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二日清晨,城内外的枪声完全停止了。驻守开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三万余人,全部被我军消灭,古老的汴京城头,第一次飘扬起了解放的红旗。
这是敌人实行所谓“重点防御”以来,在中原战场丢掉的第一个省会,也是第一个大城市。蒋介石为了挽回败局,几天来一面派出大量飞机滥肆轰炸开封,不惜摧毁一切建筑设施和数十万和平居民的生命财产;一面又命令邱清泉、区寿年兵团日夜向开封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不使这座古城再受战火的摧残和便于我军在运动中机动歼敌,当二十四日清晨敌人将要爬近城垣时,我城防部队便主动撤出,向睢杞前线转移了。
像往常驻军出发一样,大部队先走了,我随同一支后卫部队,参加收容和检查纪律的工作。沿着惠济河,我们向最后解决战斗的古龙亭走去。河水缓慢地向东流动,在朝霞映照下,金光灿烂。许多妇女在河边取水、洗衣服,说说笑笑,熙熙攘攘;大街小巷,人来人往,聚集街头巷尾的孩子们,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许多商店已开门营业了。到处呈现出一片新生景象。要不是偶尔看到被飞机炸塌的房屋,断垣残壁,真难使人相信这是座战火刚刚熄灭、才解放三天的城市。
古龙亭前的两片湖水,明净地闪着银波,一门被打坏了的野炮,歪斜地躺在湖边。我们登上龙亭,只见正殿中的石雕龙墩完整无损,除了被枪弹击毁的石阶和国民党反动派修筑的一座座水泥碉堡一下子无法收拾以外,其余的地方,都被我们的战士打扫得干干净净。殿前石壁上,还张贴着我军保护文物古迹的布告。三天前,我们部队对这里发起进攻时,三纵队的首长,曾亲自给炮兵下过一道命令: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保护龙亭不受炮火摧毁。当时我曾亲眼看到野炮营的同志们,克服了种种障碍,冒着敌人机枪、迫击炮火的封锁,把大炮硬抬到潘湖边上,从炮筒里直接瞄准敌人的地堡。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在完成配合步兵攻击任务的同时,保护住了这座历史上有名的古迹。
告别了龙亭,步下石阶,我们沿着潘、杨湖之间的一条马路,来到鼓楼大街,十字路口,许多学生和市民,正簇拥着争看我军张贴的《告开封人民书》。见了我们,纷纷围上来,问我们为什么不留下。一位拄拐杖的老大爷,颤颤巍巍走上前来,拉住我的手说:“好心的人,你们不能走哇!你们一走,‘遭殃军’来了,老百姓又要遭殃啦!”说着,泪水顺着双颊流了下来。
面对着这些饱受国民党反动派压榨、蹂躏的乡亲们,我们都非常激动。刚刚解放三天的城市,人民对我军就这样热爱、依恋,这说明我党我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是何等深远。这使我很快联想起这样一件事:开封解放后,枪炮声一停,河南省文化、科学界的教授和知名人士共七十六人,找到前线司令部来,要求到解放区去。他们当场激愤地控诉美造国民党飞机对开封的滥肆轰炸,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摧残文化、迫害进步人士的罪行;说真理在哪一边,正义属于谁,已经看清楚了;赞不绝口地称我军是“仁义之师 ”,真正是“ 爱国爱民的军队”。一位戴眼镜的老教授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我们也要为我们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一点力量1前线司令部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按照他们的意愿,一早派专车送他们到解放区去了。
人们越聚越多,我们耐心地向大家进行解释,说明当前形势和我军主动撤离的重大意义,今天暂时离开,不久就会回来的。这样,乡亲们才依依不舍地走开了。那位拄拐杖的老大爷,走出好远,又返回头来,嘱咐我们说:“老百姓度日如年,你们可要快些打回来啊!”
