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恒回忆毛主席视察南泥湾

Admin 发表于2016-05-01 12:51:26
一九四三年七月,南泥湾遍地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一块块绿油油的稻田,一片片玉米、大豆,在微风中摇动。山上的海棠、红枫、栗子树,衬托着山下的田园,使得美丽的南泥湾更加可爱。一天中午,我们正冒着炎热,在玉米地里锄草,从旅部跑来了个通信员,老远就气喘吁吁地喊着:“快点,旅长叫你们回去几个人!”我插上锄,擦了擦头上的汗水,问他:“什么事?”他说:“我也不知道,快走吧!”
这时我在三五九旅旅部当四科长。听说旅长叫快点回去,心想:一定有紧要的事,不然旅长怎么会叫人跑二十多里路来叫我们。我们几乎像长了翅膀,一气就“飞”到了旅部驻地 ——金盆湾。
王震旅长像是刚刮过脸。我们一进窑洞,他就说:“你们回来了。快准备,明天毛主席要来!”
我一听,简直要跳起来,生怕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又问了一句:“是毛主席要来吗?”
“是毛主席!”王震旅长笑了:“怎么?高兴吧!”
真的太高兴了,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了。接受了旅长的吩咐,我们忘了吃饭,愉快地忙起来。有的同志去打扫窑洞,有的去收拾新盖的房子。炊事班的同志,更加乐得闭不上嘴,到菜园里去选青菜,到猪圈去捉肥猪,也有的去抓小鸡。这个说:“咱们要把生产的每一样东西,都拿出来一点,让毛主席看看。”那个说:“那怎么行?凡是生产的都拿一点,一间窑洞也放不下啊!”
我们三五九旅,原是八路军一支主力部队。三年以前,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从华北抗日前线返回陕甘宁边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三十万大军包围着边区,军事进攻,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毛主席给我们任务: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我们来到南泥湾后,一手拿枪,一手拿镢,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养羊喂牛,自办工厂,把一个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富饶地方。毛主席亲自来看看这光景,该多高兴啊!
这晚上,我们不由得又谈起三年前的情形:那时候,南泥湾遍地是荒草,晚上睡到树枝搭的小窝棚里,直担心豹子和野狼钻进来。夜晚没有油点灯,开会也是摸黑。粮食不够吃,只好上山挖野菜。每顿饭都掺和着野菜、黑豆、红薯或南瓜。冬天的棉衣,大都是羊毛捻成的线织的,一个小孔连一个小孔,比麻袋还粗,里头的“棉絮”是牛毛和羊绒,刚做起来还像个样,穿过几天就往下掉,裤腿软软囊囊,活像条没装满的布袋。夏天,每人只有一条裤子,许多同志没裤子换,洗裤子的时候,蹲在河里,等晒干了才爬上岸来重新穿上它。没有袜子,弄块破布包上脚,用绳子一捆。没有牙刷牙膏,洗脸时在手巾上放点盐擦擦牙。说真的,当时有不少同志曾怀疑:南泥湾这块穷地方,我们能搞出个名堂来吗?想想过去,再看看今天,嘿!哪还能比!吃的,穿的,用的,一切都有了。牛羊成群,肥猪满圈。除此以外,还开办了纺织厂、铁工厂、木工厂、农具厂、酱菜厂,真是百行百业,无所不有。我们 “大光纺织厂”出的布匹,毛巾厂织的毛巾,肥皂厂制的肥皂,除了自己部队使用外,还拿到市场销售。如今的南泥湾,真像那支动听的歌唱的: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毛主席啊,毛主席,这都是您指示我们走出的一条康庄大道啊!
第二天一早,窑洞外刚刚发亮,我们就起来了。心里跳着,脸上笑着,一个劲向通往延安的路上看。从延安到我们这儿,大约六十华里。我们计算着:毛主席吃过早饭出发,要是骑马,三个多钟点就到了;要是乘汽车,只要一个钟点就到了。
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快开午饭的时候,还是不见主席来。有的同志说:“主席工作太忙,可能又给什么大事耽误了,不会来了!”有的说:“你别瞎参谋,主席说今天来就一定来!”其实就是说这话的同志,也暗暗担心,可不要真有事耽误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辆汽车驶来,毛主席微笑着出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不禁欢呼起来。主席挨个和欢迎的人握手,并向王震旅长说:“庄稼长得蛮好啊!”
