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他先后担任胶州、莱阳、烟台地委副书记和行署专员。50年代初,烟台地区17县市粮食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刘健和其他领导一起,带领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组织了产芝、门楼、米山等大型水库的水利工程大会战。他特别重视科学种田和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树起了“下丁家”等农业先进典型,使该地区60年代初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四、五百斤。他还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反映真实情况,他深入农村逐户调查,询问小孩吃什么饭,察看地里庄稼秸棵粗细,到农厕里观察粪便的颜色,准确地分析判断农民的真实生活水平和粮食产量,用事实驳斥了浮夸风。在他主管财贸工作时,烟台地区的粮食、生猪、油料、水产、果品等产量和交售始终居全省首位。他廉洁清政,从不以权谋私。在患严重胃病期间,每月都把国家照顾的3斤猪肉分给身边的同志共同改善生活。被烟台市委誉为“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的领导干部,忠诚的人民公仆”。他的7个子女,无一人在升学就业上跟他沾过光。他严格要求子女自强自立,正直为人,凭真本事立足社会。1987年10月病逝,终年71岁。
刘健、刘维理系兄弟二人,其父刘世瀛先生,是位具有强烈民族正义感的老人。1932年,他支持二儿刘维珖参加日照暴动(后被日寇杀害)。1938年送侄儿刘维玑入队(后牺牲,定为烈士)。1939年,又将三儿刘健、四儿刘维理送去抗日。有一次,兄弟俩顺路回家探望老人,打算住两天。老人劈头就问:“鬼子打走了吗?”兄弟俩回答:“没有。”“没打走鬼子,为什么回家?”说着拿起磨棍就要动手打。老人又说:“国难当头,忠孝不能两全。还不快回!”兄弟俩连夜返回部队。建国后,兄弟俩先后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当地群众赞誉说:“刘老先生一磨棍打出两个地委书记。”一时传为佳话。
浏览:720次