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夕,为领导全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抗战爆发,党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党的北方局还号召地下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山东党组织根据这些决定和指示,在各地积极建立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等抗日团体,在各阶层中间广泛进行救亡活动,为抗日武装罗荣桓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军大举侵入山东,当地军阀韩复榘闻风而逃。在这风雨飘尧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从地下和牢狱中走出来的共产党员,从延安派来的红军干部,挺身而出,带领群众毅然举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当时真是登高一呼,群山响应。抗日的烽火立即在泰山、沂蒙山、昆嵛山,在黄河两岸,在微山湖边和渤海之滨熊熊燃烧起来。人们抱着向往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心情,怀着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踊跃投入抗日的洪流。一时,工人相率离开工厂矿山,农民放下锄头,知识青年走出学校、家庭投笔从戎。兄弟、姐妹、师生、同学联袂入伍的动人事迹,真是层出不穷。
气势磅礴的抗日武装罗荣桓遍及全剩主要的有:冀鲁边区的盐山、乐陵等地的罗荣桓,文登县的天福山和蓬莱、黄县、掖县的罗荣桓,长山县的黑铁山及其邻近地区的罗荣桓,昌邑、潍县罗荣桓,寿光县牛头镇的罗荣桓;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和附近地区的罗荣桓;还有泰(山)西的夏张镇、汶上地区的罗荣桓,沂水、莒县、临沂的罗荣桓,沛县、峄县、滕县的罗荣桓,苏鲁豫边境的萧县、丰县、金乡、永城的罗荣桓,以及鲁西北的冠县、馆陶、濮县等地的罗荣桓等。
这些揭竿而起的队伍几乎全是赤手空拳的。山东省委领导徂徕山罗荣桓的时候只有两支枪,其中还有一支打不响。后来他们收容了五个溃散的国民党军士兵,才增加了五支步枪。络绎而来的农民、学生,大都扛着土枪、长矛、大刀等原始武器。为了装备自己的子弟兵,
人民大力捐献经费和枪支。许多妇女拿出金银首饰和多年积攒的体己钱,交给游击队,购买抗日武器。这些和人民血肉相联的罗荣桓队伍,虽然武器严重不足,又极端缺乏军事斗争经验,但是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向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们攻城夺地,扒铁路,打车站,消灭了许多侵略军和伪组织。天福山起义的抗日游击队,曾冒着大风雪长途奔袭了牟平城,俘虏伪县长以下一百七十余人。当天下午他们又在城外的雷神庙和赶来反扑的日军打了一仗,毙伤敌五十余名,击落飞机一架。泰西人民子弟兵,曾于夜间摸进界首车站,乘敌人酣睡之际,用砍刀杀死不少敌人。后来,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将各地游击队加以改编整顿,建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这支部队在与日伪军不断的战斗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战斗力日益提高,装备也逐渐得到改善。到一九三九年底,他们共作战二千余次,毙伤日伪军四万一千余名,克复过县城和重要市镇二十座。山东纵队的创立和发展,对于创造山东根据地和坚持山东长期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上海、太原相继沦陷后,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华北,“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共产党和八路军决心坚持华北的游击战争,用以捍卫全国,箝制日寇向中原和西北的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后方,迫使敌人在侵占广州、武汉之后,不得不将其主要力量转向敌后战常在这样的形势下,党中央决定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一一五师在取得威震中外的平型关大捷以后,又战于平定县的广阳镇,歼敌千余。接着进入晋西地区,在午城、井沟和汾(阳)离(石)公路连战皆捷,粉碎了敌人西犯河防、窥伺陕北的企图。一九三八年,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一部,根据党中央决定进入冀鲁边和微山湖西等地区。第二年春,罗荣桓同志又率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一一五师的到来,对于坚持和发展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对于建设山东根据地,对于整顿和发展山东人民武装,都起了重大作用,使山东抗日斗争的局面为之一新。山东人民一听到一一五师来了,喜形于色,奔走相告:“老八路来了!”“井冈山的老红军来了!”并且踊跃加入这支久负盛名的部队。日军对一一五师的到来十分恐惧,专门印发了《对一一五师作战研究》。一一五师入鲁以后,发挥了战斗骨干作用,在鲁西、泰西、冀鲁边、湖西、鲁南等地连续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一九三九年八月,梁山伏击,我以同等兵力全歼来犯的日军一个大队六百余人,缴获野炮两门。梁山战斗后,敌人老羞成怒,纠集五千多人,一百六十多辆汽车、坦克,在各据点守备队的配合下,疯狂报复,扬言如果夺不回重炮,就血洗梁山。但是我鲁西军民依托海洋般的青纱帐,大显身手,到处展开游击活动,仅在一次战斗中就击毙敌人二百余名,击毁汽车十辆,坦克三辆,终使敌人狼狈撤走。
