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炮兵团就设在这“陕北江南”的好地方。
一九四四年冬,在抗日战争大反攻的前夜,党中央决定把炮兵团扩建为炮兵学校。炮兵团原是在一个红军山炮连的底子上建设起来的,党中央、毛主席和军委首长对它关怀备至。记得一九三八年,周副主席亲自从武汉给炮兵团买来一架炮队镜。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炮兵团成立一周年时赠送了一面大锦旗,并亲自写了一封指示信,信上说:“炮兵团全体官兵同志们!八路军炮兵团成立一周年,盼望你们努力加强政治军事科学之学习,造成抗日战争中的有力兵团,达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目的。为民族争光荣,为八路军争模范1刘少奇同志也到过炮兵团。朱总司令曾多次给炮兵团讲话,参观过炮兵团的操作和演习。中央首长的殷切关怀,都是我们炮兵团出色地完成练兵、打仗、生产劳动任务的决定因素。今天还要扩建为炮校,叫人怎能不欣喜欲狂!
十二月四日,中央军委、中央组织部和中央西北局,联合发出关于延安炮校招生的指示信。信上说,为了“准备由现在分散的游击战变为集中的正规战,由现在的乡村打进城市里去”,号召“一切适合条件的青年与干部踊跃报考炮校,为建设我们的炮兵而努力!指示信发出没多久,抗大总分校、七分校、延属分区各机关和陕甘宁边区各旅,就选拔来许多优秀的学员和干部。这样,在一九四五年二月,调来的学员和干部,连同原来炮兵团的同志,就编成了十个炮兵学员队、一个工兵科和一个迫击炮教导队。党中央任命郭化若同志为校长,原炮兵团政委丘创成同志为政委,原副团长匡裕民同志为副校长。
三月十四日,郭化若校长在全校军人大会上作了第二次编队动员报告,传达了全期八个月的训练计划。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要克服一切困难,要为革命而学习,要学习革命最需要而当前又能够学得到的东西。
一个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掀起来了。火炮器材不够用,就采用分班轮流学习的办法,这个班操炮,那个班就讲地形课,或讨论射击课,做到人闲炮不闲。七队还做了七门木头炮、二十一个硬纸的和桦树皮的方向盘;六队学员杜林同志,利用旧注射器试制成一个既漂亮又适用的测斜仪。至于米达尺、三角板,那更是清一色土造的了。马匹不够用,就用三个单杠并在一起做木马,放上鞍具,在上面操作。专职教员少,在职干部经过短期训练和通过教育准备会后就去当教员。由于在职干部都有较丰富的战斗经验,又善于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善于把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所以讲课很受学员欢迎。六队三区队长讲射击课时,用柳条弯成小弓表示弧形弹道,用一节秫秸当炮身,绑着柳条弓的那条绳就代表炮口水平线。讲到射线时,就从炮口引出一条绳钉在射线的位置上;讲到射面时,就把线上下移动,移动的幅度表示射面……就这样,把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讲得一清二楚,学员一致称赞区队长这个形象讲法好记好懂。干部不仅在课堂上讲,而且非常注意引导学员去苦练技术。八队董副区队长仿效神炮手赵章成练硬功夫、真本领的办法,让每个人做一个腕长尺,把自己的身高、臂长、指长都量好记下数来,以便练习用腕长尺测距离。他还和区队长一道把驻地周围的明显地物测定好距离、横宽,写在木牌上,插在操场上,让大家测距离、测角度。他经常对学员说:“当一个炮兵,应该知道许多常识,像一般的树有多高,普通的房子有多高,中国马和日本马有多高,自己的皮带有多长,步子有多大……等等,都要心中有数。战斗时,即使没有了观测器材,目测距离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南泥湾的大伏天,烈日炎炎,中午歇一歇凉该多么惬意啊!可是学员们一心钻研技术,不分白天黑夜,不怕天气有多热,就是在劳动、走路或休息时,也可以看到成群练习的情景:上山时研究坡度;遇到刮风,就研究风力、风速对炮兵射击影响有多大……
练兵虽然十分紧张,但我们一直在惦记着早日举行开学典礼。本来,开学典礼可以早些举行,因为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得时间很长,为了等中央首长,开学典礼一直推迟到一九四五年八月一日才举行。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九发礼炮轰鸣中,延安炮校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当朱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萧劲光副司令员、朱瑞代校长(当时郭化若校长因病休养)等登上主席台时,台下的掌声、欢呼声顿时震撼了南泥湾的山林。朱总司令首先给大家讲话。他从形势讲到为什么要建立炮兵学校,强调炮校要继承与发扬红大、抗大的光荣传统。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他号召“模范战士上炮来!接着,叶参谋长、萧副司令员也相继讲了话。最后朱瑞代校长代表全校向党中央、毛主席致敬,向到会的中央军委首长致谢,台下又响起了掌声、口号声。
党中央、毛主席的殷切关怀,朱德等首长的指示和鼓励,给炮校的同志们以极大的鼓舞,加上这时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已临近末日,大家准备迎接大反攻而勤学苦练的劲头更大了。
八月的南泥湾,山林分外葱郁,庄稼长得非常茁壮。人们心花怒放。练兵情绪一天天高涨,学习成绩一天天上升。在一个炎热的下午,炮校进行了第一次考核性实弹射击。一大队在八百五十米的距离上射击假想的进攻目标——三台庄碉堡,九发射弹命中八发。二大队六队的射击成绩更是出色,他们发射的两发炮弹像百步穿杨的神箭似的,从假设目标——树丛正中穿越而过。炮校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逐步掌握了炮兵战斗技术。 (作者:铁砧)
浏览:31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