机,移驻城里,迅速成立了中共诸城临时县委。赵志刚任书记,董昆一任副书记,王辩、王乃征、王少云等3个党支部的主要负责人为临时县委成员。临时县委辖相州、北杏、府前小学3个支部,共有党员十几人。
中共诸城临时县委成立后,加强了党对诸城抗日斗争的领导,积极发动各派武装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来,抗日武装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940年,王辩到达解放区,先后任《大众日报》编辑、《沂蒙导报》记者、沂南县委宣传部干事等职。
写20万字党史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王辩先后在山东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工作,任北京图书馆苏联图书室主任。
1978年王辩离休后,仍热情关心党史工作。1981年,党中央发出了向老干部征集党史资料的通知,号召老干部们把头脑中的“活资料”抢出来,激起了她对党史工作的热情。几年间她先后抱病撰写了《从“五四”到山东党组织的成立》、《济南八年》、《白山黑水》、《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前前后后》、《青年拓荒者―――记王尽美同志建党初期活动》等十几篇回忆文章,共计20余万字,为党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87年4月11日,王辩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本报记者秦子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