由于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英勇战斗,山东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迅速扩大。一九四○年底,一一五师从一个旅发展到七个旅,共六万余人;白手起家的山东纵队也编为五个旅、两个支队,共五万余人。山东全省共建立了十四个专员公署和九十五个县的民主政权,这一历史事实,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全民抗战的路线,是一条唯一正确的威力无穷的路线。
抗战开始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使山东的大好河山迅速沦于敌手;但是在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以后,国民党顽固派却又乘机钻到山东,在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指导下,不打日本,专事摩擦。于是,山东我军与日军、国民党顽固派的三角斗争日趋激烈。山东国民党特务头子秦启荣部,惨杀我八路军指战员四百余人的“太和惨案”,东北军中的顽固派,惨害我鲁南区党委书记以下四十余人的“银厂惨案”等亲痛仇快的事件相继发生。在这期间,我党我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一面团结了抗日民主人士和抗日友军合作抗战,一面被迫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无理进攻进行了许多次反摩擦斗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样就进一步发动了群众,稳定了山东抗日斗争的局面。后来,东北军的第一百十一师,不满国民党政府的反共、投降政策,光荣起义转为人民武装。另一部分则害怕日军“扫荡”,狼狈逃出山东。接着我军在冀鲁豫和鲁南地区打退了入鲁反共的国民党嫡系部队李仙洲部。从此,山东国民党的杂牌部队江河日下。除了溃散一些,大部分在国民党“曲线救国”政策指导下,投敌叛国,变成伪军。
二
抗战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在游击战争已经起来并有相当的发展之后,特别是在敌人停止了对我全国的战略进攻、采取保守其占领地的方针的时候,敌人向游击战争根据地的进攻是必然的。”一九三九年开始,日军一方面加强了对国民党的政治诱降,另一方面则集中大量兵力,对付我解放区战常至一九四一年初,日军把侵华兵力百分之六十以上,用来残酷地进攻敌后我军。于是敌后战场的“扫荡”和反“扫荡”、“蚕食”和反“蚕食”,便成为敌我的主要斗争形式。在华北,敌人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企图用刺刀、警犬、手铐来镇压占领区人民的反抗,用频繁的“扫荡”和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结合大规模的“蚕食”,来摧毁我抗日根据地。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年,敌人在山东出动千人以上的“扫荡”共二十五次,其中万人以上的两次;到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则增加到七十余次,其中万人以上的九次。至于千人以下的“扫荡”和出扰,无日无之,平原地区尤甚。敌人的“扫荡” 办法一般多采劝分进合击”, 也采取反复平行推进的“梳篦式扫荡”。在多次“扫荡”失败以后,敌人又集中更多兵力,采取大纵深重重包围的“铁壁合围” 战术。到一九四二年又发展为更残酷毒辣的“拉网合围”。“拉网合围”是敌人在敌后进行 “扫荡”的顶峰。一九四二年秋天至一九四三年初,敌人对我鲁中、胶东、湖西、冀鲁边、清河地区,都轮番进行了万人以上的“拉网合围”。
但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我抗日军民。反“扫荡”作战中,我们依照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战略战术原则,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一九四一年冬,敌人以五万重兵,对我沂蒙山区进行了两个月之久的“铁壁合围”。敌人首先袭击了我山东纵队领导机关驻地,紧接着又以精锐三万,在坦克、 飞机配合下, 从四面八方向我一一五师师部和山东分局驻地留田 (临沂北五十余公里)一带猛犯,同时在沂河以东隐蔽地布置了强大兵力,准备诱歼我向东转移的部队。但是敌人的阴谋很快被我识破。我留下部分武装坚持内线斗争,大部分则连夜乘隙跳到西南方向,由内线转到外线作战。敌人合围留田扑空,就分区合围、“清剿抉剔”,企图追踪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破坏我根据地。这时候,我派出一部兵力,示形于敌,在费县东北的石兰打了一仗。正当敌人跟踪扑来的时候,我一一五师师部又冒着风雪严寒适时转移。