随同主席来的警卫员同志告诉我们,主席一路来,一路察看了田里的庄稼。还和在田里生产的同志谈了话。因此,整整走了一个上午。
已经是开午饭的时候了。旅首长请主席到新盖的房子里休息,嘱咐我去厨房准备饭。主席笑着说:“刚刚来到就开饭,可见你们粮食很多喽!”说着也没进房休息,就同旅长、政委、副旅长等首长去看新盖的房子,看新开的窑洞。
我顾不得跟主席去走,赶忙往厨房跑去。大师傅已经喜气洋洋地忙开了。不论是炒的、煎的、炖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
开饭的时候,把饭菜送到主席休息的房里。我走到主席身边,问还要些什么菜,主席爱吃什么,我们全有。主席笑笑说:“这么多的菜,我尝都尝不过来了。”
我向主席说:“这些菜,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其实,这话是多余。旅首长正向主席讲着生产情况哩!
主席问:“每人每天多少油?多少菜?”
“平均五钱油。”王震旅长说,“菜随便吃。”
主席问:“星期天要改善生活吗?”
“午饭,多半是吃大米、白面。”王恩茂副政委回答,“有时杀口猪,有时宰只羊,几个单位分着吃。”
主席问:“有没有发生柳拐病?”
“没有,一个也没有。”
主席很有风趣地说:“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看,困得同志们连柳拐病都消灭了。”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旅首长一面陪主席吃饭,一面讲着部队的生产情况。告诉主席:刚来的那年,平均每人种三亩地,今年每人平均种三十亩。去年的口号是“不要公家一粒粮、一寸布、一文钱”,今年的口号是“耕二余一”。每人生产的指标是六石一斗细粮,六斤皮棉……
主席听着,不时点头微笑。主席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不能像国民党,他们连棉布都靠外国人。
如果说主席在吃饭,倒不如说在谈工作。
主席吃过饭,又和王震旅长、王恩茂副政委、苏进副旅长、李信主任谈了一阵话,然后就走出窑洞到金盆湾附近视察。主席一边走一边说:他在来的路上,就下车看了玉米、豆子、菜,庄稼长得很好,只是有的豆子秧上有虫子,要注意灭虫保苗。
主席来到了通信连,见一座座新开的窑洞刷得雪白,问石灰从哪里来的。王震旅长说,是从山里取石头自己烧的。主席又问窑洞里的桌子是不是战士们自己做的。王震旅长说,全是自己做的。主席拿起桌上一个学习本,看了上面写的字,摸摸“纸”的厚度,高兴地说:这是桦树皮吧?看,倒真像纸哩!
王震旅长说:“同志们都叫它不花钱的油光纸。”
主席微笑着说:你们这里什么都不花钱。同志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
王震旅长对主席说,桦树皮用处可不小,不光能写字,同志们还用它做饭盒,做斗笠。说着从墙上取过一顶桦树皮斗笠给主席看。主席接过去,看了又看,称赞做得好。
主席走到厨房,李金山老头正在切菜,两只湿漉漉的手紧紧握住主席的手,激动得嘴上的胡子直抖,不知说什么好了。
主席问:做的什么菜?
“炒北瓜片!”李金山连忙回答,“还熬个萝卜汤。”
主席又问:你一个人做多少人的饭菜?
“不算多,四十几个人。”
主席勉励他说:“辛苦喽!”
李金山回答主席说,同志们每天下地,手都磨了泡,比我辛苦得多。主席又鼓励他说:大师傅的工作很重要,同志们吃得好,营养好,才有劲生产。
主席从厨房出来,又到养猪的地方去看。老杜头正在圈里收拾什么,看见旅长陪着一个首长走来,笑了笑。又继续干他的活。他没见过毛主席,也想不到毛主席会有空到他工作的地方来。主席站在栏外,看着那懒洋洋的一大群肥猪和一窝乱拱乱跳的小猪,向老杜头说:老同志,你养的这些猪好肥啊!
老杜头专心地挖猪圈,没听见主席夸他。这时王震旅长说:“老杜同志,毛主席说你养的猪肥呢!”
老杜头这才知道毛主席站在旁边,他连手里的铁锹也忘了放,赶忙向主席敬礼,同时回答主席说:“过去没养过猪,养得不肥。”
主席和他握过手,问他多大岁数,家乡是什么地方,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养猪的工作。
老杜头回答主席说,他干这工作才两年,经验不多,摸索着干的。主席说:老同志,你的工作很光荣。把猪养得肥肥的,好给同志们改善生活,你说对吧?
“对,对!”老杜头快活地回答。
主席最后向老杜头挥挥手,向营地西边田里走去。不远处山坡上,是成群的牛羊,山川里茁壮的谷子、玉米、豆子,在微风中摇摆着;流动的小河边生长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稻苗,还有一块块绿色的菜田。万物在生长,万物都像是在歌唱。
主席走了许多地方,仍是毫无倦意,在旅首长的陪同下,沿着田边的小路,边谈边走,视察着战斗的南泥湾,美丽的南泥湾。……
谁在收藏
浏览:121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