我们一边走,一边不断向围拢来的群众告别和解释,所以行进速度很慢。刚刚出了南门,就听见东北方向传来隆隆的炮响和激烈的机枪声,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接近城区了。这时,城里许多群众,扶老携幼,带着衣物也随我们出城。问他们到哪儿去?他们说到乡下去躲一躲,什么时候我军再解放开封,他们什么时候再回来。突然,一个提小包袱的女子,从远处向我们奔来,一边跑一边还不停地挥手呼叫。我和后卫连的王连长、宋指导员都很诧异:这女子是什么人?她要干什么呢?
等她跑到跟前,这才看清:原来是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身着一件蓝布长衫,脚穿一双崭新的皮鞋,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垂在胸前。她跑得满头大汗,一对喜悦而明亮的眼睛,直愣愣地望着我们,喘了一阵粗气之后,才问:“文工团走远了吗?”
王连长问她找哪个文工团,她答不上来,只说要我们把她带去找文工团参军。这事倒使王连长、宋指导员为难了。在开封城里,我军曾接收过一批参军的男女青年,那都是经过了解和征求他们家长同意的;现在半路上,怎么好收留呢?我也见过许多参军场面:母亲送儿子、未婚妻送情人,骑马、披红又戴花,但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的老解放区。现在是在刚刚解放三天的开封,而且又是在敌人压境、我军撤退的情况下,一个年轻的女学生,独自背着包袱,追着要来参军,这不能说是件简单的事。
年轻姑娘像看出我们的心思,毫不怯生地、解释地说:“前天我就找你们的文工团报了名,回家取衣服,奶奶舍不得让我走,把我关了起来,我又哭又闹,都不行。今早听说国民党又要来,妈妈就把我放出来,要我赶快来追赶你们。”
宋指导员笑着问:“你妈妈舍得让你走吗?你一个姑娘家跟解放军走,妈妈放心吗?” “你们的名声太好啦!我妈说,她活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好的队伍。”姑娘不歇气地诉说起来:“你们不打人,不骂人,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你们住在哪家,就帮哪家挑水、扫院子;飞机来了,还照护老弱进防空洞;女中着了炸弹,好多同学都是你们从火里抢救出来的……”
她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从她那固执的样儿来看,我们知道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便答应她随我们一起行动。
我望着走在前面的这位女学生颀长的背影,一边走,一边寻思:是什么力量吸引着她?什么力量推动着她呢,不是别的,是我们党的光辉照亮了她的心!是我军在开封模范地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执行党的城市政策、新区政策,产生了良好的结果。我军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镜子,群众通过这面镜子,就可认识我党我军,领会我们党所规定的一切方针政策。还在没有进攻开封之前,我军前线司令部、政治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就制订了一整套保护外侨、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宗教、保护城市建筑、学校和文化古迹的政策;部队中更响亮地提出:爱护城市中的一砖一瓦,人人做到“两袖清风,秋毫无犯”;有的部队还具体规定“三不进八不走”——不进商店,不进民宅,不进学校;敌人不消灭不走,借东西不还不走,损坏群众东西不赔偿不走,住过的地方不打扫干净不走……所有这些,我们的部队都做到了。记得部队攻进城里以后,送不上饭去,战士们整日饿着肚子和敌人厮杀;战斗解决了,战士们都在马路上露营;所有重要的文化古迹和学校门口,都派了哨兵守卫。二十一日,当敌人大肆轰炸开封城时,战士们一面战斗,一面冒着浓烟烈火,抢救被炸的居民和财物,许多同志在抢救中流血牺牲。这一切,正像当时新华社《祝开封大捷》的社论所说:“我军攻占开封,不仅是蒋介石重点防御开始破产,而且把我军的影响,留在了四十万人民心中。” 步出南关,我们不时回头张望,渐渐离开封城越来越远了,最后连那座高耸的古老的铁塔,也消失在一片晨雾之中。
身后,枪声越发激烈起来。我在想:敌人可能很快就要进城了。他们可以重新在开封城安上据点,但他们却永远占领不了开封人民的心!我回头看看那位女学生喜盈盈的脸,好像又看到了开封城,看到了开封人民对我军期待的目光!
开封,我们的城!
浏览:19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