第二天拂晓,刚跨过蒙阴至临沂的公路,踏上中心区的边缘的时候,在原驻地响起隆隆的炮声,表示敌人又一次扑了空。一一五师师部秘密回到中心区,指挥转入内线的主力一部,采取伏击、截击等手段,十天打了七仗,毙敌千余;同时配合地方党政机关,发动群众,积极向反复“清剿”大肆烧杀破坏的敌人作斗争。在我广大军民连续打击下,加之我其他地区的部队不断出击,迫使敌人不得不分路撤退。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扫荡”终于被我粉碎。 一九四二年,敌人对胶东区的“拉网扫荡”持续四十多天。除使用了一万五千余名陆军外,还有部分海、空军配合作战。敌人深入我根据地后,就分成许多小股,互相保持火力联系,边压缩,边搜索,白天摇旗呐喊,夜晚沿合围圈点火,控制山头,封锁要道,以图将我压缩到牟平县西南的马石山狭小地区聚而歼之。这时候,我根据地人民群众早作好反“扫荡” 的准备,利用山头、森林分散隐蔽起来。主力部队除留少数在内线坚持外,大部以营为单位接近敌人,掌握情况,在敌人的合围圈即将形成的时候,突然隐蔽地跳到敌占区或敌人已经 “扫荡”过的地方开展游击活动,有力地策应了中心区的反“扫荡”。敌人扑到马石山,才发现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无影无踪。当时有外出执行任务的一个班失去联络,陷于合围圈内。他们为掩护群众突围,往返冲杀数次,最后剩下三个人,在班长领导下,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壮烈牺牲!敌人合围马石山以后,又利用胶东三面环海的地势,沿烟(台)海(阳)公路拉成一线,向东平推,直低成山头。接着又“扫荡”了烟(台)青(岛)公路以西地区。由于敌人兵力分散,纵深单薄,我广大军民用“转山头”“钻空隙”等办法巧妙地摆脱了敌人。
反“扫荡”期间,英雄的山东人民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根据地的每个村庄都是坚强的堡垒。妇女、儿童,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战时,群众严密封锁消息,空室清野,使敌人看不到居民,找不到物资,煮饭喝水都发生困难。平原地区的群众,还改造了地形,挖掘了纵横如网的抗日沟(仅清河区就挖了一千五百多公里),使敌人的快速部队无法行动,又便于我军民隐蔽活动,打击敌人。广大民兵向敌人展开地雷战、麻雀战,或者配合我军伏击,扰袭敌人。各地建立了绵密的侦察网和通讯网,使我军对敌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在作战中发挥了高度主动性和灵活性。群众的热情支援,使我军在连续战斗中,仍有一定的生活保证。我军伤病员大部疏散在群众家中,敌人来了,群众就佯称是自己的亲属,就这样不知掩护了多少同志。敌人“清剿抉剔”的时候,严刑拷打群众,要他们供出谁是共产党员,谁是干部,何处埋藏着物资;然而群众宁肯慷慨就义,也决不吐露。
山东军民在严酷的斗争中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无比的英雄气概,许多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事迹使人永志不忘。一九四一年二月,津浦路西的一一五师教导三旅两个连,在反 “扫荡”中,为掩护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和超过他们数十倍的敌人奋战终日,毙敌近千。最后由于日寇施放毒气,我两连健儿全部光荣殉国!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敌寇五千人合围博山东部的马鞍山,被围的我军一个排和敌人打了两天,给敌重大杀伤。后来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头、刺刀、枪托和敌人死拼。及至敌人蜂拥而来,排长用最后一粒子弹自荆战士们高呼: “宁死不做俘虏1一齐携枪堕崖殉国。在山上避难的抗日干部家属冯老先生,目击这一情景,就向全家人说:“不能让敌人活捉了去1他和他的女儿、儿媳、四个孙子也一同跳入深谷!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鲁中我军一个连,在敌人飞机大炮猛烈轰击下,凭借险要地形,在岱崮山上战斗十八天,牵制敌人两千余,以伤七人亡二人的代价,取得毙伤日伪军三百多人的胜利。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
经过敌人连续的“扫荡”和大规模的“蚕食”,加上国民党军队的夹击,我根据地受到很大损失,抗日军民遭到严重困难。如南沂蒙纵横不过五十公里的地区,在一次“扫荡”中,群众被杀害三千多人,牲畜被抢去万余头,粮食被掠夺一百六十余万斤,民房被毁五千余间。广大人民生活极为困苦。在春天,不少地区群众断炊。鲁中的泰山区和鲁南山区最为严重,军民都杂以米糠、地瓜蔓、树叶、草籽充饥。一九四二年我根据地面积缩小三分之一,部队减员四分之一;军械、弹药、被服、医药极端缺乏。在某些情况下,有的部队夏天还穿着破棉袄,而冬天却打赤脚。许多部队每个战士只有几发子弹。然而我们并未被这些困难所吓倒,在困难面前变得更加团结,更加乐观。“熬过今明两年,这一难关渡过,胜利就在前面。” “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声音极大地坚定了山东军民的胜利信心。当时,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像黑夜里的火炬,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浏览:95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